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
廣東珠江臺的綜藝節目很受歡迎,
接著還有更多的主持人也讓人難忘,
尤其是陳旭然,那個美女主持人,
然而她遭受了意外,年僅30歲就去世了。
她的前夫曲志航也是一位主持人,隨著她的去世,
他對生活的態度也有了很多的變化。
現在的他,不僅是主持人,還是藝術家。
01
那年冬天的廣州,空氣里還帶著幾分濕冷。
1998年12月30日,消息像風一樣傳開:陳旭然走了。
那個在《萬紫千紅》里笑得溫暖的女孩,
三十歲,生命定格在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悲劇。
她的家,曾經是她卸下熒屏光環的地方,
如今卻成了全城震驚的現場。
搶劫,兇案,報紙的標題刺痛了每個熟悉她名字的人。
珠江臺的演播廳安靜了,觀眾的信堆滿了辦公桌,
可她再也不會推開那扇門,拿起話筒,對著鏡頭微笑。
02
在八九十年代的廣東,
電視機宛如每個家庭的窗口珠江臺的《萬紫千紅》像一盞不滅的燈,
從1981年開播起,就成了無數人晚飯后的期待。
陳旭然宛如這盞燈中最為明亮的光。
她的聲音穿過黑白屏幕,
帶著點廣州街頭的煙火氣,親切得像鄰家妹妹。
節目里,她聊時尚,教家務,偶爾還唱上一段粵語歌。
觀眾喜歡她,不是因為她有多驚艷,
而是她站在那兒,就像在跟你嘮家常。
她的每一句“今晚見”,都讓人覺得明天會更好。
她不是天生就屬于熒屏的。1968年,陳旭然出生于肇慶。
其家境頗為優渥,她的父母皆為干部。
童年時,她跟著家人搬到廣州,
巷子里跑來跑去,活潑得像只小鳥。
1984年,年僅十六歲的她從旅游職業學校畢業,
后來進入遠洋賓館擔任服務員。
端盤子,鋪床單,日子平淡得像白開水。
可在1985年時,廣東電視臺的攝制組來到了賓館,
那時候導演一眼就相中了她。
那張臉,帶著笑,干凈又靈動。
從此,她推開了另一扇門。
她學得快,干得拼。
《家庭百事通》是她的起點,
錄節目時,她背臺詞背到半夜,怕出錯。
1986年,她站在鏡頭前,
第一次對著觀眾說話,
手有點抖,但眼睛亮亮的。
觀眾記住了她,信封雪片似的飛來,夸她“像自家人”。
到1992年,她調到《萬紫千紅》,
跟陳維聰搭檔,成了節目招牌。
燈光映照在她的臉龐,演播廳內的掌聲仿若長了翅膀,
從這一方小天地傳向千家萬戶。那一刻,她是廣東的驕傲。
03
鏡頭之外,她的生命還有另一個名字——區志航。
1987年,廣州的夏日透著黏糊之感,
電視臺的藝員培訓班里人頭攢動,滿是年輕人。
區志航,二十九歲,比陳旭然大九歲,
瘦高個兒,眼神里帶著點書卷氣。
他于1958年出生于廣州。
家中有五個孩子,他排行最末。
其父母皆為見過大世面之人。
文革那十年,他跟著時代顛簸,知青下鄉,
扛過鋤頭,也啃過課本。
1977年高考恢復,他考了兩次,
終于在1981年進了華南師范大學。
1985年畢業后,他沒留在學校,
跑去電視臺,想試試新的路。
他和陳旭然是在一檔叫《早晨》的節目中認識的。
那會兒,廣州的清晨還帶著露水味兒,
他們一起出外景,扛著設備跑遍了大街小巷。
錄節目間隙,她啃面包,他遞瓶水,兩人聊著聊著就熟了。
他喜歡她的認真,她敬佩他的沉穩。
錄完節目,他騎著摩托車載她,
車輪碾過廣州的石板路,風吹亂了她的頭發。
她坐在后座,笑得像個孩子。那些日子,簡單又暖心。
1992年,他們領了證。
沒辦婚禮,沒請多少人,就是一張紙,訂了彼此的承諾。
電視臺的工作忙得像陀螺,他們卻總能找到空隙,
一起吃碗云吞面,或者在珠江邊散步。
他愛攝影,她是他鏡頭里的第一個模特。
光影里,她笑得像朵花。
他說過,她是他見過最孝順的女孩,
錄節目從不出錯,永遠那么靠譜。
然而,生活并非鏡頭,鏡頭能夠定格的僅僅是瞬間罷了。
陳旭然的事業越飛越高,《萬紫千紅》讓她成了家喻戶曉的名字。
粉絲的信堆得像小山,她的名字出現在報紙上,
街頭巷尾都在議論她。
區志航也在往前走,他不想只站在臺上說話,
搞起了《時尚放送》,從臺前轉到幕后。
他們的時間越來越錯開,她忙著錄節目,他忙著策劃。
她開始擔心,婚姻會不會讓粉絲失望。
有幾次,她甚至不想讓他去片場接她。
裂痕悄悄來了。1993年,她提出了分開。
她說,她還年輕,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他沒攔她,只是點點頭。
那日,她緊緊擁抱著他,哭得宛如一個孩童。
他們沒吵沒鬧,離婚后,她還去看他的母親,
送點水果,聊聊家常。
1994年,他出了車禍,她趕到醫院,
握著他的手,眼睛紅紅的。
她說想回頭,可他知道,有些路,走過了就回不去。
陳旭然的事業還在發光。
1998年,她還是《萬紫千紅》的臺柱,
笑容沒變,觀眾的愛也沒變。
可沒人想到,那盞光會滅得那么快。
兇手的刀,搶走了她的三十年,也搶走了無數人的記憶。
她的葬禮上,廣州的街頭安靜得像屏住了呼吸。
區志航站在人群之中,為她送行,直至最后一刻。
他沒哭,只是眼神空空的。
那年,他四十歲,和圈外老婆,剛有了女兒,
女兒也長得很漂亮,事業也順風順水。
可陳旭然的離開,像把刀,劃開了他心里的某處。
他開始問自己,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
也正是因為這段經歷,他后來成為藝術家,
他還說,他的人生故事,不會回避陳旭然,
或許正是她給他的力量吧。
04
2000年,他放下主持人的話筒,拿起了相機。
他的《景·觀》系列拍的是城市,也是人心。
2007年,他開始用“俯臥撐”說話。
他的藝術不只是擺姿勢。
每次創作,他都選在社會事件的現場。
拆遷的廢墟,工廠的圍墻,甚至是人群的縫隙。
他脫下衣服,趴在地上,十秒,拍完就走。
但是他說過,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還是會避開人。
他的“俯臥撐”像一聲喊,提醒人們別忘了那些被忽略的傷痛。
本來曲志航可以繼續做著他的主持生涯的,
但是他最終選擇這種方式,讓人們記住,很多人都感到不理解。
但是他說,作為一個資深媒體人,
他發現,新聞的時效性是把雙刃劍,時效很重要,
錯過了就是沒有做好,但是互聯網時代,
人們接受的信息有好多,
導致一個新聞事件很快就會被另一個而掩蓋和淹沒,
其實這時候人們還沒有弄清楚一件事情的原因和結果。
他覺得藝術是可以的,人們喜歡收藏有價值的過時的藝術,
也因此他走上了行為藝術的道路。
話說回來,這些年,他跑遍了國內外,
拍了快兩千件作品,結果還是不錯的。
2010年,他的《那一刻》得了大獎,
評委說,他用藝術留住了社會的記憶。
他的作品掛在網上,點開二維碼,就能看到背后的故事。
他不只是藝術家,更像個記錄者,把人間的冷暖裝進鏡頭。
05
如今66歲的曲志航還在他的道路上行走,
看他的,他比原來要老了很多,也油膩了很多。
居住在廣州,但是還經常去世界各地。
追求著他的理想。
信息來源:
1、十八年,他做了1200個震撼人心的俯臥撐. 澎湃新聞.
2、區志航專訪:我的故事不會回避陳旭然……. 騰訊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