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會市大沙鎮,每逢中秋佳節,都會進行一項傳承百年的民俗活動——燒番塔,當地村民以獨特的方式,詮釋著中秋的團圓與祈愿。今年,燒番塔這項悠久歷史的民俗已入選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中秋節時大沙燒番塔現場。 受訪者供圖
據清光緒《四會縣志》與清道光《肇慶府志》記載,自清朝起,燒番塔便成為當地中秋不可或缺的民俗活動,歷經歲月傳承至今,承載著百姓豐收的喜悅、團圓的溫情,以及人們趨吉避兇、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的美好愿望。
作為四會大沙鎮燒番塔的非遺傳承人,盧炳光今年已59歲,在他的印象里,燒番塔的火花從未在記憶中熄滅?!盃敔攲募妓噦魇诮o父親,父親又再教授于我,所以在初中時候,我就可以在燒番塔的活動中獨當一面了?!北R炳光介紹,中秋節前一天或當天上午,當地的燒番塔活動便拉開序幕。各家各戶紛紛搬來青磚或紅磚,年輕力壯的男村民就會自發參與,共同砌筑番塔。
砌搭如同建房,講究基礎要打牢,搭建講技巧。盧炳光告訴記者,在砌筑“地基”中,磚塊要橫向錯縫,砌成高約70厘米的正圓柱狀基座,隨后往上以兩兩相疊、間隔8-10厘米的方式,向心平放壘砌,每向上砌高70厘米,塔身便向外擴大半個磚位,磚塊數量逐漸減少,最終建成一座高約4米、底部直徑約2米、頂部直徑約1米的圓錐形番塔。
“磚塊錯縫搭建可以讓塔身更牢固,不易倒塌。塔底部要留有物料添加口,塔身遍布的小孔通風,在頂層還特意保留圓形空洞,以便加速空氣流通,讓火光在燃燒時能沖出塔頂?!北R炳光說。
夜幕降臨,皓月高懸,燒番塔的重頭戲正式登場。村民們提前準備好禾稈草、谷糠、粗鹽等物料。儀式開始,長輩點燃一串爆竹,口中念著“順順利利、紅紅火火”,宣告燒番塔活動正式開始……
“父親生活的年代,物質匱乏,燒番塔的原料是禾稈草。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我在禾稈草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增添了粗鹽、谷糠,這樣燒成的番塔,火花更驚艷,氣勢也更恢宏?!北R炳光邊訴說邊回憶,火焰在塔內劇烈燃燒,時而化作直沖云霄的“火龍”,時而變為絢爛奪目的“火噴泉”,最高可達數十米,現場氣氛熱烈非凡?!昂芏喔舯诖宓拇迕褚才軄砜次覀儫吹枚嗔?,他們自己照著樣子一起砌番塔,燒番塔,淳樸的鄉俗也得以推廣。”
燒番塔項目目前存續狀況較好,有一定規模的傳承群體,項目核心內容大部分得到保留和繼承,有一定的傳承和發展能力,但同時也面臨著一些發展挑戰。
四會市大沙鎮黨政辦副主任楊金花介紹,從實踐的頻率和范圍來看,大沙燒番塔的實踐活動并不多,且主要局限在特定的地區和群體中。盡管這種習俗在當地的部分村落中仍有一定的傳承和延續,但其影響力并未能覆蓋到更廣泛的范圍。
“盡管面臨著挑戰,大沙燒番塔傳統習俗仍在進行有效的傳承和保護工作。如結合當地文化站開展相關的宣傳和推廣活動,提高公眾對這種傳統習俗的認識和重視程度。此外,也有一些年輕人開始了解大沙燒番塔習俗,并將其作為一種文化和藝術的表達方式,為這種傳統技藝的傳承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p>
來源:肇慶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 夏紫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