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云南省昭通市永善縣的6萬畝枇杷陸續進入成熟采收期。永善縣地處金沙江屬干熱河谷氣候,適宜的溫度加上瓜果飄香,吸引了不少游客周末前來體驗采摘游玩。跟隨鏡頭,一起到當地的枇杷果園里走一走吧。
金沙江畔豐收景
五月枇杷滿樹金
總臺記者 伊圣楠:我現在所在的位置就是云南省昭通市永善縣的黃華鎮,全鎮約6000畝枇杷已經掛果成熟,進入了采收期。當地的老鄉們和外地游客朋友們也正挎著籃子,在果園中進行采收和體驗。
總臺記者 伊圣楠:摘枇杷首先看熟不熟,“五角星”部分逐漸褪去綠色,變成金黃色,就代表成熟了,可以采摘。動手時要小心,采枇杷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手不能接觸到果實,因為枇杷表面有一層細細的“果粉”,果粉保留完整,可以讓枇杷耐儲存、耐運輸,賣相和價格也更好,最好是用手保留1.5厘米左右的枝條,輕輕掰下來。
總臺記者 伊圣楠:這里的枇杷豐收季將以“馬拉松接力”的形式持續三個月之久。永善縣背靠烏蒙山脈,又沿金沙江呈現狹長的南北走向,海拔高低落差和緯度橫跨都比較大,這樣的立體氣候變化使得不同地區的枇杷成熟時間有所不同,實現了“錯峰豐收”,黃華鎮就大約處于1000米的中部海拔地區,眼下的采摘體驗也恰好處于今年4—6月采收期的中間時段。
總臺記者 伊圣楠:接近三個月的采摘季也成了當地文旅的黃金期,從今年4月中旬枇杷季開始,當地就陸續舉辦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除了體驗采摘,游客朋友們能和當地鄉親們一起坐下來吃長街宴,共同慶祝豐收。除此之外,還可以“圍觀”枇杷品質評選大賽,一起見證“枇杷王”的誕生。
總臺記者 伊圣楠:除了盡興玩,來到這兒還可以開心吃,當地朋友說“枇杷渾身都是寶”,也就有了多種衍生的吃法。比如有枇杷果實做成的秋梨枇杷膏,還有用枇杷花做成的“枇杷花露”,以及枇杷蜜等等,盡可能地發揮出枇杷“藥食兩用”的價值。還有不少游客選擇走進當地農家樂,品嘗一桌獨特的“枇杷宴”,金黃色的枇杷果在當地大廚手中被幻化成多種風味,有枇杷雞湯、枇杷蝦仁等等。
總臺記者 伊圣楠:數據顯示,永善縣枇杷產值超過7.2億元,而今年枇杷豐收季,來到這里體驗采摘的游客總人數突破了5.3萬人次。可以說,漫山遍野的“黃金果”,不僅為天南地北的食客帶去舌尖上的享受,更為當地老百姓帶來甜蜜與豐收。
千畝百合競相綻放
醉人花香引客來
這兩天,江西宜春市萬載縣的4000畝百合正陸續盛開,恰逢周末,嬌艷的花朵正用最美的姿態迎接各地游客,現場是怎樣的一幅初夏美景呢?
總臺記者 唐嘉偉:此刻,我正置身于江西萬載的彩色百合花田中,這片絢爛的花海,正以最熱烈的身姿向大家展示著夏季的身影。通過航拍鏡頭可以看到,百合花紅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如雪,它們層層疊疊,在這里共同交織,仿佛大自然打翻了調色盤,繪就了一幅流動的油畫。當我們輕俯身體,能夠聞到陣陣花香,這份甘甜的氣息,難怪這里被游客稱為“初夏寶藏之地”。
總臺記者 唐嘉偉:一到周末,當地居民和游客都會自駕來到這里游玩,拍照打卡、留下最美的身影。這里地處高速路口,交通便利,每一位游客都能夠看到這一片美景,將會增添一份好心情。
總臺記者 唐嘉偉:我們看到的這些百合是觀賞品種,其實,當地主要種植的是龍牙百合,工作人員告訴我,今年種植了超過4000畝百合,畝產可達3500斤,畝效益超過兩萬元,百合作為當地的農業支柱產業,讓當地的農民錢袋子越來越鼓,這里既是美景,更是鄉村振興的希望之源。
總臺記者 唐嘉偉:從宋朝開始,龍牙百合便是皇家貢品,通過現在的大規模種植,龍牙百合走進了尋常百姓家。大家吃到的百合既不是花瓣,也不是果實,而是百合的根部。現在龍牙百合淀粉含量能達到35%,蛋白質豐富,是制作百合粉的絕佳食材。通過不斷發展,已經衍生出像百合粉、百合糕等30多種衍生物。
總臺記者 唐嘉偉:游客來到萬載,不僅可以賞花踏青。幾分鐘車程就可以來到萬載的古城,這里保存著全國最大的多姓氏古祠堂群,還保存著民居、糧倉、街巷、水井等歷史文化遺存,是中國贛派建筑的代表,每到節假日來這里的游客絡繹不絕。走到其中,萬載的百合“舌尖故事”在此延續,您可以嘗一口香甜的百合粉羹。從花田到古城,萬載用百合盛開串聯起生態、產業與文化的共生共榮。這里的美,是初夏的色彩,是舌尖的美味,更是百年歷史的回響。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