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萬事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年輕時總覺得日子長,串門聊天、喝酒下棋,走到哪都能熱熱鬧鬧湊一桌。可等白發爬上鬢角,腿腳也沒那么利索了,才發現老祖宗說的“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有多實在。
小區里的張大爺前陣子去老伙計家喝茶,順口提了句對方兒子相親的事,結果被誤會成“多管閑事”,兩家到現在都沒來往。還有隔壁李阿姨,去親戚家串門,看見人家新買的電視念叨了句“浪費錢”,轉頭就被親戚在背后說“酸溜溜”。這人老了啊,真不是所有門都能隨便進。有些地方,不去是糊涂,去了就是拎不清。
一、混得好卻愛炫耀的人家,去了徒增煩惱
老話說“財不露白,富不炫聲”,可偏偏有人就愛反著來。對門趙叔的老同學,退休后發了筆小財,家里裝修得金碧輝煌,每次趙叔去串門,人家不是顯擺新收的古玩,就是炫耀兒女給買的進口保健品。趙叔回來就唉聲嘆氣:“同樣是退休,人和人的差距咋這么大?”
更氣人的是,有些炫耀還帶著“暗戳戳”的比較。我表姐夫的姑姑,每次見面都拉著表姐說:“我孫子考上名校了,你家孩子咋樣?”表姐明明心里窩火,還得賠著笑臉。這哪是串門,分明是給自己找不痛快!
古人講“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遇到愛炫耀的人,咱躲遠點才是真聰明。去人家家里看一場“炫富表演”,回來整夜睡不著覺,圖啥呢?不如在自家陽臺種種花,聽聽收音機,日子過得舒心比啥都強。
二、愛傳閑話、搬弄是非的人家,去了惹一身麻煩
“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這話放在愛嚼舌根的人身上,一點沒錯。樓下王嬸就吃過虧,去鄰居家嘮嗑,聽人家說小區里誰誰離了婚,她轉頭跟別人說了,結果被當事人聽到,鬧得兩家在小區群里吵翻天。
還有些人專愛打聽隱私。我認識的劉大爺,每次去親戚家,總有人問:“退休金多少?兒女給贍養費嗎?”問得他直想躲。老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和愛傳閑話的人待久了,不知不覺就成了是非的“中轉站”。
前幾天看新聞,有位老人去朋友家串門,聽了幾句“內幕消息”,轉頭就跟別人說,結果差點攤上官司。這把年紀了,犯不上為了聽幾句熱鬧,把自己搭進去。遠離那些“是非窩”,耳根子清凈,日子才能過得踏實。
三、關系微妙、有矛盾的人家,去了只會更尷尬
“清官難斷家務事”,親戚朋友間有些矛盾,躲著不見還好,硬湊上去只會火上澆油。我表舅和堂弟因為分老家的房子鬧得不愉快,結果表舅抹不開面子,硬去堂弟家串門,飯桌上話不投機,差點又吵起來。
還有些人,表面客客氣氣,心里卻記著陳年舊賬。李奶奶和對門王奶奶,年輕時因為停車位吵過架,幾十年過去了,王奶奶突然熱情邀請李奶奶去家里吃飯,李奶奶心里直打鼓:“這葫蘆里賣的啥藥?”最后找借口沒去,后來才知道,人家是想讓她幫忙帶孫子,不想欠人情!
老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好漢不走回頭道”,關系僵了的人,就別硬湊了。去了尷尬,說話也得處處小心,何必給自己找罪受?留幾分體面,各自安好,反而更自在。
四、過得太慘、總抱怨的人家,去了耗光精氣神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消極的人待久了,再好的心情也會被影響。我們樓的孫阿姨,每次去閨蜜家串門,對方不是抱怨兒女不孝順,就是哭訴身體不好,孫阿姨回來后能郁悶好幾天。
有些老人把“倒苦水”當成了習慣,一見面就拉著你說個沒完。我爸的老戰友,每次聚會都唉聲嘆氣,說自己退休金少、老伴脾氣差,搞得大家都沒了興致。老話說“自助者天助,自棄者天棄”,總聽別人抱怨,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把自己的正能量都吸走。
與其去聽別人倒苦水,不如和心態好的老友下下棋、散散步。生活已經夠難了,何必再給自己添堵?
夕陽西下,坐在小區長椅上,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突然明白:人老了,要學會給自己“做減法”。有些熱鬧,不湊也罷;有些門,不進更好。守好自己的小日子,和聊得來的人聚一聚,和舒心的人說一說,這才是真正的高情商。畢竟,活得通透自在,比啥都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