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中東之行剛落地卡塔爾,就收到一盆冷水——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明確表示:“普京總統近期沒有與特朗普會面的計劃。”這已是特朗普上任以來第三次被普京公開拒絕會晤。
自2019年6月兩人在G20大阪峰會握手后,特朗普等了整整6年,卻始終跨不過莫斯科這道坎,而這場外交僵局的背后,不僅是美俄關系的冰凍三尺,更是中俄戰略協作的無聲宣言。
特朗普的“執念”:從推特喊話到中東撲空
5月13日,特朗普的專機剛抵達沙特首都利雅得,他的團隊就向《華爾街日報》放風:“總統考慮親自參加15日的土耳其談判,但這取決于普京是否出席。”
這種“以退為進”的喊話,實則是特朗普的無奈之舉——自2025年1月重返白宮以來,他多次通過秘密渠道提議與普京會面,從G7峰會到中東“順道偶遇”,卻屢遭俄方冷處理。
這種挫敗感在5月15日達到頂峰。當特朗普在阿聯酋阿布扎比撫摸黃金駱駝雕塑時,克里姆林宮公布了俄烏談判代表團名單:普京依然缺席,僅派出外長拉夫羅夫和總統助理烏沙科夫。
而特朗普早在三天前就放話:“如果我不在場,普京可能不會出席。”這種“自導自演”的戲碼,連《華盛頓郵報》都嘲諷:“總統的談判籌碼,只剩下社交媒體上的全大寫字母。”
普京的“鐵算盤”:戰場優勢與東方天平
普京的連續拒絕絕非意氣用事,俄烏沖突進入第四年,俄軍已控制烏克蘭20%領土,而美國對烏軍援因共和黨內斗大幅縮水,此時與特朗普會面,既可能被解讀為“主動求和”,又可能刺激中國等非西方伙伴的敏感神經。
這種戰略考量在5月9日莫斯科勝利日閱兵中顯露無遺。當17國領導人齊聚紅場時,中國代表團享受了“最高禮儀”——紅毯儀仗隊、專屬會談日程,甚至俄方為保障中方安全,宣布俄烏前線停火三天。
這種對比讓《金融時報》直言:“普京用一場閱兵告訴特朗普,莫斯科的外交重心早已轉向東方。”
更現實的利益綁定在經貿領域,2025年前四個月,中俄貿易額突破2500億美元,人民幣在俄能源結算中占比達68%。而美國對俄制裁不僅未能動搖莫斯科,反而讓中國半導體企業拿下俄市場75%份額。
這種“越制裁越緊密”的悖論,讓普京在5月12日的內部會議上撂下狠話:“與華盛頓的博弈是生存問題,與北京的協作是發展問題。”
中俄的“默契局”:從停火三天到技術破壁
特朗普或許沒想到,他夢寐以求的“普京會晤”,早已被中俄協作化解于無形,5月8日,就在特朗普啟程中東前48小時,俄軍突然在哈爾科夫前線停火——這不是為了給美俄談判鋪路,而是為確保中國代表團訪問莫斯科期間的絕對安全。
這種“停火換外交”的操作,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氣得在基輔大罵:“我們的命比不上中國貴賓的行程表!”
技術層面的聯手更讓西方脊背發涼,俄科學院最新報告顯示,中俄已建立獨立于SWIFT的金融反恐監控網絡,并在黑龍江邊境啟動特種部隊混編演習。
而美國稀土企業正為0.5克高純度釹苦苦哀求中國海關放行——這些材料是F-35戰機的命門,卻被中方納入“出口管制永久性制度安排”。
歷史的十字路口:特朗普的困局與中俄的答案
當特朗普在阿布扎比清真寺擺拍“和平祈禱”時,普京的專機正降落在北京大興機場,這里將舉行中俄能源論壇,討論西伯利亞輸氫管道和月球基地合作項目。
這種時空交錯,恰似美俄關系的隱喻:一個在沙漠里追逐海市蜃樓,一個在現實中構筑鋼鐵同盟。
回看這6年,特朗普的執念與普京的冷拒,本質上是兩種世界觀的對撞。前者仍幻想用“交易藝術”重塑冷戰秩序,后者卻看清了單極霸權的黃昏。
正如俄戰略專家杜金所言:“當白宮還在糾結見面禮儀時,克里姆林宮已把籌碼押在了多極世界的天平上。”
夜幕降臨時,特朗普的專機掠過霍爾木茲海峽,而中俄聯合研發的超高音速導彈正從勘察加半島升空。
這場跨越六年的“見面拉鋸戰”,或許早已寫下結局——不是特朗普不夠努力,而是歷史的方向盤,早已轉向東方,對此你們是怎么看的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