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公眾號,西風的羅盤,方能閱讀正文《互降115,和談落地,世界又要恢復舊秩序了?》
那天聊和談與舊秩序的時候,有個讀者讀到最后一個話題里面那句話,我問大家,你要什么?
他說他楞了,他在想,他確實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與此同時,他也發現,的確有些人,是知道自己要什么的。
為什么呢?是啊,為什么呢?
他想問我,為什么有些人會知道自己要什么,而有些人不知道?
我寫一本影評,馬麗演的《水餃皇后》。
這本電影背后的故事原型就是灣仔碼頭水餃的創始人,臧健和。
臧健和1945年生于山東農村,跟著媽媽逃荒去了青島,做了護工,遇到泰國華僑醫生結婚,生有兩女。
32歲的時候,1977年,他的丈夫接她去泰國,途經香港,這時候她的婆婆也來了。
婆家重男輕女,她的老公已經在泰國再婚,并生了兒子,她過去只能做小。
我們要注意時代,即便是我們的香港,也是直到69年才廢止納妾。
臧健和無法接受,她畢竟是經過新社會教育的,她拒絕去泰國,就獨自帶著兩個女兒,留在了香港。
一大早到人家家里給老人打針,接下來去洗碗搞衛生,夜里還要去擦電車,打三份工。
這還是房東紅姐看她可憐,幫襯她的情況下,才勉強養得兩個女兒。
結果很不幸,她洗碗的時候被人撞倒,骨折了,要休息,丟了工作,而且更糟糕的是,她被診斷患有嚴重的糖尿病。
她又不想回青島老家,讓媽媽擔心,還要假裝沒有離婚,假裝很幸福,總是寄錢給家里。
所以壓力就格外的大。
紅姐家天臺上住著一個賣湯圓的,看她可憐,就鼓勵她,說,要不你也一起去擺攤吧。
于是臧健和就和賣湯圓的一起去了灣仔碼頭,一個輪渡碼頭,去擺攤,賣山東水餃。
不會講粵語,不會吆喝,沒人要吃,辛苦站一天,賣不掉,只能心酸的倒掉。
好容易有點生意,阿Sir來維護市容,又得推著小車到處逃竄。
慢慢地,吃的人多了,黑社會來搗亂,調戲她的兩個女兒,她瞬間彪了,操起刀拼命。
就這么一點點的把事情做起來,直到做成家庭工坊,做成小工廠,進入超市,乃至最后賣到全世界。
臧健和40多歲的時候,其實有機會重新開始談戀愛。
當年在灣仔碼頭負責巡邏的巡警,太太去世了,也帶著兩個女兒,每天看著她一個女人,風雨無阻,很努力的支攤,很努力的養活兩個孩子。
漸漸地,看出感情來了,想要和她走到一起。
就試著約會,沒想到臧健和的愛好不是看電影逛街逛公園,而是看墓地。
她很少有機會休息,休息的時候,就喜歡獨自逛墓地,看墓碑,她說看到每個墓碑刻的總結,就想到每個人的人生。
當然,最后也沒有走到一起,巡警去了加拿大,臧健和嫁給了她的水餃。
我們站在后來的視角,當然會覺得臧健和所謂的知道自己要什么,是知道自己要水餃這份事業。
但是你回到她32歲的那一年,她想要什么?她只是想要孩子有爸爸,想要和老公團聚。
只是她想要的一切,落空了。
而在落空的過程中,我們逐漸看到她身上很多閃光的地方。
比如她有自尊。
她不愿意給人家當妾,馬麗講那句臺詞的時候,我不由得想起獸人永不為奴。
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如果你自尊,你再窮,別人沒有辦法侮辱你,他可以在金錢,權力的角度站在你上位,可他不可能在人格的角度,站在你的上位。
換言之,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在人格的角度站在上位,無非你自己選不選那條難且對的路。
接下來她所有的經歷都是她為自尊所付出的代價。
但是她很樂觀,而且知曉變通。
樂觀體現在生活那么難,她也笑著面對,而不是逃避。
變通體現在她原本是個護士,她不知道怎么去當小販,怎么去吆喝,可她愿意放下面子。
更重要的是,她要的這個東西,比如支個攤,比如謀生,比如養活孩子,立足點是什么?
是她自己能主宰的。
你反觀影片里,她有個鄰居,房東的另一個租客,也是個女的,自殺了。
那個女租客嫁給了一個上海的少爺,因為她自己身份低微,不被少爺一家認可,被趕出家門。
少爺為了她,一起跑到了香港,還生了兩個兒子。
但這個少爺什么都不會做,只會賭錢,只會打罵她。
她最后抗不過命運的壓力,選擇了自殺,希望自己死后,老公帶著倆兒子會被爺爺奶奶接納。
你像這個女租客,她的命運就注定如此,別人也幫不到。
因為你的命運不完全在你手上,你希望這個少爺,這個爛賭鬼能夠醒悟,可能么?
改變自己的是神,臧健和走的是這條路,雖然難,但行得通。
試圖改變別人的,是深井冰。把命運寄托在別人的改變上,那你只能聽天由命,老天罩你,你是幸運兒,老天棄你,你就沒活路。
臧健和一路走來,得到過很多幫助,可是你想想看,為什么會得到幫助?
因為自助者,天助之。
她做人很勤快的,干的活又好,要的錢又低,你跟我講,為什么大家不請她?
沒理由不請的。
包括賣湯圓的愿意帶著她,因為她不和別人競爭呀。
人家賣甜的,她賣咸的。
客人吃了她的餃子,覺得皮太厚,她就馬上聽進去意見,去改良,想方設法把皮做薄。
她改良水餃的工藝,學習云吞的皮為什么那么薄,都曉得學會了之后,不賣云吞,不和人家搶生意。
至于新鮮,干凈,衛生,更是不用提,你不要求她,她都要求自己,做人講究。
為什么不幫她?你給我一個不幫她的理由?
黑社會都不想為難她,巡警都槍口抬高一寸。
不是因為可憐她一個女人帶著倆孩子,而是人家真的做人做事,你挑不出毛病啊。
而且這樣一個一窮二白到香港的女人,最后還拉動了就業,拉動了消費,把東西賣到全世界。
她比泰戈爾的境界高,世界以痛吻她,她報之以就業......
所以,那天讀者問我,有些人是怎么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
你看臧健和就是個現成的例子。
她不需要知道自己到底是做水餃,還是煎餃,她只是知道,要順著自己的心去做。
她自尊,于是拒絕做妾。
她負責,于是努力贍養老人,撫養孩子。
她珍惜,所以別人給她任何一個微不足道,哪怕只是洗碗的機會,她都全力以赴。
她熱愛,一年365天,她只休一天,因為那天香港人不吃餃子,她不得不休息。
其余364天,每一天,她都在努力思考,努力實踐,如何把餃子做得更好。
所以你以為她不賣餃子,賣叉燒,就不會成功么?
她會的。
你難道看不出來,不是餃子棒,是她這個人棒,因為她人棒,所以餃子才會棒。
否則做餃子的那么多,餃子做了2500年,為什么偏偏是她呢?
巴菲特最后一次股東大會的時候,有個13歲的小男生問他,自己在中學學的內容里面,哪門課是跟成為一個偉大的投資人有關的?
你猜巴菲特怎么回答?
他沒有回答,他只是講述自己的經歷。
他說,從小到大,總有某些老師,愿意多給他講十分鐘。
為什么?
難道因為他是富二代么?
在他的環境下,周圍的人,都是富二代。
這么多富二代里面,為什么老師愿意給你多講十分鐘,而不是張三李四王麻子呢?
就像70年代,這么多窮人,這么多偷渡去香港的大陸人里面,房東紅姐為什么愿意幫助臧健和呢?賣湯圓的為什么愿意拉著臧健和擺攤呢?黑幫,巡警,超市,顧客,為什么都對她另眼相看呢?
對呀,巴菲特已經告訴這孩子答案了。
你看著巴菲特身邊都是富二代,你看著臧健和身邊都是偷渡客,富二代和富二代他不一樣,偷渡客和偷渡客之間也不一樣。
你身上那些閃光的地方,到底有沒有嘛。
人在做,天不一定在看,但別人都在看。
巴菲特和臧健和有什么不同?性別不同?膚色不同?行業不同?
我看他們沒啥不同,他們都是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啊。
關注公眾號,西風的羅盤,方能閱讀正文《互降115,和談落地,世界又要恢復舊秩序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