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Clean Technica網站日前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3月,全球電動汽車(乘用車)銷量超過160萬輛,同比增長25%。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同比增長32%,達到110萬輛;包括增程式在內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增速為14%。從市場占有率來看,3月電動汽車占全球新車總銷量的比例達到25%,第一季度為21%。可以看到,全球汽車市場依然堅定地走在電動化轉型的道路上,電動汽車市占率正穩步提升。
中國依然是推動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長的主力,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的數據,今年1~3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全球份額增至67.7%,增量貢獻度高達84%。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在海外市場表現強勁,2025年3月海外市場銷量份額達到11.7%,較2021年增長9.9個百分點。
當前,中國汽車品牌正以勢不可擋之勢席卷全球市場。其中,比亞迪憑借龐大的產品矩陣與海外市場的深度開拓,成為當之無愧的“領頭羊”,且與第二名特斯拉的差距在逐步拉大;吉利、上汽通用五菱等傳統車企依托創新產品持續鞏固市場地位;小米、小鵬等新勢力品牌也憑借差異化布局搶占市場份額。廣汽埃安、問界等品牌則略微遜色,可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遠未到格局定型之時。
01
市場篇
中國
利好政策助推銷量躍升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隨著一系列提振汽車消費政策措施得以延續并加速落地,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56.1萬輛和7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4.5%和11.2%,汽車行業開局運行良好。 其中,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作用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318.2萬輛和307.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0.4%和47.1%。
這一方面來自于國內市場的旺盛需求,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出口的增長。具體來看,該季度新能源汽車國內銷量263.3萬輛,同比增長47.6%,新能源汽車國內銷量占汽車國內銷量比例為43.5%,較去年同期有明顯提升。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銷量248.4萬輛,同比增長47.6%;新能源商用車國內銷量14.9萬輛,同比增長48.6%。
出口方面,該季度新能源汽車出口44.1萬輛,同比增長43.9%。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出口41.9萬輛,同比增長39.6%;新能源商用車出口2.3萬輛,同比增長2.3倍。如果從動力類別來看,純電動汽車出口29萬輛,同比增長16.7%;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出口15.2萬輛,同比增長1.6倍。可以看出,與純電動汽車相比,插混車出口增速更猛,這一方面與歐盟反補貼稅有關,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很多國家和地區充電基礎設施并不完善。
另外,受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下跌、規模化生產攤薄成本、政策補貼加碼等影響,新能源汽車在銷量快速增長的同時,價格競爭依然十分激烈,諸多品牌紛紛下場,開啟降價模式,試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占更多份額。這一方面刺激了市場需求,并倒逼企業進步,但另一方面也壓縮了利潤空間,部分中小車企面臨盈利壓力,甚至可能出現虧損,影響企業可持續發展。
當然,除了“卷”價格,各大車企還在積極“卷”技術。在前不久舉行的2025上海車展上,傳統車企的電動化轉型成果與戰略清晰展現,造車新勢力也持續拓展電動化發展邊界。雙方都以技術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加大了在動力電池、輔助駕駛等領域的研發投入,同時積極與供應商、科技企業合作,優化產業鏈,提升電動化轉型效率與質量。
歐洲
純電動汽車大幅回暖
根據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公布的數據,2025年第一季度,歐洲乘用車銷量合計為338.2萬輛,同比微降0.4%。 其中,純電動車銷量為57.35萬輛,同比大漲28%,增幅高于其他動力類別車型。 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銷量為26.75萬輛,同比增長5.6%。 這樣一來,電動汽車銷量合計達到84.1萬輛,市場占有率為24.87%,創下新高。
另外,油電混合動力車成為歐洲最受歡迎的車輛類別,第一季度銷量同比增長20.5%,達到121.5萬輛。相比之下,汽油車銷量同比下滑21.2%,為95.6萬輛;柴油車銷量同比下滑26.3%,為27.8萬輛。可以看出,歐洲汽車市場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
值得注意的是,歐洲純電動汽車銷量在2024年小幅下滑、進入2025年大幅回暖的背后,推動因素之一可能是歐盟排放法規。按計劃,歐7排放法規將于2025年7月1日生效,車企面臨較大的達標壓力,這迫使眾多車企紛紛加快了向電動汽車轉型的步伐。再加上部分國家延續了電動汽車補貼,或者是要求車企必須銷售一定比例的電動汽車,諸多因素推動下,德國、丹麥、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時、瑞典、挪威、英國等國家的純電動汽車銷量在第一季度實現了兩位數的大幅增長。
不過,法國是個例外,該國一季度純電動車銷量同比下滑6.6%,至74519輛。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法國此前修改了補貼規則,將多款亞洲生產的暢銷純電動車變相排除在補貼范圍之外,尤其是特斯拉在法國銷量大跌。
從車企情況來看,今年1~3月,大眾集團、Stellantis和雷諾集團仍然是歐洲車市銷量排名前三的車企。作為電動汽車制造商的特斯拉則掉至第12位,銷量為5.4萬輛,同比下滑37.2%。之所以如此,除了特斯拉車型更新換代緩慢、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該公司首席執行官馬斯克涉政后的部分言論引發歐洲消費者反感,甚至導致特斯拉門店、汽車和充電樁等設施遭到破壞。相比之下,憑借名爵品牌的暢銷,上汽集團以7.85萬輛的成績排在第11位,同比大漲33.5%,增幅遠高于其他車企。
美國
開局強勁 前景晦暗
美國考克斯汽車咨詢公司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美國純電動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1.4%,達到29.4萬輛,在新車總銷量中占比7.5%。 這一比例高于去年同期的7%,但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的8.7%。
這與今年年初特朗普重返白宮后實施的政策不無關系。美國前任總統拜登在位期間,大力扶持電動汽車產業發展,使得美國電動汽車市場出現了顯著的增長。2020~2024年,純電動車在美國的市占率逐步攀升,分別為1.7%、3%、5.5%、7.2%、8.1%。但進入2025年以來,重新上臺的特朗普開始陸續叫停各項電動汽車扶持政策,包括暫停電動汽車充電樁建設計劃,撤銷前任總統拜登于2021年發布的電動汽車“強制令”等。另外,前不久,美國眾議院通過一項決議,撤銷美國環保署此前授予加州的排放標準豁免。這意味著,加州試圖2035年“禁燃”的計劃遭到重大挫折。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美國電動汽車市場的發展。
從品牌表現來看,今年第一季度,美國純電動汽車市場上,排名前五的品牌分別是特斯拉、福特、雪佛蘭、寶馬、現代,市占率分別為43.5%、7.7%、6.5%、4.6%、4.4%。之后是大眾、本田、起亞、Rivian、凱迪拉克、奧迪、豐田等品牌。特斯拉的市場份額從2023年的55%降至2024年的49%,再到如今的43.5%,足見美國純電動汽車市場競爭之激烈。
企業方面,得益于新品的陸續發布,通用汽車旗下各品牌純電動汽車銷量合計超過3萬輛,幾乎是去年同期的2倍,超過了福特和現代汽車集團。另外,得益于與通用汽車的合作,本田與謳歌品牌第一季度合計在美售出約1.4萬輛純電動汽車。
考克斯汽車咨詢公司認為,盡管一季度迎來“開門紅”,2025年美國電動汽車市場依然充滿變數,如果汽車關稅政策持續,將給很多車企帶來巨大挑戰,再加上外界普遍猜測特朗普政府將取消電動汽車銷售激勵措施,第二季度及以后電動汽車銷售前景并不明朗。“今年開局強勁,但前路絕非坦途(參數丨圖片)。”該公司分析師斯蒂芬妮·斯特里特表示。
02
車型篇
20強榜單中國占17席
今年第一季度,全球電動車型銷量20強中,中國品牌車型占了17席。 外資品牌車型只有3款上榜,分別是特斯拉Model Y、特斯拉Model 3、大眾ID.4。 其中,特斯拉Model Y依然是全球最暢銷的電動汽車,特斯拉Model 3則排在第三位。 這兩款車也是特斯拉旗下的主力車型,貢獻了總銷量的95%以上。 大眾ID.4成績也不錯,同比增長近4成,排名也上升了1個位次。
中國品牌中,比亞迪自不必說,旗下車型占據20強榜單中的9席。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比亞迪正加速在海外市場擴張。例如,比亞迪元Plus的海外名為Atto 3,在歐洲、東南亞等多個市場較為暢銷。比亞迪元UP則以Atto 2之名在海外亮相,今年2月正式登陸歐洲市場,成為繼Atto 3后又一戰略車型。比亞迪海鷗在部分海外市場被稱為海豚Mini,是比亞迪產品線中價格較為親民的電動車型,即將在歐洲上市,售價可能低于2萬歐元。
除了比亞迪外,另一個表現亮眼的品牌當屬吉利,旗下有3款車型上榜。尤其是純電小車吉利星愿,自去年10月上市以來銷售勢頭火爆,超過比亞迪海鷗、五菱繽果等競爭對手,一舉躍升至榜單第四位。就在今年3月初,吉利星愿第10萬輛車交付。吉利另一款純電小車熊貓Mini同樣躋身榜單。
五菱宏光MINIEV排在第六位,是銷量榜上的“常青樹”。截至今年2月,五菱宏光MINIEV家族累計銷量突破150萬輛大關。小米SU7同樣備受關注,在小米第二款車型YU7上市前,它可以說是獨挑大梁。據小米官方確認,YU7將于今年6月至7月間正式發布,屆時將與特斯拉Model Y、小鵬G7等車型展開正面交鋒。另外,小鵬MONA系列首款車型M03銷售也頗為火爆,去年8月上市以來累計銷量已突破10萬輛。理想L6的表現同樣較為堅挺。
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出現在20強榜單中的廣汽埃安Aion S和Aion Y,以及問界M7都已不見了蹤影。
03
品牌篇
比亞迪“三倍殺”特斯拉
2025年第一季度,比亞迪集團總銷量100.08萬輛、品牌銷量93萬輛的成績,幾乎是第二名特斯拉的3倍。 憑借海洋網和王朝網系列車型的熱銷,比亞迪品牌銷量遙遙領先于國內外同行。 降價是其重要促銷手段之一,再加上積極推動技術創新,不斷擴大出口規模,比亞迪鞏固了其市場領先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該季度比亞迪純電動汽車銷量突破40萬輛,超越特斯拉,成為純電動汽車細分領域銷冠。 2025年,比亞迪取代特斯拉成為全球純電動汽車銷冠是大概率的事情。
特斯拉一季度交付量約為33.67萬輛,較去年同期下降13%,創下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來的最低季度交付量。由于馬斯克涉政帶來的負面沖擊,特斯拉在歐美市場均遭遇“滑鐵盧”,雖在中國市場實現增長,但增速不及其他競爭對手。
吉利的表現頗為亮眼,取代去年同期的季軍寶馬,躍升至第三位,銷量也從去年同期的不足9萬輛,提升至約26萬輛。排在第四位的上汽通用五菱,增長勢頭較為強勁。在微型車領域,五菱的領先優勢一直頗為明顯。
還有一家值得關注的企業是小米汽車。在有“車圈頂流”之稱的董事長雷軍領導下,小米在汽車圈一直備受關注。僅靠SU7一款車型,小米汽車就躋身品牌銷量榜20強。同為造車新勢力的小鵬和零跑,也實現了2~3倍的大幅增長。理想汽車雖然實現增長,但面對新競爭對手的沖擊,其增長速度有所放緩。至于頭頂華為光環的問界,銷量則出現下滑,在榜單中的名次也從去年同期的第7位跌至最后一位。
整體來看,20強榜單中,中國品牌占到了一半,共有10家。外資品牌方面,除了特斯拉,傳統跨國車企也在大力推進轉型,尤其是寶馬、大眾、梅賽德斯-奔馳、沃爾沃、奧迪等歐系品牌表現不錯。韓國的現代和起亞雖然在華低迷,但其電動汽車在韓國本土及歐美市場表現相當不錯。豐田也在逐步提升電動汽車銷量,雖然缺乏亮眼的暢銷車型,但也在不斷擴充bZ純電動產品線,并推出了普銳斯、RAV4、C-HR等車型的插混版。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美國政府自4月3日起開始對進口車加征25%的關稅,這可能會影響到部分品牌今后在美國的電動汽車銷量。
文:張冬梅 編輯:萬瑩 版式:王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