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四海
來源 / 節點財經
外賣行業風云變幻,新一輪戰火重燃。伴隨行業競爭的升級,餓了么與淘寶聯手合擊,表現不俗。
4月30日,餓了么官宣啟動”餓補超百億“大促,同時,淘天旗下即時零售業務“小時達”正式升級為“淘寶閃購”,聯合餓了么共同加大補貼。
許久沒有打仗的互聯網行業又重新熱鬧起來,聚光燈下,餓了么也交出一份亮眼的業績答卷。
5月15日晚間,阿里巴巴控股集團公布2025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根據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季度,受餓了么和高德訂單快速增長所驅動,本地生活集團收入161.34億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146.28億元增長10%。從2025財年數據來看,本地生活集團收入同比增長12%,已經達到了670.76億元人民幣。
當然,這份漂亮的成績單只是一個開始。據業內人士透露,五一以來,餓了么的日訂單量就已遠超3000萬,DAU增長迅猛。與阿里本地生活業務深入協同,AI技術的持續發力,預計餓了么的經營效率與業務表現將加速突破,增長潛力進一步釋放。
01 本地生活生態協同,更全面、更聚焦
現如今巨頭加碼的外賣戰爭,本意為的是即時零售行業的潛力。
根據商務部發布的《2024年即時零售行業發展報告》,2023 年我國即時零售規模達到 6500 億元,同比增長 28.89%,占網絡零售額的 4.2%,比同期網絡零售增速高出17.89 個百分點,預計 2030 年將超過2 萬億元。
即時零售盤子的不斷擴大,外賣與其之間的邊界日益模糊。美團管理層也在財報會上指出,長期來看,即時零售在整個電商大盤的滲透至少可以達到10%以上的水平。對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來說,下單買餐飲與買耳機、買鮮花沒多大區別。
新的消費習慣勢必需要新的平臺能力來適配。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平臺需要做的,并不是將自己簡單的定義為傳統電商或即時零售平臺,而是構建“人貨場”的即時匹配能力,讓恰當的商品在恰當的時間送達恰當的地點,形成更好的體驗優勢。
可以說,新的一輪即時零售之戰,決勝點落到了品類的寬度與配送的效率上。
作為在近場電商、遠場電商均有布局的玩家,阿里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基于用戶新的訴求,嘗試推動本地生活業務的融合。
4月30日,餓了么官宣啟動“餓補超百億”大促,同時,淘寶天貓旗下即時零售業務“小時達”正式升級為“淘寶閃購”。
阿里集團CEO吳泳銘近日提出,今年集團將以飽和式投入的打法,聚焦幾大核心戰役。這幾個關鍵戰役將由多個業務方參與,發揮各自優勢和長項,以全局價值最優來制定各項業務的協同策略。顯然,集團生態優勢讓餓了么具備更強的競爭力,一體化參戰,更可以高效集中優勢資源,快速拿到戰役結果。
具體來看,在品類的寬度上,餓了么可以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餓了么不光有盒馬在生鮮品類的加持、原本外賣餐飲商家的資源,還能借助淘天本身在服裝等非標品類的資源,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目前,淘寶閃購與超過200家連鎖品牌商家的城市倉、線下門店合作設立品牌即時零售旗艦店。例如,迪卡儂、MO&Co、紅豆、七匹狼、真維斯等品牌已經入駐淘寶閃購。當用戶有緊急消費需求時,淘寶閃購就可以立刻提供供給和配送服務。
流量上,淘寶閃購背靠淘寶9億MAU的流量,給餓了么導流。與此同時,餓了么也能打通高德、支付寶等多個流量入口,形成多個業務場景下的流量聚合優勢。
履約上,外賣業務具備規模效應,隨著單量的擴大,邊際成本遞減。與阿里流量、品牌資源的協同,有助于放大業務訂單量,進而調動餓了么近400萬騎手,讓本地生活生態釋放更大價值。
更優質的貨源、更高效的配送效率,消費者用腳投票。
餓了么數據顯示,五一假期期間,在補貼刺激下多品類訂單增長翻番。淘寶閃購上線24小時,奈雪的茶、庫迪、茉莉奶白等諸多品牌在餓了么外賣訂單增長激增。5月5日,單日外賣量突破1000萬,5月6日官宣奶茶免單上線后,超1500個品牌、超過60個城市外賣訂單量突破歷史峰值。
在《節點財經》看來,餓了么通過突破即時零售時間和空間履約限制,構建了本地生活經營新范式。這有助于餓了么在當下的市場競爭中快速實現業務規模的增長擴容,盤活阿里系全域經營資源。
02 開卷AI,向上突破
生態協同之外,在互聯網下半場,從流量到留量也是平臺需要考慮的命題。借助阿里在AI上的領先技術優勢,餓了么開卷AI賽道,借此提升平臺的基建能力與服務能力,將流量轉化為業務的真正收益。
為了降低商家的經營難度,餓了么推出“AI入駐店鋪助手”。該智能助手支持自然語言對話式服務,還提供24小時實時答疑與預審,能一站式引導商家智能完成入駐流程。新商家最快5分鐘即可完成資料提交,真正實現即問即答,即審即過。
騎手端,為了讓騎手跑單更安全、更省心,餓了么推出行業首個騎手AI助手“小餓”。
這是國內首個基于大模型技術打造的騎手端智能體。在自然語言處理、多模態交互及實時數據分析能力加持下,“小餓”全面覆蓋騎手的配送場景,能提供包括天氣預警、路線封路提示、當前收入預估在內的多項能力。日前,“小餓”已在無錫、沈陽、佛山、蘇州等城市上線。這標志著外賣配送進入智能化新階段。
對消費者來說,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是時下最為關注的問題。為此,餓了么也加強門店治理,杜絕幽靈外賣。
餓了么這一季度上線了“全息盾”系統,通過AI技術進一步加強平臺對于門店和商品的合規治理。借由AI高效識別與處置品牌侵權、違規商品、虛假門店,餓了么“全息盾”將過往需要人力半天完成的工作壓縮至1分鐘內,大大提升平臺治理效率。據了解,"全息盾"系統攔截2.1萬家侵權門店,處置虛假門店超千家。
此外,餓了么還開發了“明廚亮灶感知平臺”,通過AI技術,識別后廚環境異常、不規范操作行為,幫助商戶更快發現后廚存在的管理問題,以便更好地自我管理。
《節點財經》認為,AI對外賣行業的優化只是一個開始,餓了么以AI技術從商家、騎手再到消費者體驗的調優后續將會釋放更大的想象空間。據艾瑞咨詢測算,AI深度應用可使外賣行業綜合成本再降20-30%,這正是當前15.6%行業平均虧損率下的破局關鍵。
好的平臺一定是生態建設者,行業的良性競爭需要的并非是零和博弈。餓了么以消費者、商家、騎手提供更好的服務為己任,推動外賣乃至即時零售行業良性增長。就像餓了么資深副總裁、同城零售業務負責人胡秋根所說,餓了么將繼續戰略投入即時零售、堅定與生態共贏共進,堅決不與商家在供應鏈上爭利。在時下的大環境,商家、騎手、消費者需要的是餓了么這樣有責任有實力有決心的平臺。
*題圖由AI生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