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大戰”不斷升級,相關部門終于看不下去了。
5月13日晚間,市場監管總局官網發布通告稱,近日會同中央社會工作部、中央網信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商務部約談了京東、美團、餓了么等平臺企業。
這次約談,可以用“快、準、狠”來形容。盡管200來字的公告沒有詳說約談內容,但不管從點名順序、參與約談的部門,還是從對平臺企業“要求”的措辭中,以及三天后市監局長在《人民日報》的發文來看,都能感受到明顯的針對性和指向性,極具分析價值。
1
最近這兩年,基于增強民營企業家信心的需要,主管部門很少約談大型民營企業,年初還舉行了民營企業座談會,強調“大有可為”。
因此,這次五部門聯合約談顯得尤為罕見。
從時間點上看,本次約談有兩個背景不得不提:
其一、《民營經濟促進法》實施在即,本次約談的本意在于維護市場穩定,維護民營企業的正常發展秩序。
其二、本輪“外賣大戰”有愈演愈烈之勢,已經從一場普通的“商戰”演化為激烈的“輿論戰”,甚至變成了浩浩蕩蕩的“東哥保衛戰”,頗有飯圈應援之意。
在這兩個背景下,主管部門及時出面約談,最直接的作用就是立刻“止戰”,體現了本次約談“快”的特點。
從參與約談的部門來看,除了市場監管總局、商務部兩個主管市場競爭的部門,中央網信辦、社會工作部、人社部的加入,讓這次約談的“針對性”更強。
中央網信辦主管輿論傳播,出面約談就是希望各方“不要以輿論戰干擾新就業群體整體穩定向好態勢”,更官方一點說,就是“要營造有利于民營企業發展的輿論環境。”
社工部和人社部的出現用意更加明確。
最近幾年,就業情況不尚樂觀,“穩就業、增收入”一直都是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之一,外賣騎手等被官方定義為 “就業蓄水池”。而不斷升級的“外賣大戰”,讓整個行業人心惶惶,甚至網上出現不少網約車司機、卡車司機集體喊話東哥希望“得到拯救”,這已經大大影響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就業穩定。
在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通告中,“京東、美團、餓了么”三家企業的排序問題,在很多人看來也頗有“玄機”。
從目前的市場占有率看,美團排第一、餓了么排第二、京東排第三,但通報的內容中卻把京東放在了第一位,或許和京東是本次“外賣大戰”的挑起者有關。
約談通告要求,要共同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切實維護消費者、平臺內經營者和外賣騎手的合法權益,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有序發展。
在一見財經看來,“外賣大戰”實際上是各方皆輸的一場內耗,不管對于平臺還是商家、消費者、外賣騎手,從長遠來看都不是好事,所以監管部門的“要求”也異常嚴厲。
2
從更宏觀角度看,本次約談也表明了國家高層“反內卷”的決心,而“外賣大戰”很明顯是“撞在槍口上了”。
去年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年末召開的中央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強調,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范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首次被寫入。
一系列高層表態清晰地表明:“內卷式”競爭必須整治了。
不僅如此,為了將高層態度更明確的傳遞給行業,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2月25日召集部分企業,召開公平競爭座談會,圍繞整治“內卷式”競爭進行深入交流。
出席本次會議的有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隆基綠能、阿里、京東、北汽以及奔馳等七家企業負責人。
從名單可以看出,這些企業主要來自三個行業:光伏、電商和汽車,而這三個行業是目前國內“內卷”最嚴重的行業,價格戰、輿論戰、人才戰此起彼伏。
盡管如此,就在上述會議結束后不久,新一輪的“外賣大戰”就爆發了,甚至到了難以收場的地步。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劉誠撰文指出,用極端優惠吸引眼球,比平臺發展早期的補貼大戰更為激烈。這種“卷補貼”“卷價格”甚至“卷騎手時長”的競爭方式,不僅短期內擾亂了政策的競爭秩序,在長期也是行不通的。
與此同時,餓了么、美團等已經逐步取消騎手超時罰款、探索提高騎手權益保障等,積極響應反內卷號召。例如餓了么相關協議規定,網約配送員每日配送時間不超過11小時;連續配送4小時,平臺系統提示,小休至少20分鐘。
年初,美團宣布要弱化營銷活動因素,投入數十億助力金直接發放到商家賬戶,拒絕餐飲商家的“內卷”式競爭。
浙江日報所屬的潮新聞發表評論稱,本次約談所表達的堅定態度在于:對“內卷式競爭”說不,而合法規范經營,公平有序競爭,是人心所向、眾望所歸。
“內卷”的本質是惡性競爭,陷入惡性競爭的企業之間,把更多的注意力花在對手身上,沉迷內耗、攪局市場,而不是研究用戶上。
與瘋狂“內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最近這兩年,隨著中國國家影響力的增強,很多具有“硬功夫”的企業都在出海拓市場。
就在約談信號發出的前一天,5月12日,蜜雪冰城宣布與巴西咖啡豆供應商及行業協會簽署了長期合作協議,今年將在巴西開出首家門店;同日,美團宣布在未來幾個月內將旗下外賣服務Keeta引入巴西;滴滴傳出計劃擴大在巴西的服務的消息,并且計劃建設一萬個電動車充電站。
在一見財經看來,國內企業與其瘋狂“內卷”,不如在科技創新和出海方面多下功夫,這才是大型企業的星辰大海。
3
“外賣大戰”引發的惡性競爭,危害性不可小覷。
潮新聞在上文中指出,比如,打著補貼的旗號去卷低價;指責對手強迫騎手“二選一”,成了輿論疑云,搞得人心惶惶;你來我往打“口水戰”,留下的也是“一地雞毛”;過度的營銷炒作,擾亂了公共輿論,更惹得大眾陣陣排斥反感。
“把心思和精力都放在這些事上,本質都是‘無用功’,還會產生不小的負面效應。既浪費了資源,還降低了效率,甚至可能讓商家和消費者成為‘受害者’。”文章稱。
5月15日,《經濟日報》發表評論稱,從“全年免傭金”的激進補貼,到被指“二選一”限制騎手接單的爭議操作,市場競爭逐漸升級。但平臺之間的競爭,終究要回歸到優質服務上來,這才是贏得用戶長久信任的關鍵。
而就在5月16日,《人民日報》釋放出更加清晰的信號。此前約談外賣平臺的主管單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黨組書記、局長羅文發文,再次強調要綜合治理治“內卷式競爭”問題。
文章措辭嚴格,特別提出,要依法查處不正當競爭和價格違法行為,同時需要“自覺抵制互黑互踩等亂象”。
這一論調一下明確了“價格戰”和“輿論戰”的雙重屬性。
在一見財經看來,本次約談恰恰可以作為外賣行業良性競爭的起點,平臺企業要共同朝著有利于行業的發展的方向使力,而不是爾虞我詐,互相拆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