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持續發展,很多小伙伴都選擇了新能源汽車,不管是插混、增程還是純電車型,對于動力電池的依賴度都是很高的。也就是說,目前大家常見的新能源汽車,基本上都要依賴充電,而不同的充電習慣和充電方式,可能對電池的耐久度、健康度,產生不同的影響……
之前在網上,就有關于動力電池充電的討論,比如到底是電量跑完再充,還是只要有條件就充,不要讓電池電量處于低電量狀態!當然對于很多小伙伴來說,本身不具備安裝家充樁的條件,所以只能通過外面的充電站進行充電,但是由于時間等關系,絕大多數時候,就只能通過直流快充充電,以節省時間。所以很多小伙伴參考手機充電的經驗,就擔心長期使用直流快充充電,會不會對電池產生影響?
還真別說,長期使用快充對電池的耐久性,還真有影響!
日前,國標委發布了《電動汽車車載動力電池耐久性要求及試驗方法》,針對輕型汽車,我們在相關內容中看到了這樣一條結果性陳述:調研發現,電池類型影響電池耐久性,其中三元鋰電池的耐久性要比磷酸鐵鋰電池差,且都是隨著里程增加,電池衰減越大,隨著交流充電次數增加,電池的衰減也減弱。
國標委通過數據對比的方式,展現出了交流充電和直流快充對電池耐久度的影響,可以明顯看到,長期使用直流快充,電池的衰減速度明顯是要高于交流充電。也就是說,如果能盡可能多使用交流充電,電池的耐久度就是要強于長期使用直流快充。
這一點其實并不是很難理解,因為之前在手機等電器上,就已經有了類似的結論,“涓流充電”就是要比高壓快充對電池更加友好,“移植”到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上也是一樣。
那么對于用戶來說,這種現實條件與理論層面的悖論該如何解決呢?因為從理論層面已經證實,交流慢充就是要比高壓快充對動力電池更加友好,但是很多用戶并沒有安裝家充樁的條件。
所以其實對于很多用戶而言,就需要充分利用外面的慢充樁了,我們看到,在很多城市的第三方充電站,基本上都有直流快充樁和交流慢充樁,慢充樁的充電功率一般最高不超過7kW。所以這個充電效率就屬于比較低的,一輛增程式電動車40度左右的電池,也需要五六個小時,那么這就需要用戶權衡時間與效率的矛盾,盡可能多空出一些時間,讓車輛多通過交流慢充充電,盡可能減弱電池的衰減速度。
當然了,對于很多準備買車的用戶來說,如果自己的小區有安裝交流充電樁的條件,那么大家最好不要嫌麻煩,最好還是能裝上。裝上家充樁之后,不僅日常的充電價格非常便宜,而且對電池的健康度也更加友好,可以說一舉兩得。
所以,用相對傳統的表述來說,直流快充的確要比交流慢充更加“傷電池”,長期使用直流快充,會加速動力電池的耐久性衰減,而使用交流慢充,對于動力電池會更加友好。因此,能多用交流慢充就多用交流慢充,不要嫌麻煩,尤其是準備一輛車開很多年的小伙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