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商務合作敬請聯系:shangwu@aksor
有一樣我們每天都會食用,但卻很少引起大家關注的東西,那就是:油!
不管是一日三餐還是零食點心,幾乎所有我們吃的食物,制作起來都需要用到油。它沒那么起眼,但一個不注意,吃進去的油就可能帶來健康風險。
什么油更健康?什么油應該避免?該如何挑選?今天是一篇用油指南~
僅一勺黃油就有高風險?
不知道有多少人平時會用黃油烹飪?黃油就是我們常說的奶油,一般從牛奶里分離出來,脂肪含量能達到80%以上。再分離得純粹一些,脂肪含量達到99.8%以上,就是無水奶油,也叫無水黃油。
而我們日常生活中隨口說的奶油,其實指的是「稀奶油」,比如奶油蛋糕表面抹的奶油,以及奶茶的奶油頂。
黃油(奶油)可以直接涂抹在面包上,還可以煎牛排和魚蝦,也經常被用來制作蛋糕和餅干。黃油制品口感醇厚,奶香四溢,光是想想就已經嘴饞了。
但是,黃油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造成健康問題的食品之一。今年3月《JAMA內科學》雜志上的一篇文章,就發現了攝入黃油與死亡率和疾病的關系。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這項研究的數據來自三個大型隊列研究、涉及221054名成年人,這些人最初沒有患癌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神經退行性疾病。
參與者每4年通過問卷報告飲食習慣,研究人員匯總33年的數據,根據參與者的黃油攝入量把他們分為四等分。
隨訪過程中,一共有50932例死亡,其中12241例死于癌癥,11240例死于心血管疾病。
排除了年齡、體重指數(BMI)、吸煙狀況等因素的干擾后,發現黃油攝入量最高一檔參與者的全因死亡風險,比攝入最低的參與者高15%。
黃油攝入量越高,癌癥的死亡率也越高。每天多攝入10克黃油,就可導致患癌早逝風險增加12%。
而且這些攝入量最高的人,其實也只是每天攝入約13~14克,大概就一勺,竟然就會導致全因死亡率增加15%!
研究的合著者、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和營養學教授建議,大家應該在日常飲食中減少黃油的攝入。
▲圖片來源:Unsplash
但是那些甜蜜又美味的蛋糕、曲奇、冰淇淋實在割舍不下,該怎么辦?如果要吃,一定要控制攝入量,而且最好選擇天然黃油。
人造黃油是以價格低廉的植物油為原料,通過「油脂氫化」的技術來仿造黃油,做出跟黃油一樣穩定、耐高溫、用途廣泛的油脂制品。但如果氫化不完全,就會產生反式脂肪酸,從而帶來健康隱患。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攝入大量反式脂肪會使全因死亡風險增加34%,冠心病死亡風險增加28%,全球每年有超過27.8萬例死亡可歸因于攝入工業生產的反式脂肪。
我國對食品脂肪有標識規定,大家購買零食時,可以看外包裝上的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如果配料表中使用了人造脂肪,比如人造黃油、起酥油、植脂末等,一般就含有反式脂肪。
有些食品的營養成分表可能標注反式脂肪為0,根據規定,這表明每100g/100mL產品中,反式脂肪含量小于等于0.3克。因此不代表它不含反式脂肪,大家謹慎選擇。
▲圖片來源:Unsplash
植物油好處多
植物油即從植物中提取獲得的油脂,主要有油菜籽油、玉米油、花生油、橄欖油、大豆油、椰子油等等。
上面的研究不僅發現黃油的危害,還發現如果用植物油替代黃油進行烹飪,好處多多。
用等量的植物油替代10g/天的黃油后,全因死亡風險降低了約17%,癌癥死亡風險也降低17%。
其中,油菜籽油、大豆油和橄欖油的作用最明顯,每天多攝入5克油菜籽油,總死亡風險降低15%,橄欖油為8%,大豆油為6%。
另一項同樣發表在《JAMA內科學》上的文章,重點研究了植物脂肪和動物脂肪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系,涉及407531名參與者,隨訪24年。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結果發現,植物脂肪攝入量最高的人比起最少的人,死亡風險降低了9%,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16%。
同樣是油,為什么差別這么大?根源在于它們所含的脂肪類型不同。
關鍵在于選擇脂肪類型
黃油富含飽和脂肪,含量約占脂肪總量的三分之二。飽和脂肪被認為是一種不太健康的脂肪,它會提高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的水平。
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是一種「壞」膽固醇,過多后會造成膽固醇在血管中沉積,增加患心臟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而大部分植物油所含的脂肪是不飽和脂肪。不飽和脂肪可以減少「壞」膽固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膽固醇,也就是「好」膽固醇,它可以將血液中多余的膽固醇轉運到肝臟進行分解,最終從體內排出。
▲圖片來源:Unsplash
也就是說,不管是選擇食用油還是別的食品,我們都應該注意控制飽和脂肪的攝入,多用不飽和脂肪進行替代。
飽和脂肪最常見的來源是肉類和奶制品,主要有:紅肉脂肪塊、帶皮禽類、牛油、豬油、黃油、全脂牛奶、奶酪、冰淇淋、椰子、棕櫚油、烘焙和油炸食品。
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日飽和脂肪熱量攝入應該不超過總熱量的6%。也就是說,如果每天攝入2000卡路里的食物,那么來自飽和脂肪的應該在120卡路里以下,約13克。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7]
不飽和脂肪分為單不飽和脂肪和多不飽和脂肪。
紅肉和奶制品中也含有單不飽和脂肪,但植物中的單不飽和脂肪含量是最高的,包括:油菜籽油、橄欖油、花生油、牛油果、杏仁、腰果、南瓜籽、芝麻籽等。
多不飽和脂肪又分為omega-6脂肪酸和omega-3脂肪酸。它們除了可以降低「壞」膽固醇水平外,還能提供營養物質,有利于細胞生長,對身體的許多功能非常重要。
omega-6的來源主要是各種植物油,比如玉米油、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等。omega-3的來源有堅果和油性魚類,比如核桃、亞麻籽、三文魚、沙丁魚、鯡魚、馬鮫魚等。
▲圖片來源:Unsplash
我們平時很難去知道和計算每種食物的脂肪含量,那么,到底在飲食上該注意什么呢?
Mayo Clinic建議,日常烹飪時用植物油替代黃油或豬油;葷菜食材多選擇魚,尤其是富含魚油的魚類;如果用紅肉,盡量去除可見脂肪和表皮,選擇瘦肉來吃;牛奶和其他奶制品可以選低脂、脫脂的;多吃蔬菜、水果和谷物;控制各種加工食品的攝入,其中可能含大量飽和脂肪甚至反式脂肪。
也可以按照《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2022)》的推薦,堅持谷類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多吃蔬菜、水果、全谷、大豆,適量吃魚、禽、蛋、瘦肉。
當然,這些建議也不代表要因噎廢食。該吃想吃還是可以吃,只是要控制日常攝入量。只要用心照顧自己,這種飲食上的改變不難,而這一點簡單的改變就能給健康帶來長久的好處~
日常用油如何挑選?
既然區別的根源是脂肪,那么我們就可以根據脂肪類型來選擇日常用油。
優先選擇富含不飽和脂肪、較少飽和脂肪的植物油。但要注意植物油中的椰子油和棕櫚油,它們的飽和脂肪含量有時甚至比動物油還高,不適合當作日常用油。
可以選擇油菜籽油(芥花籽油)、橄欖油、大豆油等。飽和脂肪含量低,富含omega-3脂肪酸,可以維持免疫力、減少炎癥。
▲圖片來源:Google
另外,選油還要看「煙點」。煙點是加熱的油開始產生煙的最低溫度,冒煙時會產生有害健康的物質。根據煙點不同、烹飪方式不同,選擇不同的油,才能保證風味和健康。
初榨橄欖油和亞麻籽油的煙點較低,不適合爆炒和油炸,更適合低溫炒或者涼拌。花生油、玉米油、油菜籽油、大豆油等,煙點較高,煎炸和炒菜都可以用。
最后,不管使用了多健康的油,也不意味著吃得越多越好。植物油的好處是和動物油對比得到的,但不管什么油,攝入太多都可能引發「三高」、肥胖,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2022)》建議,成人每天應攝入油25~30克。
不僅如此,還要注意烹飪方法。使用了更健康的油,并不會讓深度油炸這種烹飪方式變得健康。如果非常喜歡油炸的口感,可以用空氣油炸來替代。
又是很「素」的一期~不過喜歡吃富含飽和脂肪食物的朋友們不要慌,重點在于我們怎么去吃、吃多少。控制攝入量,以少油、鹽的方式烹飪,就可以做到既美味,又健康啦!
早安,我愛這個世界。
參考文獻
[1] Yu Zhang, MBBS. Katia S. Chadaideh, PhD. Yanping Li, PhD, etc. Butter and Plant-Based Oils Intake and Mortality[J]. JAMA Intern Med, 2025.
[2] Bin Zhao, PhD. Lu Gan, MSc. Barry I. Graubard, PhD. etc. Plant and Animal Fat Intake and Overall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J]. JAMA Inter Med, 2024.
[3] Mojgan Amiri, Hamidreza Raeisi-Dehkordi, Nizal Sarrafzadegan, Scott C Forbes, Amin Salehi-Abargouei. The effects of Canola oil o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ith dose-response analysis of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J]. Meta-Analysis, 2020.
[4] EVERYDAY HEALTH. Canola Oil vs. Vegetable Oil: Which Is Healthier?[EB/OL]. (2024-06-13)[2025-05-16].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diet-nutrition/canola-oil-vs-vegetable-oil-which-is-healthier/.
[5] Cleveland Clinic. Choosing and Using Cooking Oils: What To Use and When[EB/OL]. (2023-01-18)[2025-05-16]. https://health.clevelandclinic.org/how-to-choose-and-use-healthy-cooking-oils.
[6]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Polyunsaturated Fats.
[7]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aturated Fats.
[8]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rans Fats.
[9] 世界衛生組織. 反式脂肪[EB/OL]. (2024-01-24)[2025-05-16].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trans-fat.
[10] MAYO CLINIC. 膳食脂肪:了解應選擇的脂肪類型[EB/OL]. [2025-05-16].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healthy-lifestyle/nutrition-and-healthy-eating/in-depth/fat/art-2004555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