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記者 張銳 鄭晨燁
中美貿易正在重新“活躍”起來。
5月15日晚,經濟觀察報記者從一場外貿行業線上交流會上獲悉,隨著中國出口美國貨物恢復發運,業內預計海運價格的上漲潮已拉開序幕。“中國始發貨量或將出現短線激增,并在6月底迎來高峰。”5月15日下午,有國際貨運界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
“一部分客戶立刻恢復了生產、出貨,一部分還在觀望,需要談新的價格。”5月14日上午,鴻利達控股有限公司(下稱“鴻利達”)首席商務官蔡銘峰對經濟觀察報記者如是說。
同日,廣東微電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微電新能源”)董事長陳志勇亦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自今年4月以來美國大幅對華加征關稅,公司暫停了出口美國的合作訂單。“現在可以重啟了。”他說,當下第一步是清理庫存。
5月12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下稱《聯合聲明》)發表談話時表示,本次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取得實質性進展,大幅降低雙邊關稅水平,美方取消了共計91%的加征關稅,中方相應取消了91%的反制關稅;美方暫停實施24%的“對等關稅”(暫停90天),中方也相應暫停實施24%的反制關稅(暫停90天)。這一舉措符合兩國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期待,也符合兩國利益和世界共同利益。
羅賓升國際貨運有限公司(C.H.Robinson)的預測認為,關稅新政策實施迅速,但相關90天“暫停期”對海運而言非常短暫,中國始發貨量或將在5月激增,“我們預計客戶將加速提交、加急運輸訂單,以趕在窗口期結束前完成清關”。
但在上述外貿行業線上交流會上,深圳關關通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席清堂表示,當下這段時間內,中國出口美國貨物的成本與5月12日中美雙方達成《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前差別不大,因為關稅下降的部分又被運價上漲“填”回去了。
“窗口期”突然開啟
政策的“指揮棒”一轉向,市場的神經末梢便被迅速激活。從高度敏感的電子元器件市場、專注外貿的跨境貨代,到傳統的大型外貿企業,整個產業鏈條都因《聯合聲明》的發布而高速運轉起來。
5月13日,記者再次走訪深圳華強北電子世界。這里已不見一個月前的冷清,多數主營CPU、內存等芯片的檔口已開門營業,報價聲、咨詢聲與拖車滾輪碾過地面的聲音交織,恢復了往日的繁忙景象。
“4月初那陣子,行情真是看不懂,報價一天一個樣,還基本沒人敢接大單。現在好了,像5090D這種型號,報價立馬從接近3萬元掉到2萬元左右,有些CPU(中央處理器)型號價格甚至‘腰斬’。”在華強北電子市場經營多年的檔主劉先生向記者描述說,“前期接受高價貨的同行都賠了,最近來詢價、下單的明顯增多了。”
在一個月前的4月14日,記者曾以采購商的身份前往華強電子世界一線走訪。彼時,記者咨詢的型號為英特爾至強E5-4650V2處理器的價格為65元一個,且檔口老板均表示沒有大量現貨。5月13日,記者再次了解同型號處理器價格時,發現該處理器價格已跌落至35元。
與華強北市場迅速“解凍”同步,眾多外向型企業也聞風而動,力圖抓住90天“窗口期”。
“《聯合聲明》發布第二天,我們就接到了好幾家美國客戶的郵件,要求立刻重啟之前因關稅問題暫停的訂單,并且希望我們能盡快發貨。”深圳一家主營智能穿戴產品出口的企業負責人王力告訴記者。
“之前因關稅問題而推遲或取消訂單的客戶,很多都來咨詢了,有美國客戶之前壓了差不多9個集裝箱的產品,現在要求盡快發貨。”2025年5月13日,深圳一家大型跨境物流公司的貨運代理何先生略帶興奮地告訴記者。
另一位主營散貨拼箱業務的張先生也向記者表示,許多此前因關稅原因暫停出貨、庫存積壓的賣家,在《聯合聲明》一發布便急于了解最新的海運價格,部分跨境賣家甚至開始擔憂短期內訂不到艙位。
“如果90天窗口期內集中出貨,可能會引發短暫的‘搶運潮’。”張先生判斷。
對此,一家大型國際快遞企業的大客戶銷售人士陳程也向記者證實:“大部分客戶肯定是要抓住這段時間多發點貨了。不過,從我們公司的整體貨量來看,這兩天暫時還沒有觀察到大量的美國貨集中進倉,可能客戶還處在反應階段。”他進一步判斷稱:“除了汽車零部件這類產品,從下周開始貨量應該就會回升了,未來一段時間,美國線即期運價大概率會有上升。”
根據國際貨運預訂平臺Freightos的分析,盡管4月份中美海運量因高關稅有所下降,但船公司通過撤船、暫停航線等方式削減了約22%的運力,使得跨太平洋航線運價在當時保持了相對平穩。但隨著《聯合聲明》發布之后市場運力需求的反彈,短期內運力緊張和集裝箱等設備短缺的局面可能迅速顯現,船公司需要時間調回運力,這或將推動即期海運費率的上漲。
不過,Freightos也指出,即便出現出貨高峰,海運價也可能不會達到去年同期的高位。空運方面,此前因小包免稅政策取消和高關稅影響,5月初美線空運包機已基本取消,運價一度跌至20元/千克左右。隨著此次關稅下調,市場普遍預計,空運需求也將迎來一波回升。
價格談判“恢復”
鴻利達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港資公司,其下屬鴻利達模具(深圳)有限公司(下稱“鴻利達深圳”)是一家成立至今約20年,主要生產和銷售模具、塑膠制品的企業。
5月14日,蔡銘峰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按照目前中美新的關稅政策,該公司出口至美國的產品依然需要疊加30%關稅(芬太尼關稅20%+10%對等關稅),并且由美國客戶方面支付。
“現在30%的關稅,對某些客戶的影響還是不少。”蔡銘峰表示,當前較為積極推動恢復合作的美國客戶主要是兩類:一類是庫存見底、急需補貨,愿意支付現有關稅費用的企業;另一類則是庫存還有緩沖期,決定先恢復生產訂單但暫時不出貨,進一步觀望的企業。此外,亦有部分客戶提出,希望與鴻利達方面再商議新的價格,雙方共同消化加征的關稅費用。
另一方面,蔡銘峰稱,該公司亦有一些原材料需要從美國進口,“現在中國還有庫存,不確定是否夠用90天,我們也在觀望”。
“我下周就赴美和客戶溝通訂單情況。”陳志勇告訴記者。其創立的微電新能源以生產、銷售微型鋰電池產品為主,是工信部認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陳志勇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現在與美國客戶的合作已重啟,雙方正在重新盤點庫存,但對方也釋放出信號,希望“降價來彌補關稅”。
陳志勇做好了長期博弈的準備。“關稅不會回到從前了。”陳志勇說,美國市場占微電新能源的營收比重約30%,他未來會考慮美國建工廠,以及拓展日韓、拉美市場。
有著同樣經歷的還有以出口冰箱、洗衣機為主的寧波華彩電器有限公司。“我們正在和客戶溝通,(5月12日后)增加的關稅,還不確定誰來承擔。”該公司區域總監(亞洲)王樂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客戶觀望情緒仍然比較重。“這是一個好的開始,讓子彈再飛一會。”廣東光亞照明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溫其東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說,照明企業對現有的關稅政策仍需要承受不小的壓力。
細分影響不同
市場對《聯合聲明》的積極反饋映射出產業鏈各環節對于貿易環境改善的迫切渴求。但與此同時,也并非所有的市場參與者都能以相同的節奏和強度投入這場“搶時賽”。
“哪里能那么快就火速出貨?備料、生產、訂艙、報關,整個流程下來時間不短。而且考慮到90天后政策可能還有變數,我們寧愿保守一點,穩扎穩打,不會搞‘大開大合’式地突然增減。”深圳一家主營產品為按摩儀的跨境電商負責人告訴記者。在他看來,關稅政策的短期變化,不會對公司運營產生顯著的即時影響,因為消費電子行業廠商的產品通常有較長的備貨和庫存周期。
此外,在應對今年4月驟然升級的關稅壁壘時,已有不少外貿企業通過其海外倉布局,獲得了一定的緩沖空間。比如,深圳樂能創新技術有限公司財務總監何冬冬就曾向記者表示,其公司在美國海外倉儲備的庫存足以支撐五到六個月的銷售。這使得新增關稅的成本壓力不會立即反饋到當期利潤,也為公司贏得了調整市場策略的寶貴時間。
而對于此次《聯合聲明》的潛在影響,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也給出了差異化的判斷。比如,5月13日,當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邁瑞醫療(300760.SZ)證券事務部以咨詢《聯合聲明》對該公司的影響時,其相關負責人回應:該公司北美業務占比較小,之前都已經根據相關關稅政策進行了前瞻布局。
同樣,光模塊頭部企業中際旭創(300308.SZ)證券事務部代表也在接受記者以投資者身份電話咨詢時,給出了不同維度的解讀:“坦率地講,從4月份到現在,關稅對我們(光模塊行業)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影響。你可能沒注意到從4月11日開始的關稅調整,對于光模塊行業本身就是豁免的。所以說,這個《聯合聲明》對于某些行業來說,影響可能比較明顯,但對于光模塊行業來說,只是更加穩固了一下,(讓我們)更加安心了。”
記者亦注意到,在5月13日上海證券交易所主辦的光伏行業集體業績說明會上,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表示,“中美關稅政策緩和,有利于為光伏、儲能產品提供相對穩定的海外貿易環境”,并透露該公司沙特10GW高效電池和組件項目正按計劃推進。
阿特斯總經理兼CEO(首席執行官)莊巖則同時表示,由于此前美國針對光伏產品已存在多重關稅政策,光伏組件基本沒有直接從中國大規模出口至美國的,主要依賴東南亞和美國本土供應,因此受此次“對等關稅”調整影響較小。
激起層層漣漪
“已經開始混亂了,我這邊的客戶在出(貨)了。”5月14日下午,深圳一家國際貨運公司的工作人員陳小華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
陳小華稱,按照目前的反饋,大部分因關稅暫停的貨品都在準備重啟出貨,但一部分也需要與客戶重新確認細節。此前,多家船公司削減亞洲至美國航線班次,運力下降。“因為船東抽了船,取消了好多航班,現在恢復出貨,5月份基本上已經沒什么艙位了。”她說,目前船公司也在提醒提前預留6月初的艙位。
第三方咨詢公司克拉克森研究發布的報告稱,2024年中美雙邊海運貿易總量為1.8億噸,占全球海運貿易總量的1.4%;今年4月,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總額同比下降20%,4月跨太平洋東向航線上(主要指遠東-北美)的貿易量同比下跌20%至30%。
克拉克森研究首席市場分析師幸月認為,短期內,隨著此前暫停的部分貨物恢復發運,貿易量可能出現一定反彈,但現有關稅水平仍會對部分貿易帶來一定拖累。
經濟觀察報記者從羅賓升國際貨運有限公司獲悉,過去六周,亞洲至美國和拉丁美洲航線,中國始發的貨物訂艙量下降30%—60%。羅賓升國際貨運有限公司方面表示,隨著新關稅政策實施,跨太平洋貿易合同談判正在進行中,一些受益貨主正尋求將合同延長至5月底,以更好地評估美國加征關稅的影響。此外,美國方面針對中國建造船舶的季度性港口費將于10月14日生效,未來可能還會涉及“美線特殊附加費”。
羅賓升國際貨運有限公司(C.H.Robinson)方面同時表示,當前全球貨運市場充滿不確定性,關稅政策與貨運市場緊密相連,中美貿易談判帶來的關稅調整,在海運與空運市場激起層層漣漪。
記者注意到,5月15日,全球最大集裝箱制造商中集集團在互動平臺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此次中美關稅談判取得進展,短期內可能帶來中美之間集裝箱運輸需求的釋放,從而為集裝箱設備需求帶來支撐;由于中美貿易緩和優于預期,推動能源需求回升,預計對公司旗下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設備需求帶來提升。
外貿企業主動應對
90天窗口期過后,外貿企業又將如何應對?
對此,蔡銘峰表示,鴻利達目前出口至美國的訂單占公司營收比重約50%,因此美國市場對公司而言比較重要,而公司與美國客戶的合作亦是長期而深入的。未來如何經營美國市場?對鴻利達而言,對這一問題的思考從2018年就已經開始了。
蔡銘峰回憶稱,大約2019年左右,特朗普在第一個總統任期時,他們便開始與美國客戶商議未來的合作方式。同年,該公司前往東南亞市場考察,并決定將馬來西亞作為其全球化布局的首個海外公司和實習基地。隨后的2020年,鴻利達檳城基地(馬來西亞)竣工并投入使用,并啟動東歐和美洲項目的前期考察工作。
蔡銘峰稱,目前與美國客戶溝通友好,雙方對未來的合作方向亦有共識。與此同時,自2018年起,鴻利達已開始拓展國內市場,分散依賴大客戶的風險。“過去幾年,我們的營收沒有下降,只是美國貿易占比從 80%下降至50%。”
寧波華彩電器有限公司的王樂同時表示,公司去年啟動東南亞建廠計劃,預計今年8月可以投產。“不管關稅(未來)怎么樣,工廠建設繼續,針對北美客戶,產能往東南亞轉移,其他市場還是中國工廠來做。”
5月12日起,多家上市公司亦在互動平臺上回應投資者時表達了與上述受訪者相似的觀點。比如,天振股份(301356.SZ)表示,公司絕大多數產品向美國出口,中美貿易關稅降低利于降低出口稅負,公司核心產能已遷移至東南亞以及美國本地。
小家電出口龍頭企業新寶股份(002705.SZ)董事長郭建剛亦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近期將對二期項目進行增資5000萬美元,其注冊資本將增至15000萬美元等值印尼盾,用以擴大其產能建設及布局。按照規劃,公司海外制造基地的設計產能達產后,預計能滿足公司現有目標客戶的大部分需求。
新寶股份此前公布的信息顯示,該公司近年來已在印度尼西亞進行產能布局,以應對美國客戶的需求。這包括:2019年底成立的印尼和聲東菱有限公司,即一期項目,以生產吸塵器等產品為主,2024年銷售約6.7億元人民幣;2023年底成立的印尼東菱科技有限公司,即二期項目,規模比一期更大,預計今年二季度開始量產。
此外,廣東光亞照明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溫其東亦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90天過渡期之后,現有的關稅水平對低毛利行業壓力還是很大。他認為,對于美國市場占比不高的企業來說,需大力開拓其他市場分擔風險;對美國市場占比較高的企業來說,美國市場如果難以割舍,還是要盡快布局海外產能來保訂單。
5月15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副院長肖耿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關稅戰”的背后是中美多維度的競爭與再平衡,這些競爭與再平衡不僅體現在貿易領域,更涉及宏觀經濟政策、科技創新與發展模式等多方面的博弈。
肖耿同時表示,無論是研發還是制造,中國已經展現出超強的供給能力,這本身就是一種財富。
(作者 鄭晨燁)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鄭晨燁
深圳采訪部記者 關注新能源、半導體、智能汽車等新產業領域,有線索歡迎聯系:zhengchenye@eeo.com.cn,微信:zcy096x。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