在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的今天,圍棋領域中AI的強大早已眾人皆知。但你是否想過,一位老一輩專業五段圍棋教練的復盤指導,竟能與精準的鷹眼AI一選高度吻合80%?
這不僅是經驗與算法的對話,更是跨越時代的棋道傳承。在AI近乎“壟斷”圍棋理論的當下,老教練的深厚功底與獨到見解,如何與科技達成默契?讓我們一同深入探尋。
這是對弈于1991年2月18日上午8時的一局棋。黑方是方XX,我執白后行,輸3目半。
我的復盤和王老的評論如下:
就讓我們跟隨王老的筆跡和AI的分析,一起復盤吧。
布局方向準確無誤
細微之處見真章
白8拆三,意在完成定式,而王老認為在A位托角為好。見下圖:
這點也是鷹眼的首選,方向一致!
之后,左下角局部定式,王老覺得黑15應在A位扳較好。
王老還用文字給出了演示圖,我復原如下:
以上是雙方普通的走法。他認為實戰,黑從角內扳是虧損的。
那么,鷹眼的看法是怎樣的呢?
果然,首選點又和王老的一致!如此細微的差別都能看出來,不愧是專業棋手!
左下角告一段落后,黑17掛角,白三間低夾。王老認為,此時,白應該在A位一帶先攻擊黑棋。見下圖:
這個選點與鷹眼是有出入的。
見上圖,鷹眼認為,先侵消上方黑空更好一些。
這是有全盤戰略的一步,作為業余棋手的我,是很難體會的。你覺得呢?
此后,白24靠出,太強硬,錯誤!如下圖,被黑包吃兩子,大損!
王老認為應該在28位飛出。而鷹眼覺得在三路拆一較好:
總而言之,他們的共同點就是,不能舍棄18一子。對于忌空又膽小的我來說,更喜歡這個“拆一”。你呢?
中盤攻防,借攻擊圍空,智者所見略同。
白34長后,黑35拆邊,王老認為不如在A位守“無憂角”。
這又與鷹眼AI接近!
守角既可以獲得實空,又對白一串子遙遙形成攻擊姿態,當然優于“松散”的拆邊。
白36掛角后,黑37刺有點著急,王老認為,應該在A位小尖,先鞏固右邊,伺機攻擊。
其思路與AI接近。
如上圖,AI認為,從上方壓白36一子,將兩塊白棋分開。
所以,高手都認為:攻擊不是目的,圍空才是!此乃“圍棋”之道也。
對惡手判定有所分歧,見仁見智吧。
然后,本局黑的惡手出現,黑39小尖,導致角部味道不好!王老認為應該在A位托。
AI也認為39小尖不妥,仍要在36位上壓。
接下來,是王老和鷹眼有分歧的一手,黑43接。
王老認為這手無法忍受!應該先在A位扳,然后在B位打吃,如上圖所示。
而鷹眼則認為,黑43這手超神!
哈哈,錯在哪里,又神在哪里?我不太明白,你看懂了嗎?大家見仁見智吧。
四、對于脫離主戰場的“惡手”,他們嫉惡如仇!
右下角基本定型后,黑45尖頂,意圖獲取角空。
復盤時,王老和我一致認為,這手應該在A位飛,護住邊空。所幸,AI與我們的意見一樣!
這手尖頂,被AI認為是惡手,是的,怎么能輕易脫離主戰場呢?當年,我看對手的缺點總是這么“犀利”。
好在,我抓住了這個惡手,果斷打入下方黑空。
然而,白60小尖,為了吃盡35一子,顯得軟弱。應該更進一步,在A位拆二,攻擊黑棋要點!
事實證明,王老和AI再次契合!
白62還是主次不分,仍然應該占據A位好點!
可惜,雙方都對此點視而不見,走了多手,及至68,這個點仍然空著。而AI一直把它列為100%的首選點!
由此看出,業余棋手其實對于哪里是“主戰場”,并不敏感,常常會“欠”一手。這無疑為以后的失敗埋下了“地雷”。
對最后一個敗著判斷驚人一致!
王老和Ai一致認為,白82是惡手。因為這手棋無效,上邊黑棋是活棋!
如上圖,王老認為,應該在A位點,試黑應手,黑大概只能在B位壓。
而AI認為,應該在這塊棋的上方侵消,如下圖:
復盤就此結束,全局棋譜如下:
回顧整個王老復盤的過程,與鷹眼AI的吻合度高達80%。你一定和我一樣為他精湛的棋藝折服吧?
在從前慢,知識相對匱乏的年代,能學有所長,學有所精,前輩們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而身處信息爆炸時代的我們,難道不應該更加奮進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