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人人羨慕的北大高材生,畢業后,更是進入了國企,端上了鐵飯碗。
公司花費了重金派他出去學習,他卻扭頭就投入了別的國家的懷抱。
甚至為了顯示自己的忠心,他六年的時間,就讓中國損失了七千億。
那么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本文圖片、描述源于網絡,旨在弘揚正能量,無不良引導。若涉版權或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將即刻刪除。內容信息可靠,部分情節為提升可讀性或有虛構,僅供參考,望理智閱讀
1963年,胡士泰出生于天津一個普通工人家庭。那時候,家里的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好不容易熬到他初中畢業,父母卻雙雙下崗,家里連買白菜的錢都得掰成兩半花。
不過,這種“窮得叮當響”的日子,反而讓胡士泰早早明白:想要擺脫困境,只能靠知識。
于是他更加努力的讀書,靠著這股子狠勁兒,他順利進入天津某機械工業學校,畢業后成了車間里的技術工人。
要知道,在當時,這可是人人眼饞的“鐵飯碗”,親戚鄰居見了都夸他有出息。
可誰能想到,1977年高考制度一恢復,這個捧著“鐵飯碗”的16歲少年,二話不說就放下扳手撿起課本,兩年后,他居然真的考上了北京大學歷史系!
在北大的四年時光里,胡士泰不僅專業成績優異,還拉得一手出色的小提琴,是師生眼中品學兼優的模范生。
本科畢業后,胡士泰繼續在北大攻讀歷史學碩士學位,并以優異成績畢業。
畢業后,母校向他拋出橄欖枝,邀請他留校擔任歷史系助理,但胸懷大志的胡士泰婉拒了這一邀請,選擇進入中信集團工作。
在中信干著干著,胡士泰發現歷史專業好像不太“香”了,在改革開放初期十分具有局限性。
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個出國鍍金,他也坐不住了。
憑借北大學霸的身份,他輕松拿到公司公派留學資格,瀟灑地踏上了澳大利亞的土地。
在澳大利亞留學的日子里,胡士泰深刻體會到了作為亞洲人在西方社會的無奈。
盡管他學習成績優異,可種族歧視就像一張無形的大網,時不時把他罩住。
面試時莫名其妙的落選,學術討論中被有意無意的忽視,這些經歷沒有激起他的斗志,反而像一把扭曲心靈的鉗子,把他的心理一點點掰歪。
后來大家才知道,那段時間他開始嫌棄自己中國人的身份,滿腦子想著只有徹底融入西方社會,才能獲得夢寐以求的成功和尊重。
拿下冶金學博士學位后,胡士泰順利進入澳大利亞第二大鐵礦石生產商哈默斯利鐵礦。他憑借自己的勤奮和聰明,很快在公司站穩腳跟。
好運說來就來,全球礦業巨頭力拓集團收購了哈默斯利鐵礦,胡士泰順勢成了力拓的一員。
在力拓,他的職業生涯突然開掛,靠著在中國積攢的關系網,成功幫公司拿到進入中國市場的第一筆大訂單。這一單,讓他在公司里一路升職,風光無限。
到了1997年,胡士泰做了個震驚眾人的決定——放棄中國國籍,加入澳大利亞籍,還改了個英文名。
這個身份的轉變,表面上看是他融入西方社會的“勝利”,實際上卻成了他日后在中國進行商業間諜活動的擋箭牌。
家里人知道后拼命勸阻,可他鐵了心要走,完全不顧和親人之間因此產生的巨大裂痕,一頭扎進了錯誤的深淵,再也沒能回頭。
二十一世紀初,中國經濟一路“狂飆”,鋼鐵需求一年比一年漲得猛。
力拓集團眼尖,瞅準這波商機,大手一揮,把熟悉中國市場的胡士泰派了過來,先是當中國區貿易代表,沒幾年又提拔成上海分公司總經理。
這頭銜一到手,胡士泰可算拿到了“通關秘籍”,能名正言順和中國各大鋼企高管打交道,打著談生意的幌子,干起了見不得人的間諜勾當。
胡士泰這人“演技”一流,深諳“入鄉隨俗”的門道,愣是把自己包裝成“愛國華商”。
為了搞到情報,胡士泰使出渾身解數,最拿手的就是“酒桌戰術”。他把中國式人情往來研究得透透的,隔三岔五組局,邀請鋼企負責人吃飯。
飯桌上,他不著急問機密,先和人嘮家常、稱兄道弟,聊興趣愛好,把氣氛炒得火熱。等大家喝得面紅耳熱,關系鐵得像哥們兒了,他才裝作不經意,聊起鋼廠的運營情況。
那些企業高管被酒精沖昏了頭,加上“兄弟情誼”加持,根本沒防備,像倒豆子一樣,把原料庫存周轉天數、進口礦平均成本這些核心數據全說了出去。
光靠酒桌還不夠,胡士泰還有一堆“陰招”。他用現金、奢侈品收買鋼企內部人員,有人沒抵住誘惑,就成了他的“線人”。
他不嫌麻煩,專門往三四線城市的中小鋼廠跑,和廠里的人套近乎,一點點織起人脈網。
拿到零散信息后,他還把數據整合起來,建成了中國鋼鐵行業的“情報庫”。
碰上對國際行情不了解的中小鋼企,他就故意嚇唬人,制造恐慌,逼人家接受不合理的條款。
2003年,中國第一次以全球最大鐵礦石進口國的身份,參與國際鐵礦石價格談判。胡士泰把這些年偷來的情報一股腦給力拓集團,讓中方在談判場上陷入被動。
談判代表們都懵了,澳方每次出價都像掐準了中方的命脈,原來背后是胡士泰在搗鬼。這場談判,中國鋼鐵行業吃了大虧,損失慘重。
在2004-2008年那四年間,國際鐵礦石價格一路狂飆,這背后少不了胡士泰的操縱。
當時,中國鋼鐵企業本就像在市場浪潮中艱難前行的船只,胡士泰的價格操縱,直接往船上狠狠砸了塊大石頭。
按中國年均進口4億噸鐵礦石算,每噸多掏50美元,四年下來,真金白銀白白損失超7000億元人民幣,這可不是個小數目!
更損的是,胡士泰還哄著中國鋼企和力拓簽了一堆長期合同,市場行情變了,企業也沒辦法靈活調整采購策略。
這還不算完,他的手還伸向了國有資產。胡士泰聯合部分手握進口資質的鋼企負責人,大量進口鐵礦石,轉頭就在國內黑市倒賣,瘋狂撈錢。
2008年,國內鐵礦石明明都供大于求了,在他的一番操作下,進口量愣是反常地增長了,國內鐵礦石市場被攪得一團糟,好多鋼企撐不住,只能破產關門。
中國鋼鐵行業陷入泥沼后,有關部門開始排查“內鬼”。2009年,行事鬼鬼祟祟的胡士泰進入了調查人員的視線。
7月5日,上海警方突襲力拓上海辦公室,打開胡士泰的電腦,大家都驚呆了——里面全是數十家中國鋼企的采購計劃、庫存數據、談判底價等絕密文件,信息詳細得讓人頭皮發麻。
這些如山的鐵證,讓他再怎么狡辯都無濟于事。
隨著調查不斷深入,胡士泰的商業間諜網絡全貌漸漸暴露在陽光下。
他收受鋼企賄賂高達646萬元人民幣,拿著這些臟錢,為特定企業大開方便之門,在合同競爭中謀取不正當優勢。
為了掩蓋非法所得,他購置數棟價值上億的豪華別墅,開著頂級豪車,過上了奢靡的生活。
2010年3月,法院對“力拓間諜案”作出判決。
胡士泰被認定犯有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和侵犯商業秘密罪,判處有期徒刑10年,還要沒收財產并繳納100萬元罰金,一同作案的其他三名中國籍力拓員工也分別獲刑7-8年。
案件審理期間,澳大利亞政府的反應十分反常。
時任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多次公開為胡士泰“求情”,甚至異想天開,試圖推動“囚犯交換協議”把他引渡回澳服刑。
澳媒更是顛倒黑白,把胡士泰包裝成“貿易英雄”。
面對澳方的無理要求,中國政府態度堅決,毫不客氣地拒絕:這個出賣國家的敗類,必須在中國接受應有的懲罰。
在監獄里,胡士泰為了早點重獲自由,表現得十分“乖巧”,也因此獲得了減刑。
2018年7月,服刑8年零11個月后,他提前獲釋,隨后就被驅逐出境,灰溜溜地回到了澳大利亞。
出獄那天,場面十分尷尬,沒有一個親人來接他,曾經風光無限的他如今眾叛親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