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海灣戰爭讓中國人認清了什么叫做軍事差距,現代化戰爭徹底打響的年代,依靠老一套的東西未來就只有“滅國”的下場。
中國人發奮圖強幾十年,終于在印巴的戰場上讓全世界大吃一驚,同時也真的完成了自我超越,未來只會越來越強。
這一次的印巴戰爭中國是如何一鳴驚人的?中國的軍事真的全球領先了嗎?
什么才是真正的戰爭!
如果要對印巴戰爭做一個評價,那么我愿將印巴戰爭稱之為反向海灣戰爭,過去我們總是說海灣戰爭是美國人打醒了全世界,也打醒了中國,畢竟在海灣戰爭中,美國首次將高科技武器運用到了戰場上。
那時候的伊拉克,正規軍差不多有一百萬,戰機770架,火炮3830門,裝甲車7540輛,還有5680輛坦克。大部分士兵可都是歷經兩伊戰爭的老兵,所以大家都認為,美軍可能會陷入困境,得付出不小的代價。
但事實卻是在極短的時間內以壓倒性優勢打崩了伊拉克的八十幾萬大軍,向全球展示了美國“天兵”的實力,這一事件在當時深深的震撼到了中國,令中國見識到了什么叫做現代化戰爭。
人家那炸彈,跟長了眼睛似的指哪打哪,隱形飛機更是如入無人之境,你的雷達就是個擺設,還有那電子戰,一上來就讓你變成聾子瞎子,這場戰爭不光把薩達姆打蒙了,更是給我們這些習慣了“小米加步槍”、“人海戰術”的老觀念,當頭澆了一盆冰水,從頭頂涼到腳后跟。
現代戰爭是這么個打法!我們跟人家的差距,真不是一星半點,那時候我們的家底,掏出來都臉紅,空軍挑大梁的還是殲-7、殲-8這些二代機,海軍那幾條船,噸位小得可憐,陸軍大哥雖然人多,可信息化是個啥?基本沒人懂。
海灣戰爭就像一面鏡子,把我們的短板照得一清二楚。說句不好聽的,再不迎頭趕上,將來真要挨大揍。
差距擺在那兒,怎么辦?西方那些國家,巴不得把技術捂得嚴嚴實實,想買現成的?做夢去吧!路只有一條:自己干!從上到下,憋著一股勁,非要把國防現代化這塊硬骨頭啃下來不可,特別是高精尖的玩意兒。
辦法總比問題多
這條路有多難只有走過的人才知道,從最基礎的材料,到精密的加工工藝,從底層的軟件算法,到復雜的系統集成,哪個環節不需要一代代人嘔心瀝血?就拿戰斗機來說,我們的殲-10,從立項到飛上天,再到列裝部隊,磨了多少年?多少科研人員把青絲熬成了白發?
殲-10的意義遠不只是多了個三代機那么簡單,它告訴世界,也告訴我們自己,在航空工業這塊,中國人終于能靠自己造出先進戰機了,不用再眼巴巴地看別人臉色,這塊里程碑,立得太重要了。
2025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老冤家又掐上了,但這回劇本有點不一樣。巴基斯坦空軍序列里,不少裝備都印著“中國制造”的標簽,特別是殲-10CE戰斗機,掛上我們的霹靂-15中遠程空空導彈,一出手就讓印度空軍栽了個大跟頭。
好幾架印度從法國高價買來的“陣風”戰斗機,在天上沒討到好,被揍了下來,“陣風”可是法國人的心頭肉,歐洲頂尖的四代半戰機,平時吹得天花亂墜,價格也貴得離譜,比F-35都金貴,結果呢?在殲-10CE面前,絲毫沒有技術優勢,跟紙糊的一樣一下就破。
印度那邊想玩無人機偷襲,也被巴基斯坦部署的中國產反無人機系統一收拾了,幾十架無人機就像蒼蠅一樣被拍了下來,幾乎全軍覆沒。
巴基斯坦的“梟龍”戰機,竟然把印度一個S-400防空導彈陣地給端了,S-400可是俄羅斯的看家寶貝,印度花大價錢請回來的“大神”,估計還沒焐熱乎呢。
這一連串的戰績,像炸雷一樣,讓全世界都豎起了耳朵,以前西方國家總拿“中國武器沒經過實戰檢驗”當借口,明里暗里地擠兌我們,不少國家買軍火,也確實對“中國造”將信將疑,總覺得不如美俄歐的牌子硬。
這次印巴沖突,簡直就是給中國軍工打了個最硬核的廣告,還是自帶實戰認證的那種,殲-10CE能打出威風,靠的不單單是飛機本身,背后是一整套作戰體系在支撐:預警機空中指揮,電子戰全程壓制,精確制導彈藥精準“點名”。
這說明什么?說明我們不光能造出先進的“零件”,更能把這些“零件”組裝成高效運轉的“機器”,印度買的“陣風”,單拎出來性能確實不賴,為什么打不過,或者說占不到便宜?
除了飛行員的因素,體系對抗上的差距恐怕才是關鍵,現代空戰,早不是比誰的飛機飛得快、炮打得響了,而是信息主導、網絡中心,誰看得更遠,誰算得更快,誰的干擾能力更強,誰就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
巴基斯坦能把殲-10CE用得這么溜,說明我們出口的不僅僅是飛機,更是一套經過驗證的作戰方法和保障體系。
這一下國際軍火市場可就熱鬧了,以前只盯著美俄歐的買家們,現在紛紛把目光投向了東方,中國貨不僅性能過硬,價格還公道,最關鍵的是沒那么多亂七八糟的政治條件。
那些想提升國防實力又不想被西方卡脖子的中小國家,能不眼饞嗎?聽說沖突的硝煙剛散,找上門來咨詢購買中國武器的訂單就跟夏天的蚊子一樣多,這不僅僅是生意,更是國際影響力的實實在在的提升。
美國和G7那些老牌強國一看這苗頭,趕緊出來喊話,呼吁雙方“保持冷靜克制”別再打了,嘴上說著勸和,心里指不定怎么犯嘀咕呢:這要是再打下去,中國軍工的廣告效應豈不是要上天?中國在地區事務中的話語權,豈不是更重了?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回頭看這三十多年,從海灣戰爭的“大受震撼”,到如今南亞沖突的“小試牛刀”,我們的軍工發展,真是一部寫滿艱辛的奮斗史,也是一部鳳凰涅槃的逆襲傳奇,當年我們只能眼巴巴看著人家的先進武器流口水,如今我們的“爭氣機”、“爭氣彈”也在實戰中露了臉,讓世界刮目相看。
不過軍事技術這東西一天一個樣,未來的路還長著呢,殲-10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今天的殲-20,還有那些更先進的型號,以及我們在海軍、陸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等各個領域取得的突破,都是一代代人智慧和汗水的結晶。
就拿我國的北斗導航系統來說,就徹底擺脫了對國外的依賴,給各軍兵種提供了精準的時間和空間坐標,高超音速導彈技術甚至跑到了世界前頭,還有航母、大驅接二連三地下水,電磁彈射技術的突破,這些都標志著中國國防力量正在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
這場發生在南亞的局部沖突,就像一塊成色十足的試金石,掂量出了中國軍工的真實分量,它清清楚楚地告訴世界,中國不僅能造出好東西,而且這些東西在戰場上是真管用、真頂事。
這對于那些還想在中國家門口耍小聰明、搞小動作的國家,無疑也是一種強有力的警示,就像有評論說的,菲律賓再想在南海問題上碰瓷,恐怕就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斤兩,看看手里的家伙夠不夠硬,后臺夠不夠鐵了。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年一場海灣戰爭,打醒了我們,逼著我們奮起直追,如今通過一場別人家的沖突,中國軍工的實力也讓世界重新認識,這條強軍之路,我們走得不容易,但每一步都踩得結結實實,這口氣,我們不僅要爭,還得一直爭下去。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