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籃球評論員楊毅在個人節目中拋出爭議觀點,認為當下籃球項目歸化外籍球員的難度遠超足球,并直言李凱爾、谷愛凌的入籍案例存在“政策模糊操作”,選擇了一個最佳的時機才得以實現。
楊毅指出,足球球員的歸化與籃球歸化存在本質差異。足球領域,中國歸化的多為巴西球員(如塞爾吉尼奧),這類操作依賴“退籍-入籍”流程。盡管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但巴西對退籍管理相對寬松,球員可先放棄巴西國籍,完成入籍中國手續。即便未來被棄用,也可重新申請巴西國籍,操作成本較低。
但籃球歸化目標多為美國球員,楊毅強調讓美國人放棄美籍?難度堪比登天!美國法律對退籍管控嚴格,球員需繳納高額棄籍稅,且心理門檻極高,歷史上只有極少數人這么做。其他國家歸化美國球員都是成人雙國籍,比如菲律賓歸化的后衛克拉克森,但中國法律不允許。
他以李凱爾為例,其入籍手續并非由籃協直接辦理,而是通過地方機構操作。籃協只負責‘驗收成果’,對具體流程避而不談。
此外,楊毅還提及谷愛凌的入籍案例,當年胡光宇(已落馬官員)利用冬奧會窗口期,通過‘模糊概念’快速完成手續,但這種操作不可復制。
目前,中國籃協尚未回應楊毅的看法,但李凱爾的國籍狀態及參賽資格仍引發輿論質疑。此前楊毅老師在另外一期節目中也透露,李凱爾不會出戰今年的亞洲杯,以后也不會再給中國男籃打球了。
在筆者看來,楊毅的點評堪稱“揭老底式吐槽”,但籃球歸化難這事兒,真不能全賴政策。
先說內部因素,中國體育的“國籍紅線”是硬杠杠——不承認雙國籍,退籍必須徹底。足球能鉆空子,是因為巴西球員把中國護照當“臨時工牌”,干得不爽還能回老家。可美國球員呢?讓他們放棄全球“霸權護照”,等于逼他們割肉!李凱爾能入籍,八成是走了“地方特批”的口子,籃協也沒辦法辦理,但如今想要這樣操作幾乎不可能了。
再說外部因素,美國籃球人才過剩,NBA邊緣人壓根不愁工作,何必為中國效力?反觀巴西球員,來中國踢球是“向上躍遷”,薪資翻幾倍不說,還能搏國家隊席位。需求決定供給,籃球歸化市場本就比足球“冷清”。
至于谷愛凌的案例,那純屬“天時地利人和”。冬奧會需要明星,政策窗口期+特殊人才通道,硬是把她“塞”進中國國籍。但這種操作可遇不可求,現在胡光宇都進去了,誰還敢復制?
說到底,籃球歸化難是“結構性矛盾”。政策卡脖子、球員不愿來、籃協不敢扛,三重困境下,李凱爾這種“半吊子歸化”已是極限。
如今要繼續使用李凱爾,還得再簽約新合同付錢,這是楊毅老師此前在節目中透露的;或許,將更多資源傾斜到青訓上更加劃算,畢竟一個李凱爾也無法將中國男籃的實力拔高到新的檔次。
關于籃球的歸化,諸位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