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自然資源部關于建設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的相關要求,湖北省結合自然資源管理需求,針對省級層面國土空間規劃體檢評估工作面臨的“數據獲取難、城市比對難、標準尺度難”等痛點,充分發揮省級規劃“一張圖”系統的平臺優勢,搭建智慧應用場景,探索面向主體功能區的城市發展綜合指引,初步實現國土空間規劃智慧監測,為省級國土空間現代化治理提供了湖北方案。
湖北省咸寧市嘉魚縣官橋八組田野鄉村公園。咸寧局供圖
為規劃精準傳導搭建應用場景
湖北在省級層面積極探索國土空間規劃體檢評估工作,目前已依托省級規劃“一張圖”系統,聚焦省內城市數據上報、成果審查、診斷分析、監測預警等實際需求,搭建高效、精準的城市體檢應用場景,縱向貫通省、市、縣三級規劃成果“在線質檢—智能審查—動態匯交”的一體化工作機制,實現規劃成果的跨層級精準傳導與高效管控。應用場景具有以下六大特點:
任務“一窗式”。申報材料通過統一窗口整合,并明確提交標準。其中,填報界面分為任務表單、核心指標展示和審查反饋三大模塊,實現地方填報、省級審查與進度跟蹤的全流程線上化,減少重復溝通,提高工作效率。
審核“一規則”。省級層面預先制定審查細則,結合自然資源部相關規程和湖北實際需求,明確成果匯交要求。系統內置算法校驗功能,數據上報前自動篩查問題,確保合規性,提升人工審查效率。
進度“一本賬”。場景集成在線填報、智能審查、動態監管等功能,實時掌握全省各城市規劃體檢評估的進度。通過可視化圖表,可快速定位填報滯后城市,督促整改落實。
演示“一鍵式”。基于全省空間底圖,點擊場景應用即可查看各市州指標總覽、橫向比對多年度變化趨勢。例如,武漢市與周邊城市的公共服務設施覆蓋率差異一目了然,這為精準施策提供依據。
指標“一把尺”。結合地方實際,場景動態優化必填指標。當前70項核心指標涵蓋安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六大維度,既體現統一標準,又兼顧地域特色。
結論“一張表”。采用類似人體體檢報告的形式,按六大維度診斷各城市異常指標,形成省級診斷報告和市縣分析清單。例如,某重點生態功能區城市因綠色維度指標不達標,自動觸發預警,提示加強生態修復。
湖北國土空間規劃體檢評估統籌納入規劃“一張圖”系統已連續開展工作4年,形成了較為齊全的全省歷年體檢評估成果專項數據庫,在省級層面建立健全了體檢評估與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體系層級相適應的規劃實施監督體系。
為城市發展精準“畫像”
湖北將國土空間規劃體檢評估與主體功能區戰略深度融合,通過數據驅動為城市發展精準“畫像”。
一是基于填報率篩選、主成分降維、評估規程覆蓋率和國土空間規劃指標耦合等方面提煉關鍵指標,最終確定70個省級填報、監測的重點指標,在最大程度保障體檢的全面性與準確性的基礎上減輕地方填報壓力。
二是利用機器學習技術篩選出能夠顯著反映城市發展狀態的六大維度體檢指標體系,通過熵權法等數學統計方法確定各指標權重,并根據主導指標判斷城市化地區、農產品主產區、重點生態功能區3類主體功能分區。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通過指標權重計算城市發展總分值、整體評估城市發展狀態,劃分省級、區域和地區3級體系。總體上,湖北已建立起基于聚類指標圖譜的城市發展狀態綜合評估技術,能夠“分賽道”實時評估城市狀態。
三是通過機器學習技術,實現城市綜合評估現狀與省級主體功能區規劃目標的自動化比對,智慧診斷偏離型、穩定型、高速型、遲緩型4類規劃實施狀態,精準識別規劃實施在主體功能區定位,以及具體在哪些指標上存在偏差,從而為可能的規劃調整提供參考。如農產品主產區偏離型地區,在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時應合理考慮這一特征,可在產業協作、城鎮設施共建共享方面予以重視。
通過這種精準的分類分級“分賽道”的差異化綜合評估體系,省級層面可進一步評估主體功能區戰略在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的傳導落實情況,為充分發揮主體功能區戰略的引導作用提供有力抓手。市、縣政府可進一步明確城市發展的優勢與不足,準確掌握規劃目標執行情況,從而優化政策導向,因地制宜推動主體功能區戰略在市、縣層面精準落地。
為規劃實施裝上“智能儀表盤”
國土空間規劃體檢評估是監督監測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狀態的重要手段。通過問題分解與目標轉化,湖北分別從橫向、縱向兩個角度提煉了國土空間規劃內容體系:通過對指標橫向分析,形成包含國土空間格局、空間支撐體系等9大核心內容、28個核心議題,并與省級70個重點指標進行耦合,構建了具有湖北特色的規劃動態維護指標體系;通過對指標的縱向評估,深度挖掘指標本身的動態價值,創新性引入健康度、推進度、完成度3個維度動態指標評估體系,為國土空間規劃實施裝上“智能儀表盤”。
憑借3個維度動態指標體系,湖北可以更為直觀、精細地評估國土空間規劃的實施狀態,其中健康度對標政策標準,實時反映指標現狀合理性;推進度追蹤年度變化,評估實施進度;完成度測算與規劃目標的差距,預警滯后領域。
為實現3個維度動態指標體系的技術量化和評估判斷,基于人工智能自主決策的邏輯,湖北探索了“專家調研+機器學習模擬專家決策”的技術體系。目前,全省已選取28個核心之一的公共服務設施議題作為典型樣例,生成大量虛擬數據,邀請規劃編制、規劃管理等方面的30位知名專家,通過問卷、訪談等結構化調查,詳細獲取專家基于城市體檢3個維度動態指標對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狀態的全鏈條數據。在此基礎上,湖北還引入梯度提升數、隨機森林、極限梯度提升等機器學習模型,歷經大量模型調參、校驗、擇優等訓練過程后,成功模擬專家決策過程,形成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狀態的體檢評估智慧判斷“大腦”,實現了智慧化診斷輸出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狀態。
為進一步解讀體檢智慧化診斷結果,探索規劃實施監督的可實施性動態維護規則,目前湖北已利用DeepSeek等大語言模型和人工智能技術,充分學習自然資源體系及國土空間規劃的維護規則,建構起省域國土空間規劃動態維護規則的知識圖譜。
湖北將知識圖譜應用于體檢評估智慧判斷“大腦”,形成出口端,從而實現了高頻診斷、及時預警、動態維護。目前,湖北已初步探索智慧監測系統與“一張圖”平臺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了數據分析的效率和精度。特別是在體檢數據的自動化比對與規劃校核方面,AI技術的應用使得規劃管理更加科學、智能,能夠提前預警潛在問題,保障了規劃目標的順利實現,極大提升了全省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督監測的智慧化、自動化水平。
來源:中國測繪學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