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原標題:
甘肅金昌工會:“五維引擎”驅動組織建設“量質齊升”
通訊員王黎奎 王璨琪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康勁
“手機掃碼幾分鐘完成入會,愛心禮包直送家門,這樣的服務太貼心了!”日前,貨車司機岳師傅在社區入會后,主動當起了“宣傳員”,現身說法動員身邊工友積極入會。
岳師傅的故事也是甘肅金昌市總工會“五維聯動”推進建會入會攻堅行動成效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通過組織保障、模式創新、領域拓展、陣地支撐、數字賦能“五大引擎”協同發力,截至目前新建非公企業工會43個,新增會員2532人。推動全市非公企業建立工會組織達到243家,建會率81.3%;建立新就業形態企業工會52家,發展會員5400人,會員入會率達96%,與此同時,立體化、精準化的工會服務體系也日臻完善。
為全面推進縣級工會建設,金昌市總工會建立“周調度、月通報、季考核”推進機制,形成“黨委統攬+工會主責+部門協同”三級聯動機制,創新“數據畫像”工作法,聯合市場監管、稅務、工商聯等部門通過“掃樓掃街”行動,對全市12個鄉鎮街道、3個工業園區全覆蓋摸排走訪,精準定位未建會“盲區”,建立動態管理數據庫。同步打造“線上+線下”立體宣傳矩陣,設計發放《工會服務指南》、開設“建會入會微課堂”,通過知識普及、政策圖解等形式解讀會員權益,引導勞動者了解工會、認識工會、走進工會。
面對非公企業組織形態多元化挑戰,金昌市總工會探索“四建工作法”:對規上企業實施“紅色領航”重點建,在產業鏈推行“行業聯盟”聯合建,為小微企業定制“區域集群”覆蓋建,針對零工群體創新“云端工會”靈活建。緊盯未建會的工商聯會員單位和商會企業,選派工會干部進行“一對一”幫助指導服務,逐步形成了“園區+工會”“開發區+工會”“合作社+工會”“社區+工會”“商會+工會”建會模式。
聚焦貨車司機、網約配送員等新就業群體,實施“暖蜂行動”三大工程:組織覆蓋工程采取“頭部企業單獨建、平臺企業牽頭建、行業協會推動建”方式,在快遞物流、家政服務、電商營銷等6個行業建立工會聯合會,吸納靈活就業人員1200余人;權益保障工程開展“工會護航·權益職達”專項行動,協調解決勞動糾紛28起,推動8家企業簽訂行業集體合同;關愛服務工程建成“貨車司機之家”“騎手之家”等特色服務站點9個,舉辦心理健康講座、技能培訓等活動42場次。組織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集中入會儀式,邀請130名貨車司機現場體驗“共享廚房”“法律咨詢”等暖心服務,吸引更多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入會進家。
按照“會、站、家一體化”建設思路,實施服務陣地提質工程。在金川區城鄉接合部建成金昌市農民工培訓基地、“零工驛站”,配備共享工具區、技能培訓室、法律援助室、就業服務區等8大功能區,日均服務靈活就業人員200余人次;升級改造75個戶外勞動者驛站,4家入選“全國最美”,永昌縣創新“工會驛站+國道服務區”模式實現24小時自助服務;打造特色職工之家矩陣,玫瑰谷勞動主題公園設置勞模工匠精神展示長廊,“騎手之家”配置智能換電柜和AED急救設備,同步推進縣區工人文化宮改造提升工程,工會服務職工陣地建設持續擴面提質。
推進“互聯網+工會”深度融合,發揮“職工之家”“隴工惠”等網上工會工作平臺作用,建立全市統一的工會組織和會員信息數據庫,采用“邊核查、邊采集、邊錄入”的方式,線上線下工作有效融合,確保工會組織應建盡建、工會會員應入盡入,讓更多勞動者體驗到“掃碼即回家”的溫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