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城區新華街道新河社區立足“商居雙融”特點,堅持黨建引領,積極探索“樓商居”融合的基層黨建新模式,打造“時代‘新’鋒 ‘河’您相約”黨建品牌。積極探索“1334”工作法,構建“共融共治”新格局,實現治理主體從一元到多元、治理模式從“平面”向“立體”的轉變,形成了多方參與、協同共進的良好局面。
筑牢一個引領 強化頂層“主引擎”
織密網絡體系,構建治理“紅色矩陣”。社區完善“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組織鏈條,將7個小區納入社區網格黨支部,通過強化黨員教育,吸納黨員在安全生產、基層治理等工作中,實現150名黨員力量穿透式下沉。延伸組織鏈條,激活治理“紅色動能”。依托“‘河’心”紅色微網格,構建縱向以“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黨員樓棟長”為軸心,橫向以“紅色物業+紅色合伙人+業委會+駐區單位”為補充的“三縱四橫”網格體系,推動黨組織從“有形覆蓋”向“有效引領”升級,累計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問題120余件,真正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淬煉過硬隊伍,激活“新”鋒頭雁效應。構建“學習理論+警示教育+業務練兵”三位一體培養體系,依托周一工作部署會、周五復盤總結會,開展“書記講堂”“業務研討”等活動30余場。實施“青藍結對”傳幫帶計劃,助力社區網格員、公益崗快速成長。由黨員骨干牽頭組建“新”鋒志愿服務隊,常態化開展安全生產巡查、政策宣講等活動63場次。
聚焦“三以三構” 構建協同治理“強框架”
以紅色物業為紐帶,凝聚共治“向心力”。將萬達華府誠信行物業納入“紅色合伙人”隊伍,創新“三網三圈”工作法,由黨員樓棟長牽頭組建“紅色管家”志愿服務隊,選聘物業優秀管家擔任兼職網格員,依托“問題收集—分級響應—協同處置—跟蹤反饋”閉環機制,累計排查安全隱患15處,解決鄰里糾紛、車輛停放等居民訴求38件。以聯盟共建為橋梁,拓寬協商“議事圈”。聯合轄區派出所、司法所、消防大隊、物業等相關單位成立“社區治理聯盟”,打造“商”品牌特色矛調品牌,推出“聽糾紛、找突破、巧調解”三步走,廣泛收集社情民意,實現矛盾隱患排查全覆蓋,化解率常年保持100%。以商企發展為驅動,激活經濟“新動能”。整合商圈商戶、企業單位、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物業服務企業等4大類群體,探索“8+5+3”治理路徑,實現“商企參與社區治理、社區服務營商環境”雙向融合發展。建立“一戶一檔”企業商戶服務臺賬,開展“企業大走訪”活動。依托萬達金街創業街區,打造“零工驛站”,舉辦技能培訓、線上線下招聘,助力30余名群眾實現高質量就業。
推進“四微融合” 激活共治共享“新賦能”
打造微陣地,筑牢黨群“連心橋”。社區盤活黨群服務中心、紅色驛站、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科普活動站等陣地資源,帶動居民共同參與到政策宣傳宣講、社情民意收集、聯系服務群眾等工作中,依托“微陣地”釋放服務“大能量”。開展紅色鄰里節、紅色故事會、全民健身、文藝匯演等特色項目300余場。搭建微舞臺,奏響文化“協奏曲”。創立“文化潤‘新‘河’您同行”品牌,引入文藝志愿者進社區,推行“每日兩小時”文化惠民活動,吸引居民積極參與,將“被動觀賞”轉化為“主動參與”,社區文化活動參與率顯著提升。提供微服務,兜住民生“幸福底”。開展“敲門行動”全覆蓋走訪獨居老人、困難群體。聯動醫療、紅色合伙人、巾幗家政等資源,開展健康義診、家電維修等惠民服務80余場次,讓民生服務既有“速度”更有“溫度”。匯聚微力量,激活多元“新活力”。擴展紅色合伙人隊伍,結合紅色鄰里節、商圈文化市集,提供義診、義剪、非遺手工、技能培訓、政策宣傳等10余項公益項目。聯合執法部門、志愿服務,搭建溝通平臺,實現問題速報速處,聯合開展普法宣傳、文明勸導行動18次,推動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責”的治理格局。
(供稿:德城區新華街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