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6日,俄羅斯與烏克蘭代表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會面,這是時隔3年之后,雙方舉行的首次直接談判。可是,由于雙方訴求差異太大,這場談判很快便結束了。而后,烏克蘭最高拉達議員熱列茲尼亞克表示,伊斯坦布爾談判毫無成果。但俄羅斯總統助理、俄方談判代表團團長梅金斯基卻表示,俄羅斯代表團對與烏方的談判結果感到滿意。
其實,這場談判,也是戰場后的博弈,是俄烏歐美等多方勢力的較量。在談判之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就高調宣布,他只愿意和普京親自談判。普京卻沒有親赴土耳其的意思,只派了總統助理梅金斯基等8人來和烏方接觸。而澤連斯基在明知道普京不會來土耳其的情況下,還提前飛了過來,他就是要通過此舉向世界表明:我支持談判,現在普京不來,是俄羅斯破壞了和平。
其實,這種操作并不高明,對于普京來說,他之所以不親自來見澤連斯基,是因為普京知道,雙方的訴求差異太大,在戰場上沒有拿回來的東西,如果想靠一兩場談判拿回來,那太過于理想化。所以,普京認為派他的助力來和烏克蘭談判,與當下的局勢是比較契合的。
說白了,普京的想法就是,俄羅斯人之所以開展了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那目的就是為了把美國和歐洲的勢力從烏克蘭清理出去,若現在談判仍由歐美主導,那談判的結果就不會令俄羅斯滿意。所以,現在普京認為自己沒有親赴土耳其的必要,因為現在遠沒到俄羅斯可以主導談判的時候,除非俄羅斯能在軍事上控制局面。
而烏克蘭的想法就是,在軍事上沒能拿回來的領土,我要從談判中拿回來。很明顯,俄羅斯不會答應。在澤連斯基高調宣稱是普京“放鴿子”,“破壞和平”后,他離開了土耳其。而后,俄羅斯代表團也沒放過這個機會,俄方說他們一直在等烏克蘭代表團,烏方卻遲遲不到,這是烏方“沒有誠意”的表現。顯然,從談判之前雙方“不友好”的態度來看,這場談判從一開始就注定了結局。
根據央視新聞的消息,在談判中,俄羅斯代表團的意思是:烏克蘭要想停火,那就把烏軍從頓涅茨克、盧甘斯克、赫爾松和扎波羅熱地區撤回去。
很明顯,這和烏克蘭的訴求完全相悖,烏克蘭絕不答應。根據媒體的披露,烏克蘭的談判底線是堅持恢復到1991年的領土邊界,不僅俄羅斯要從上述4個州撤軍,連克里米亞也得還給烏克蘭。所以說,雙方的這種訴求差異,很難達成一致。
烏克蘭還說,俄羅斯方面提出的其他條件,也“不可接受”。雖然烏方沒有說俄羅斯提出的是什么條件,但可以看出,雙方的談判大致是走個過場,達成的共識并不多。但是,根據俄羅斯代表團的態度來看,談判還是有成果的。
會談當天,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就通過媒體向外界表示,俄方談判代表在土耳其始終與俄羅斯總統普京保持著密切聯系。佩斯科夫的這句話有兩層意思,第一是說普京很重視這場談判,并不是破壞和平(反駁澤連斯基的話);第二是俄方代表團與普京總統及時溝通,代表團的意思,就是普京的意思。所以,俄羅斯在談判中向烏方提出的要求,也都是普京總統的要求。以普京總統一貫強硬的性格,也難怪烏克蘭“難以接受”。
根據中國新聞網援引俄羅斯衛星網5月16日晚上的最新消息,俄羅斯總統助理、俄方談判代表團團長梅金斯基在談判后表示:俄羅斯代表團對與烏方的談判結果感到滿意。
根據報道,梅金斯基說談判還是有成果的,至少,在土耳其的主持下,俄方與烏方達成了一個交換俘虜的協議,雙方接下來將進行一個“1000人換1000人”的戰俘交換。這是沖突爆發以來,雙方規模最大的換俘行動了,此前雙方“換俘”的規模最多也就數百人。
其實,這“1000人換1000人”的換俘行動,本質上雙方都沒有吃虧和占便宜之說,但能在談判毫無成果的情況下達成這個換俘協議,也是給了東道主土耳其一個面子,畢竟人家也忙活了半天,如果什么共識都沒有,埃爾多安臉上也不好看。
既然烏方說毫無成果,而俄方卻說換俘是個滿意的結果,看來,對于俄方代表團來說,他們的“滿意”之處,狹義上來說就是,俄羅斯的1000位戰士可以回家了。廣義上來說是,俄羅斯通過這場談判,至少有3大收獲:
其一,盡管雙方都稱換俘是“人道主義措施”,但是,“換俘”背后仍有各自的政治意圖。俄羅斯可以通過釋放烏克蘭戰俘來塑造其“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其二,俄羅斯還可以通過此次談判試探出烏方的誠意。果不其然,烏克蘭現在仍想依靠歐美的撐腰,和俄羅斯底氣十足地談判,這是普京得到的一個重大信息。順便說一下烏克蘭接受“換俘”的事情,其實這也是無奈之舉,根據烏克蘭國防部的消息,截止到2025年4月,烏軍被俘人數已經超過8000人,1000戰俘如果能回到烏克蘭,可以填補一部分兵力缺口。
其三,俄羅斯其實還有一個“收獲”,那就是真正試探出各方的態度。根據土耳其官方說法,在俄烏會談之前,美國、烏克蘭、土耳其先進行了一次三方會談。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5月16日報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茨、英國首相斯塔默和波蘭總理圖斯克當地時間16日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通了電話,而通話的內容就是關于這次談判的。所以,至少到目前為止,不管是美國,還是英德法等歐洲主要國家,都還是想主導烏克蘭局勢。這可能會更堅定了普京“打下去”的決心。因為對于普京來說,哪怕再難,只有繼續“打下去”,才能將外部勢力從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周邊趕走。
這場俄烏談判,讓和平如此接近,又遙不可及。俄烏談判的終極大難,可能不在談判桌上。它給了國際社會一個啟示:所有國家都應該正視這場沖突的本源,深切理解俄烏的關切,這樣的談判才有進行下去的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