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李聚奎因投身于國家工業建設而缺席了授銜儀式。三年后他離開石油部門時,中央為他補授了軍銜。他為何最終被授予上將軍銜?
他早年曾在軍閥的隊伍投身北伐,為了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解放,他奮勇殺敵,立下赫赫戰功。后又英勇地救下了彭老總的性命。他年僅26歲便擔任了師長一職,但在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他并未獲得軍銜,直到1958年單獨被補授為上將。他是我軍優秀將領,他就是李聚奎。
李聚奎1904年出生于的湖南安化藍田,他的家庭經濟條件僅能勉強支撐他完成基礎學業。身處亂世之中,李聚奎像許多有志青年一樣,選擇了投身軍旅,希望以自己的力量為國家安定和抗擊外敵做出貢獻。
1926年9月,他加入了唐生智的部隊,并參與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北伐戰爭。在戰爭中,他屢立戰功,逐漸嶄露頭角。
但在北伐過后,國內形勢發生了巨變。1927年,蔣介石發動了反革命政變,大肆逮捕共產黨人,革命形勢陷入了低潮。在這全國上下一片白色恐怖的時期,李聚奎面臨了一個重大的抉擇。他本可以在國軍中繼續發展,享受錦繡前程,但他卻毅然選擇了放棄這一切,追隨彭德懷團長,投身于革命事業。
在彭德懷的領導下,李聚奎參與了平江起義的籌備工作。1927年7月22日,他所在的九連被派去解決師政訓處和特務連。接到命令后,他帶領四班士兵迅速行動,直奔特務連駐地。由于特務連毫無防備,很快便被李聚奎帶領的士兵解除了武裝。
緊接著,李聚奎又率隊突襲了師政訓處,除了政訓處處長僥幸逃脫外,其余軍官全部被俘。彭德懷親自率領的另一隊士兵也成功包圍了縣衙,將縣長劉作柱和地方惡霸一網打盡。
在平江起義成功后,起義軍打開了牢房,救出了800多名被關押的工農群眾。這一天,李聚奎在潘泗浜和賀國中的推薦下,他光榮地成為了起義后的第一批共產黨員。
彭德懷率領起義軍抵達白沙時,士兵們的士氣顯然低落。為了提振軍心,彭德懷決定召集全軍,進行一次鼓舞人心的演講。在那天的集會中,李聚奎也站在隊伍中,聆聽著彭德懷的激昂言辭。可在彭德懷的演講之際,李聚奎的眼角余光捕捉到了前排一個身影的異常動靜,那是雷振輝。
李聚奎心中一緊,他想起近日雷振輝在軍中散播的消極言論,以及對起義軍前途的質疑。一種不祥的預感在他心中升起。果然,就在彭德懷全神貫注地演講時,雷振輝突然行動,他猛地奪過身旁警衛員的槍支,瞄準了彭德懷。
在這生死攸關的瞬間,李聚奎毫不猶豫地沖了出去,將雷振輝撲倒在地。與此同時,另一名反應迅速的同志也沖上前來,協助李聚奎制服了雷振輝,并當場將其擊斃。事后,李聚奎并未因此居功,但他的行為卻深深印在了彭德懷的心中。彭德懷常感慨地說:“若非李聚奎,我恐怕早已與馬克思會面了。
1928年12月,李聚奎隨部隊踏上了井岡山。在漫長的革命征程中,他歷經磨礪,逐漸從一名班長晉升為紅六軍第三縱隊的縱隊長。他身先士卒,每次戰斗都沖鋒在前,憑借著出色的戰斗能力,贏得了黃公略的賞識。
當第五次反“圍剿”戰斗打響時,李聚奎已經肩負起紅一軍團第一師師長的重任。在三甲嶂一帶,他遭遇了國民黨后來的小委員長陳誠。陳誠率領三個師的兵力,意圖一舉殲滅紅一師第一團這支主力部隊。
面對敵軍的強勢進攻,李聚奎鎮定地指揮紅一團在三甲嶂堅守。他們頂住了敵軍長達一天一夜的猛烈攻擊。同時,李聚奎巧妙地調集援軍,通過內外夾擊的戰術成功擊潰敵軍。這場戰斗不僅彰顯了李聚奎的軍事才能,也讓陳誠對他刮目相看。即使在晚年接受采訪時,陳誠仍對這位戰場上的驍將念念不忘。
1935年初,紅軍面臨著突破烏江的艱巨任務。紅1師師長李聚奎果斷地將這一重任交給了1團,并指示楊得志采取竹排渡江的方式。在楊得志的巧妙指揮下,部隊利用竹排巧妙地穿越了湍急的烏江,成功完成了突破任務,為紅軍的后續行動打開了通道。
同年5月,紅軍又迎來了強渡大渡河的挑戰。在這次行動中,李聚奎再次發揮了關鍵作用。他深知此次任務的危險性,因此特地委派楊得志組建敢死隊,負責在敵人的密集火力下強行渡河。
在李聚奎的精心策劃和楊得志的英勇指揮下,敢死隊成功突破了敵人的防線,為大部隊的安全渡河創造了有利條件。紅軍因此避免了成為“第二個石達開”的命運,紅1團更是因出色的表現被譽為“天下第一團”。
長征勝利結束后,李聚奎又率領紅九軍與紅五軍、紅30軍共同西渡黃河,進入了甘肅地區。但在這里他們卻遭遇了馬步芳的圍剿。在激烈的戰斗中,西路軍不幸全軍覆沒。李聚奎孤身一人逃脫,為了掩人耳目,他化裝成一個乞丐,歷經艱辛一路乞討回到了陜北。當他見到毛澤東時,內心的愧疚和激動難以言表,淚水奪眶而出,只喊出一聲“主席”便哽咽了。
毛澤東見狀,寬慰他說:“你就像千里走單騎的關羽,雖然經歷了失敗,但依然光榮。”這番話讓李聚奎倍感溫暖,也堅定了他繼續革命的信念。
在抗日戰爭時期,李聚奎被任命為八路軍第386旅參謀長,與旅長陳賡并肩作戰。他協助陳賡指揮了多場戰斗,憑借出色的軍事才能和戰術眼光,立下了赫赫戰功,成為陳賡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隨著戰爭形勢的發展,李聚奎又相繼擔任了多個重要職務,為抗日戰爭的勝利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在解放戰爭時期,他先后擔任西滿軍區參謀長、東北軍區后勤部參謀長、第四野戰軍副參謀長等職務。他率領部隊參加了多場重大戰役,如“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1947年東北三季攻勢作戰、遼沈戰役和平津戰役等。
在這些戰役中,他不僅指揮作戰出色,還在部隊后勤保障方面建立了卓越的功績。與他長期共事的黃克誠曾高度評價他:“李聚奎是位老同志,指揮打仗很有一套,是個稱職的參謀長。
新中國成立后,李聚奎繼續擔任第四野戰軍副參謀長。他頭腦靈活、思維敏捷,在抗美援朝戰爭打響后,毛主席親自批示調任他為東北軍區后勤部部長,負責戰備物資的籌集與管理。在崗位上,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能和經驗優勢,動員當地一切人力物力支援抗美援朝戰事。
1955年7月,新中國正處于初建階段,經濟亟待復蘇。當時,全球許多國家已通過工業化實現了經濟的迅猛增長與國力的顯著提升。但新中國卻面臨著一個嚴峻的問題:石油資源的匱乏。石油作為工業發展的“血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中共中央高層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將開采石油這一艱巨任務交給經驗豐富的李聚奎來負責。
就在同年的9月,中國首次進行了將軍授銜儀式。而此時的李聚奎,已被委任為中國首任石油工業部部長。這一新職務意味著他將肩負起推動國家石油工業發展的重任。由于他已不再屬于軍隊系統,因此并未參與此次授銜。
實際上,當初接到這一任命時,李聚奎內心是有所顧慮的。他擔憂的并非錯過授銜的榮譽,而是自己缺乏石油領域的專業知識,恐難以勝任這一重要職位。在他剛抵達西北地區就職時,便立即向石油部的主力干將徐今強表示:“請你從現在起,教我有關石油的知識吧。
身為中國石油工業部的首任部長,李聚奎自上任以來,便帶領著工程技術人員深入大西北,致力于石油的勘探與開發工作。在條件艱苦的大西北地區,他們一點一滴地推進著石油勘探的進程。
而李聚奎盡管身為部長,卻從未搞過特殊化。他與工人們同吃同住,甚至在選擇住處時,他總是主動挑選那些破舊的房屋,而將條件稍好的房子留給其他工人。
無論是在戰火紛飛的戰場上,還是在新中國石油勘探的空白領域,李聚奎都展現出了堅定的信念和無私的奉獻精神。三年后,當他被調離石油部門時,中央領導鑒于他為中國革命和石油事業所做出的杰出貢獻,決定為他補授軍銜。1958年,中央綜合考慮了李聚奎在軍事和政治領域的卓越表現,最終決定為他補授上將軍銜。
1995年6月25日,偉大的李聚奎將軍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據他的女兒回憶,將軍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輕聲呼喚的名字是他的入黨介紹人賀國中同志。
似乎在將軍離世前的瞬間,他的思緒回到了那個決定他一生信仰的重要時刻。他腦海中浮現的,是65年前他莊嚴地加入中國共產黨時的場景。這,也許就是一個共產黨人的情懷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