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永不落的帝國,這個名字聽起來多么霸氣,但事實上就是,每當英國的光輝照耀到一個地方的時候,就意味著這里即將遭受英國人的殘酷剝削。
工業革命的確為英國帶來了強大的機會,但原始資本的積累可不是工業革命給予的。
英國的崛起靠的不是勤勞致富,而是武力征服、經濟剝削和奴隸貿易。
殖民地的殘酷掠奪,才是英國強大的真正原因。
英國賺錢費力不費腦子,能騙的就騙,騙不到的就搶,搶不到的就打。
先搶西班牙的金子。
16世紀開始,西班牙在美洲建立的殖民地開始出產金銀,這讓英國眼紅的不行。
不能明目張膽的去搶,那就支持海盜去搶。德雷克這個英國最大的海盜頭子,專門打劫西班牙用來運送金銀的寶船。
搶來的財富二一添作五,送給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
這些錢被英國用來投資海軍發展,打算培養起強大的海軍,繼續搶劫。
1588年,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葬送在了英國人的手中,海上霸權正式移交給了英國,這讓英國搶劫起來更加順手。
東印度公司專職掠奪印度。1757年,普拉西戰役徹底奠定了英國對整個南亞地區的統治地位。
南亞各國在英國人的統一之下被捏合到了一起,不僅失去了獨立,還要交保護費,不交就要被打。
剝削無處不在,農民是被剝削的主要對象,稅收是剝削的主要方式
1770年,孟加拉大饑荒爆發,農民因為交不起稅被餓死,死亡的人口高達1000萬。
僅靠這些搶劫來的錢還不夠,英國強迫印度種植鴉片,然后把成品賣到中國,既毒害大清帝國,也賺取白銀。
后來覺得這種方式來錢太慢,直接在1840年發動了鴉片戰爭,親自赤膊上陣搶錢。
從1757年到1815年,不到60年的時間,英國人從印度掠奪走的財富相當于今天的10萬億英鎊。
這個數字,哪怕放在今天也是一天文數字,大的嚇人,更何況當年了。
英國的工業革命之所以進展得如此之快,如此之高效,關鍵因素之一就是殖民地提供的海量原材料,且是免費提供的。
在英國人的掠奪面前,印度失去的不僅有國格,還有它的紡織業。
1800年以前,印度是當時世界最大的棉紡織品出口國,達卡地區生產的棉布比其他地區都要好。
賣到英國之后,質量好,價格高,財富竟然向自己的殖民地流走。
這讓英國怎么能忍?于是,英國通過機器生產加大了廉價布的產量,從根本上摧毀印度的種植業、紡織業。
人為干預印度的棉布貿易,還強迫印度農民必須種棉花,棉花只能賣給英國,運到英國工廠加工。
一通操作下來之后,印度的第一棉花大國變成了英國的專屬經濟奴隸,數以百萬的紡織工人失業餓死。
掠奪印度以外,在南非,英國人操縱當地的金礦、鉆石。
在加勒比,英國強迫非洲奴隸種植甘蔗,糖成為英國的暴利商品。
在中國,通過鴉片換茶葉,然后高價賣給歐洲貴族。
工業革命所需的原材料和資金,英國人就是通過殖民掠奪實現的。
16~19世紀,著名的三角貿易為英國持續不斷的花錢提供了支柱。
英國的巨船把槍支、烈酒從歐洲運到非洲,換取黑人奴隸,然后再把奴隸運到美洲,為他們種棉花、種甘蔗。
之后把產品運回英國本土,在英國工廠加工完畢,轉而將商品賣到全球各地。
這一套流程下來,非洲為英國種植園提供了至少300萬的黑人奴隸,但這些奴隸能夠活著到達目的地的可并不是300萬。
港口一般都是因貿易發展起來,唯獨英國的利物浦、布里斯托等港口是因為奴隸繁榮起來的。
英國許多的貴族和銀行家在這之前只不過是一些莊頭、地主而已,靠著黑奴貿易他們紛紛登上了貴族寶座,擁有了銀行家的身份。
運送一趟黑奴,英國就能獲得300%到1000%的利潤,投資5300英鎊就會凈賺23,000英鎊。
到1807年黑奴隸貿易被廢除之前,半個世紀的黑奴貿易為英國至少賺回了1.2億英鎊,相當于今天的10萬億英鎊。
有人會好奇,為什么英國這么早就廢除了黑奴貿易,難道是良心發現了嗎?原來,是英國人發現了來錢更快的方式。
強迫殖民地貸款,進而控制當地的經濟命脈。蘇伊士運河要修建,可埃及沒錢就向英國借錢,后來因為貸款利率實在太高還不起,而導致蘇伊士運河被英國占領。
拉丁美洲也同遭受了英國的貸款剝削,各國的經濟命脈全部掌握在了英國人的手中,誰不聽話誰就要挨磚頭。
英國會在殖民地修建鐵路,提高基建。這些可不是為了發展經濟,而是為了更好的運輸礦產、棉花,將他們在港口裝船之后全部運到英國。
龐大的殖民地如同一頭老黃牛,英國就像趴在老黃牛屁股上的牛氓一樣,源源不斷的吸取著血液養肥自己。
英國人所謂的文明就是靠掠奪積累起來的,大英博物館里邊就存在著一件又一件的證據。
雖然歷史已經過去了這么久,但曾經的殖民地還在為英國人的殖民行為買單。
這才是日不落帝國真正的面目,一個靠吸血發展起來的強盜國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