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公益組織提供的一個心理救援案例。
救援對象是一位名校的高才生,畢業以后進入外企圈子工作,20多年來一直擔任世界500強高管,主管供應鏈。
人非常有才華,但個性沉悶壓抑,是個農村突破圈層躍升的“鳳凰男”。內心是有一定自卑的,人際關系不佳。
2018年公司發生人事更迭,這位高管被刷了下來,調到公司的閑職,脫離了供應鏈管理。
失去了好崗位,權力也沒有那么大的,周邊的朋友圈就對他變臉了,門庭冷落。據他自己說,調令一出,1/3的朋友瞬間“離他遠去”。
下屬是當場不給面子,其他朋友聞訊后一兩個月內,慢慢不理他了。就是這么人情冷暖。
他選擇離開公司,開始創業。
真正投下去200多萬之后,他才發現遠沒有他想得那么簡單。
他做的還是之前的老業務,雖然自己積累了一些客戶,但管理團隊,經營與客戶之間的關系,以及各種人際關系的處理和應酬,不是他的強項。
業務一直不見起色,創始團隊爆發各種爭吵,合伙人卷走了一些業務和回款便悄然離開,這讓本就疲于奔命的他徹底崩潰了。
2020年,他大病一場,公司關掉了。
經營公司兩年,不僅沒賺到錢,還把過去十五年的積蓄基本搭在里面了。一退退到解放前。
他不服輸,短暫休養以后,又開始了第二次創業。
這次開了一個小店。
但開業沒多久,新一輪疫情讓他的小店直接關門。他負擔不起連續幾個月不營業還要交房租的費用,即使房東減免部分房租,第二次創業宣告失敗了。
他的房屋貸款“斷供”了,唯一的后路也沒有了。妻子帶著女兒上了法庭,判決離婚。
他沒有收入,每天睜開眼就需要大幾百元的開支,很苦悶。
想到自己之前年薪一百多萬,雖然那時很忙很累,但每個月有比較穩定的收入,而今十年奮斗的成果,重新歸零。
他想到了自殺,準備好了膠帶、繩子等工具。
他在群里問,膠帶應該如何使用。
誰會問這種問題?有人舉報他不正常。
在他之前活躍的幾個供應鏈社群中,還有幾位聊得來的朋友,發現他不在群里說話了。
時間一長,有位經常對話的群友感覺他不對勁,就主動私信他。
非常幸運,這位網友是懂一點心理學的,人外向而活躍,有很強的社交能力,客戶維護得非常好。
他把這位高管當成一個大客戶來維護,不管他有沒有地位。就是俗稱的“燒冷灶”。
這位網友甚至專門從河北趕到北京,兩人見了面,吃了一頓飯。
高管仍有著渴望和不甘心。他每天把自己關在屋里,經常一覺睡到太陽落山。
網友回來以后,在群里說他的事,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總結這個人的心理特征,都是小老板,都有點識人的本領。
集體判斷他為重度抑郁癥,有自殺傾向。
這群人很好心,當年自己創業時候也領受他的部分恩惠,知道他的情況后,一有時間就輪流去陪他聊天。
大家出差路過北京,還過來找他吃個飯。飯菜醇樸,為的就是能開導他,讓他別總想不開。人生總有起伏,只要活著,還能再來過。
如此“車輪戰”,這個“團隊”堅持了幾個月,直到高管的父親聞訊從老家趕來,和他住在一起。有了親人的照料,這位高管慢慢從抑郁情緒里走出來。
救援獲得成功。
這是一個真實的心理援助的故事。由一群心理學只掌握皮毛,但是特別熱心的人發起,幫助另外一個“弱關系”朋友。
所以,我經常提一個觀點:
心理學不太依賴技能,更多的需要愛,滿滿的無私的愛。
有時候,陌生人比身邊熟悉的朋友更能帶給我們幫助。
社會還是溫暖多,好人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