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西百色一女子發視頻稱,其孩子在右江區實驗小學上學,學校家委會強制給家長排班輪值“護學崗”,自己被迫抱著2個月大的嬰兒站崗。此事引發關注后,右江區教育局通報稱,該校某班級采用輪值模式,未及時根據實際情況做好人員協調補位工作,導致家長帶孩子共同值守,已責成學校整改。
寶媽帶著嬰兒值“護學崗”。南方都市報 圖
按照當地教育局的說法,該學校“始終遵循家長自愿參與的原則”,只是某班級執行中出了點問題。言外之意,這只是個別情況,只需要稍微整改一下就可以。事實是否如此呢?恐怕未必。
因為關于“護學崗”的討論,已經不算什么新鮮話題,近些年不少地方的中小學都在推行這樣的制度,表面上說是家長“自愿參與”,實際不免會出現強制或者變相強制的情況。
正因如此,不少家長用各種方式呼吁取消“護學崗”。比如,2024年4月,深圳有家長反映,學校要求家長輪流做義工“護學”,對雙職工家庭造成了不小的困擾;2024年10月,有武漢市民建議,取消幼兒園和小學家長“護學崗”。這些家長收到的回復都是類似的:并非強制,家長可以自由選擇是否參與。
但放在現實語境之下,所謂的“家長自愿”恐怕要打一個問號。一方面,很多家長擔心如果不積極參加這類志愿活動,孩子在學校可能會承受負面影響,只好克服困難去“自愿”;另一方面,家委會可能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自愿”攬下組織的任務,給家長進行排班,部分原本不愿意的家長害怕被孤立,也只好被動參與。
可見,只要學校有大規模的“護學崗”需求,就難免有并不“自愿”的家長被裹挾。要想避免家長抱嬰兒值“護學崗”這樣的情況,除了要求學校嚴格遵循自愿原則之外,根本的出路還是盡可能通過其他制度安排,減少對家長“站崗”的需求,不能動輒把家長當成義工。
“護學崗”通常的作用,是維護學生上下學時間段的交通秩序。不同學校所處位置不一樣,交通環境不一樣,有些路況比較復雜的地方,學校安保及老師力量不足,確實需要更多力量介入。但是不是只能發動家長義務支持?有沒有可能探索市場機制?
比如,和一些安保公司合作,雇傭部分安保人員在特定時間來服務?或者給一些誤工補貼,征召有時間有意愿的家長?給所有家長排班的一個考量,是擔心經常讓某些家長參與,有違公平。但如果適當提供一些補貼,有時間的家長就可以多參加,而其他不參與的家長,也就不用有太多愧疚和不安。
此外,還可以通過進一步錯開放學時間、優化學校周邊的交通管理方案等,改善通行秩序,方便學生上下學。總之,設立“護學崗”應該多傾聽家長的意見和建議,盡可能把好事辦好,不要讓“家長自愿參與”變了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