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輿論關注的“重病老人銀行取款時離世”一事有了新進展,銀行支付10萬“慰問金”后與家屬達成和解,網友卻怒了!
要說這事也真是一波三折。
按照此前家屬的說法,是銀行拒絕家屬上門服務的請求,才不得已把重病老人抬到銀行大廳。
而銀行的回應卻又讓家屬背上了“碰瓷”的嫌疑。
在銀行負責人公布的時間線里,提到了幾個關鍵細節,很值得引起注意:
一是家屬攜老人存單取款時三次輸錯密碼,主動提出讓老人到場卻沒有說明老人身患重病的現狀。
二是當銀行工作人員發現老人身體異常,在幫助家屬開啟綠色通道的同時,也提出這種情況可讓老人先回去休息,讓子女留下辦理。
然而,此舉遭到家屬拒絕。
三是家屬主動表示不去就醫,取出錢給老人辦理后事。
正是這三點,才導致事情出現反轉,同情家屬的網友轉而質疑他們是在碰瓷銀行。
然而就在今日,家屬彭先生卻又表示已經與銀行達成了和解。
銀行方面將負責老人的喪葬費用,“以慰問金的形式”向家屬支付10萬元。
對于銀行此前的回應,彭先生曾表示“不認可”,并要求查看監控以證清白。
今天再談到這個話題,彭先生的態度也有了轉變,表示“不再追究了”、“我們準備趕回老家去了”。
對于彭先生的說法,銀行方面暫時還沒有給出回應。
如果確認是真,這事就有意思了。
銀行口口聲聲說自己沒有責任,把問題都推到家屬身上,轉頭就掏出10萬塊錢與家屬和解。
盡管這筆錢用的是“慰問金”的名義,可怎么看都透露出一股心虛的味道。
按照銀行以往的做法,如果真的沒有錯,怎么會如此的認慫?
銀行難道是好事做慣了,才甘愿對去世老人家屬進行慰問。
這明顯不合常理,也說服不了公眾。
此前筆者就擔心,這事會不明不白的“和解”。
確實,老人已經離世了,家屬也拿到了“慰問金”,銀行又避免了更多的麻煩,看上去真是一舉三得。
說不定,這筆10萬塊的慰問金還能走公賬報銷。
然而,真相如何難道就真的不重要嗎?
如果真是銀行受了委屈,如此息事寧人,豈不讓當時辦理業務的工作人員寒心?
如果是銀行的責任,此前洋洋灑灑的通報,說的理直氣壯,到頭來豈不是自己打了自己的臉。
說實話,與其用慰問金來遮羞,還不如大大方方認錯,堂堂正正擔責。
是慰問還是賠償,丁是丁卯是卯,就別來玩什么文字游戲了!
對于這起事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是處理問題的態度,該誰的責任就該搞得清清楚楚。
我們也等著銀行方面的正式回應,看看這事還有沒有轉折。
對此,大家怎么看?來評論區留言聊一下吧。
信息來源:
新黃河:“老人銀行取款身亡”雙方達成和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