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馮保成 記者 高小雨)農村食品安全關乎群眾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是民生大事。為切實解決農村假冒偽劣食品突出問題,連日來,在子洲縣紀委監委推動、市場監管牽頭、部門協同、鄉鎮(街道)兜底、群眾參與下,子洲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了嚴厲打擊農村假冒偽劣食品違法行為專項整治行動,不斷筑牢農村消費安全防線,讓群眾吃得安心、買得放心、用得舒心。
精心謀劃 構建嚴密整治體系
為確保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整治落實落細,該局高度重視此次專項整治行動,并召開專題會議進行全面部署。成立以子洲縣市場監管局局長為組長的專項整治領導小組,制定并印發《子洲縣2025年農村假冒偽劣產品食品安全集中整治工作方案》,明確整治目標、重點任務、實施步驟和責任分工。會同縣紀委監委、公安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組建聯合執法專班,壓實鄉鎮市場監管所、執法大隊等多方責任,形成“縣局統籌、基層落實、全員參與”的工作格局,確保整治工作有序推進、不留死角。
靶向發力 開展全方位排查整治
針對農村地區食品生產經營主體分散、監管難度大的特點,以城鄉接合部、農村集市、校園周邊、小商店、小作坊和流動攤販等為重點區域,以“三無”食品、“山寨”品牌、過期變質食品、非法添加食品為重點對象,全面開展農村假冒偽劣產品、食品“拉網式”大排查行動,覆蓋全縣13個鄉鎮(街道)。執法人員通過逐戶檢查食品經營主體的證照資質、進貨渠道、存儲條件、銷售臺賬等,嚴查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對發現的問題食品,依法予以查扣、下架處理;對存在違法行為的經營主體,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立案查處,形成強大的震懾力。截至目前,已累計檢查農村食品經營主體600余家次,查扣假冒偽劣食品、“三無”食品1000余斤,建立風險隱患臺賬15條。立案查處違法經營案件3起,責令整改經營單位52家。現場加掛食品安全“兩個責任”牌179塊,糾正環境衛生差、索證索票不全、采購登記臺賬不規范等問題169家次。督促辦理健康證234個、辦理農村幸福院食品經營許可證6張、農村生鮮肉登記備案證4張,會同職能部門協調解決生鮮肉品檢疫檢驗困難。同時,執法人員對假冒偽劣產品食品采用碾壓、深埋等無害化處理方式集中進行銷毀,銷毀的商品涉及食品、農資、日用品等6品種12類,共計1200余件(袋),貨值2.1萬余元。
創新手段 提升監管效能
積極探索創新監管方式,正在全面推行校園食堂、機關灶、企業食堂等餐飲機構接入“互聯網+監管”平臺,將農村食品經營單位逐步納入智慧監管范圍。通過實時監控、數據分析等手段,實現對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的動態監管,及時發現潛在風險隱患。同時,在農村小商店、小飯館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包保干部公示牌上增加“碼上監督”二維碼,暢通投訴舉報信息渠道。消費者只需掃描二維碼,即可快速提交投訴舉報信息,進一步拓寬了群眾監督渠道,構建起“政府監管、企業自律、社會監督”的多元共治格局。已受理農村食品產品類投訴23件,辦結率100%,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8萬元。
廣泛宣傳 營造濃厚共治氛圍
為增強農村群眾的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該局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組織執法人員深入鄉村集市、田間地頭,通過發放宣傳手冊、現場講解、舉辦辨假識假講座等方式,向群眾普及食品安全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揭露假冒偽劣食品的危害和識別方法。此外,還通過微信公眾號、農村大喇叭等媒體平臺,發布整治工作動態和消費警示信息,引導群眾積極參與食品安全監督,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共同參與農村食品安全治理的良好氛圍。目前,全縣已開展流動宣傳活動18場,覆蓋全縣13鄉鎮(街道)136個村(社區),現場發放宣傳冊10000余份、定制紙杯、圍裙及手提袋8000余份,解答群眾咨詢400余人次,設立“紅黑榜”曝光問題商戶,激發群眾監督熱情。
通過整治,農村食品市場秩序得到明顯改善,假冒偽劣食品大幅減少,群眾的食品安全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我們將以此次行動為契機,進一步完善“縣紀委監委統籌督導、市場監管牽頭主抓、職能部門協同聯動、鄉鎮街道全域兜底、社會群眾廣泛參與”的全鏈條閉環監管體系,持續深化市場監管領域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構建“不敢假、不能假、不想假”的農村食品、產品安全治理新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