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楊村,是寧波市海曙區石碶街道下轄村,由前岸、后岸、里仁堂、前顧、小洞橋、杜家、馬面橋、矮笆等自然村組成。西楊楊氏為明代寧波“四大望族”之一,有“一門四尚書”、“六科十進士”和“四忠雙烈”之稱。禮部尚書楊守陳、工部尚書楊守隨、吏部尚書楊守趾、工部營繕司主事楊守隅。“雙烈”是殉難推官楊文琦兄弟。里仁堂的張其昀,被譽為臺灣學界“博士之父”、“一鄉善人”張申之。
西楊村位于寧波樞紐規劃空鐵核心區域內,因寧波樞紐建設需要,西楊村的前岸、后岸、里仁堂、小洞橋、杜家、馬面橋、矮笆等自然村都已拆遷,上月底前顧自然村也已完成了100%簽約。
前顧自然村,位于西楊村里仁堂自然村西南面,中間有寧波繞城高速公路相隔;背面為上王行政村。前顧村民主姓虞和王,明時虞姓從前虞遷來定居;王姓從上王村遷來定居。村后有座顧家匯橋,村處橋南為前,故名。原橋北面有后顧。
位于上王村下王自然村東側的顧家匯橋,為二墩三孔石梁平橋。位于上王村下王自然村東側的顧家匯橋,為二墩三孔石梁平橋。
虞氏宗祠,約建于清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登錄點。坐北朝南,原建筑由門樓、正殿、東西兩廂及天井組成的四合院式建筑,20世紀50年代后,門樓、廂房陸續廢圯,現僅存正殿、部分西廂房及天井。
現存虞氏宗祠:正殿、部分西廂房。虞氏宗祠內曾開設過私塾。
正殿五開間。
前顧自然村為什么門牌為“前古”,是為了書寫方便?
虞家民居,位于自然村的西邊,為清晚期建筑,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登錄點。主體建筑坐北朝南,是由前進門樓、后進堂前和兩廂組成的四合院建筑。
虞家民居,前進門樓為單檐硬山頂平房,五開間,其兩側設有石凳。
虞家民居
后進重檐硬山頂樓房,面寬三間,兩邊梢間都已改為現代建筑,僅剩明間(堂前)保持著原有風貌。
虞家民居后面院落
前古(前顧)民居
前古(前顧)民居
前古(前顧)民居門上標語
前古(前顧)民居門上標語
前古(前顧)古民居石窗
前古23-25號民居,民國建筑,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登錄點。據熱心的村民介紹:房主姓王,石庫門門額為:“愛所止”。
主體坐北朝南,由前后兩進組成。大門位于天井的東側,為一道石庫門。
石庫門雀替
石庫門雀替
王氏民居,坐北朝南,由門樓、正房(堂前)、廂房和后院組成。
王氏民居
王氏堂前
王氏民居后院
前古(前顧)民居
前顧村南面原來還有兩座古橋:前顧橋和興美橋,現都已改建。這座應該是前顧橋,原為一座單孔石梁平梁橋。
這兩根是不是老橋的橋板?
興美橋,橋額兩側有橋名“興美橋”,陰紋刻寫:上款有“民國八年”字樣,下款為“里人重建”。
前顧橋和興美橋都是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登錄點,本不該拆,如確因交通需要重建,至少把刻有橋名的老橋欄使用在新橋上。如無法使用,也應放在邊上,讓后人知道這里曾經是座古橋。
參考資料:《寧波市鄞州區地名志》、《三普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