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文以精簡版形式發表于《金融博覽》雜志2025年5月15日刊【時評】《》,為趙建院長發表的第766篇原創文章。現于雜志版本基礎上完整呈現原文。兩個版本均具有獨立的參考價值。更加內部、細化、干貨的內容請加入會員參與內部直播與討論。
正文
防風險攻堅戰是黨的十九大確定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從近十年的成果來看充分發揮了中國的制度優勢,在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方面取得了顯著的作用。根據不同的形勢變化和發展要求,防風險攻堅戰聚焦不同的領域。2017年-2021年聚焦于治理野蠻生長的互聯網金融、第三方財富和影子銀行,2021年-2023年聚焦于治理粗放發展的房地產和地方政府債務。2024年開始,聚焦于治理不穩定的資產價格。2024年政治局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都將“穩住樓市股市”作為金融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說明防風險攻堅戰是一場根據形勢和發展任務變化不斷變換戰場和戰術的持久戰。
進入2025年,中國內外部形勢出現了較大的變化。內部的產能過剩和需求不足問題雖然有所緩解,但是依然面臨巨大的挑戰;中國資產雖然在一季度實現了較大的重估,股市基本已經穩住,但是房地產市場由于規模大、區域性強、利益主體較多、涉及的面廣,要想完全穩住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一些中小金融機構出現了利潤下降、不良率升高的現象,有些房地產和地方債依賴較高的地區,金融風險的隱患還比較大。而在外部,特朗普4月發動的關稅“閃電戰”讓全世界猝不及防,引發了包括美股自身在內的全球金融風暴。中國的A股和港股當時也發生了巨大的波動,幾乎讓去年三季度以來維護中國資產價格的防風險攻堅戰成果功虧一簣。好在,中國金融穩定部門早就有政策儲備,在關稅風暴后立即啟動全面維穩舉措:全面啟動8000億元金融機構互換便利與大股東回購再貸款,平準基金和國家隊及時入場作為“最后交易商”,在流動性危機的極端時刻提供買盤資金,利用制度優勢動員和鼓勵各大國有上市企業通過增持、回購、提高分紅比例等維護市值穩定和投資者利益等等。隨著這些措施的及時推出、飽和反擊,包括港股在內的中國資本市場率先從全球性的金融風暴中穩定下來并快速反彈,不僅穩定了國內投資者的信心,還為動蕩中的全球金融市場注入了信心和穩定性。可以說,面對特朗普的關稅閃電戰,中國打了一場漂亮的防風險反擊戰。
當然我們也需要認識到,當前全球變亂交織、動蕩不安、失衡失序的大趨勢沒有變,中國內部產能過剩、需求不足、風險增大的挑戰依然存在,新形勢下的防風險攻堅戰面臨日益嚴峻的戰場局勢,依然是一場拉鋸戰、持久戰,依然需要有長期抗戰,“結硬寨、打呆仗”的心理準備。5 月 7 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會上,央行、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等部委推出了一系列 “一攬子金融政策”,包括降準降息、升級結構性貨幣政策、優化資本市場工具、穩固房地產市場、促進險資入市、公募基金改革等諸多舉措,結合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在財政政策和內需主導模式上的重大突破,中國防風險攻堅戰的工具箱和彈藥庫更加充足了。因此,即使外部局勢多么動蕩不安,特朗普的對華政策多么反復無常,中國在抵御金融風險方面早就做好了充足的準備。我們應該對復雜局勢和多重沖擊下中國的高質量發展充滿信心,對中國資產的重估保持樂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