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5日,特朗普在中東突然向蘋果CEO庫克發難:“我不允許你在印度建廠!”這句話像一顆炮彈,不僅炸碎了蘋果投資220億美元的印度擴產計劃,更讓莫迪苦心經營八年的“印度制造”戰略陷入冰點。
手機行業血拼成本的戰場上,蘋果本已把25%的iPhone生產線搬到印度,甚至計劃明年將面向美國的機型全數轉移至此。但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比供應鏈遷徙更快:若蘋果不從印度撤出,每部iPhone可能面臨180美元關稅,相當于直接吃掉其凈利潤的1/3。這場突如其來的博弈,讓科技巨頭的全球棋盤劇烈震顫。
印度關稅陷阱:莫迪的“保護傘”反噬自身
“在印度賣美國產品比登月還難!”特朗普的抱怨背后,是印度對智能手機征收的26%進口稅——全球最高關稅壁壘之一。莫迪試圖用高關稅倒逼外資建廠,但這也讓蘋果陷入兩難:2024年印度組裝的iPhone中,85%出口到歐美,僅有15%留在本土消化。更諷刺的是,由于印度本土零部件配套率不足30%,富士康每天要從中國空運價值470萬美元的攝像頭模組和芯片,物流成本暴增22%。
特朗普的關稅威脅徹底打破平衡。蘋果本想借印度規避美國對中國制造的懲罰性關稅,卻發現莫迪政府同樣揮舞著反制武器。這種“兩頭挨打”的局面,逼得庫克不得不在中東之行中向特朗普低頭。
回遷美國?庫克的“無米之炊”困局
“增加美國生產”的承諾聽著振奮,現實卻骨感至極:目前美國本土沒有一條完整的iPhone生產線,連最基礎的螺絲都需要從亞洲進口。臺積電亞利桑那州工廠雖能供應芯片,但美國工人時薪是中國的3.2倍,且組裝效率僅有鄭州富士康的40%。
更致命的是時間壓力。若要趕在特朗普關稅全面生效前實現“美國制造”,蘋果需要在數月內完成工程師培訓、設備采購和供應鏈重構。分析師估算,即便蘋果瘋狂投入,美國產iPhone的成本仍會比中國制造高出27%,這些成本最終可能轉嫁給消費者,導致新機價格上漲13%-18%。
地緣政治的蝴蝶效應
這場供應鏈地震的導火索,或許與印巴沖突有著很大的關系,當特朗普試圖調停以撈取政治資本時,莫迪卻強硬回擊:“與美國無關!”隨后對美國相關產品加征關稅作為報復。
這種外交裂痕,讓原本享受關稅豁免的印度制造iPhone失去保護傘——特朗普團隊評估認為,繼續扶持印度將損害“美國優先”戰略的公信力。
諷刺的是,蘋果成了最大輸家。其印度工廠良品率僅有85%,遠低于中國工廠的98%,搬遷回美國又面臨人力短缺。Counterpoint數據顯示,若強行轉移產能,蘋果可能損失9.2%的全球市場份額,相當于每年少賣2000萬部iPhone。
全球產業鏈的殘酷重構
這場風波暴露出全球化2.0時代的生存法則:企業不僅要算經濟賬,更要賭政治風向。越南已趁機向蘋果拋出橄欖枝,承諾對美出口電子設備維持8%關稅豁免,并補貼建廠費用。而中國供應鏈正在技術端反制——鎖著供應鏈關鍵設備出口,不管是美國還是印度,想要快速提升iPhone產能,難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特朗普的“釜底抽薪”或許能換來短期選票,但長遠看,強迫蘋果用三倍成本在美國生產,可能加速其被三星、華為超越。畢竟,當iPhone售價突破1500美元時,消費者手里的錢包不會為政治口號買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