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嗎?有一種癌癥是可以預防的。
但是即便如此人們談起它依然是抱著“人心惶惶”的心態。
“談癌色變”依然存在,雖然在2020年它已經被WTO確定為第一個“承諾消除”的癌癥,但是對女性來說,它仍然是一個噩夢般的存在,那就是宮頸癌。
對于宮頸癌大家是否感覺到既陌生又熟悉呢?
它是唯一可以預防的癌癥,但是卻也是創造了平均每小時就有6名女性因為宮頸癌去世的驚人數據。
2022年中國新發宮頸癌病例超15萬例,平均每小時就有6位女性因此離世。
在15-44歲育齡女性群體中,其發病率高居惡性腫瘤排行榜第三位,死亡率更是達到第二位。
更令人警醒的是,超半數患者被確診時就已經發生轉移,其中36%存在淋巴結轉移,15%已遠處轉移。
一旦進入轉移或復發階段,5年生存率驟降至16.5%,多數患者生存期不足13個月。
治療背后的雙重代價:生育與健康損傷
1、手術治療的艱難抉擇
子宮切除:徹底喪失生育能力,伴隨出血、感染及泌尿/腸道系統損傷風險。
宮頸切除:雖可保留子宮,但流產風險增加3倍以上
2、放療的長期陰影
近期傷害:陰道炎、骨髓抑制(白細胞銳減)、胃腸劇烈反應
遠期折磨:放療1年后可能出現放射性直腸炎(便血、腹瀉)、膀胱炎(尿頻尿痛)、生殖器官纖維化
3、化療的無差別攻擊
可見損傷:脫發、口腔潰瘍、持續性嘔吐
隱性危機:卵巢功能衰退(提前絕經)、骨髓造血功能抑制(貧血、易感染)
三層防御網:科學防控指南
第一道防線:HPV疫苗護體
◆ 99.7%宮頸癌與HPV病毒直接相關
◆ 黃金接種期:9-14歲少女抗體水平達成年人3倍
◆ 45歲前接種仍具保護效力,但首次性生活前接種效果最佳
第二道防線:定期篩查預警
? TCT宮頸細胞學檢查:發現癌前病變
? HPV病毒檢測:識別高危感染
? 篩查頻率:21歲起每3年1次,30歲后建議聯合檢測
第三道防線:規范治療干預
對確診患者實施精準放療/化療/手術方案,阻止早期病變發展為浸潤癌
關鍵認知升級:走出4大誤區
誤區1:"打了疫苗=100%安全"
事實:現有疫苗最多預防9成高危HPV,仍需配合篩查
誤區2:"沒有不適不用查"
事實:早期宮頸癌無癥狀,等出血時多已中晚期
誤區3:"過了26歲打疫苗沒用"
事實:45歲前接種仍可降低感染風險
誤區4:"絕經后不會得宮頸癌"
事實:65歲以上患者占比達20%,終身需要防范
特別提示
宮頸癌是當前唯一有望通過三級預防體系徹底消除的惡性腫瘤。世界衛生組織提出"90-70-90"目標:
90%女孩15歲前完成HPV疫苗接種
70%女性35-45歲接受精準篩查
90%確診患者獲得規范治療
此刻行動清單:
1. 為9-14歲女兒預約二價HPV疫苗
2. 每年婦科檢查時主動要求TCT+HPV雙篩
3. 出現接觸性出血(同房后出血)立即就醫
本文數據來源:2023年《中國子宮頸癌綜合防控指南(第2版)》、國家癌癥中心年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