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我們為什么要吃粽子啊?”17日,在第二屆東北書博會文產非遺展館,主持人以趣味問答與孩子們互動,答對題目的孩子可獲得非遺特色禮物。當日展館分上午、下午兩場推出非遺傳承人技藝展演活動,通過“展演觀摩+手工體驗”形式,讓孩子們在親身實踐中感知傳統文化的魅力。
互動答題+快剪表演,收獲全場“哇”聲
在孩子們完成非遺知識問答后,桐鳳彩色剪紙技藝手藝人王鑫宇登臺展示剪紙快剪技藝。以楓葉為主題,王鑫宇手持剪刀快速裁剪紅紙,很快便完成一幅葉脈清晰、鋸齒細節逼真的剪紙作品,引得臺下孩子踮腳圍觀。
當剪紙完成后,現場的孩子們發出來“哇”的驚嘆。王鑫宇通過問答,將剪好的剪紙作品送給孩子們,拿到剪紙作品的孩子高興地與家人分享,臉上掛著大大的笑容。桐鳳彩色剪紙技藝手藝人王鑫宇說:“孩子了解非遺比較少,我們給孩子表演和講解非遺,我們也想通過這種形式把非遺傳承下去。”
親手制作,孩子們超喜歡
除了表演,現場還有手工體驗活動,孩子們在手工體驗中體驗到了草編小金魚、工藝笤帚制作、繩編五彩繩、面塑大熊貓、糖畫等活動,每一個技藝都讓孩子們感到新奇有趣又充滿了挑戰。在草編小金魚的過程中,老師把玉米葉分發給學生,演示著編織技法。孩子們立刻投入制作。"老師,我不會打結。"孩子們邊制作邊尋求老師的幫助。經過一次次的反復嘗試和老師手把手指導,原本散亂的葉片漸漸成型,一只可愛的小金魚就這樣誕生了。“老師教的小金魚挺好,但是太難了。”10歲的倪梓航說,“就快端午節了,我期待一會兒做五彩繩,自己做一個五彩繩戴上,挺有成就感的。”
之后的繩編五彩繩、面塑小熊貓、工藝笤帚制作等體驗也讓孩子們充滿了熱情。繩編五彩繩體驗中,彩線在指間穿梭交織,傳統手工藝的溫度通過指尖傳遞到每個孩子心中。工藝笤帚制作中,孩子們認真模仿整理、纏繞、修剪,超認真。
“老師,糖畫太好玩了!”“老師,我喜歡五彩繩。”孩子們在手工制作中感覺特別有成就感,傳統手工藝的魅力在實操中充分展現出來。同時,孩子們在活動中更加了解非遺,也更加了解傳統文化。活動結束后,東霖草編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的非遺手工老師王老師說:“孩子們現在的動手能力比之前好很多,未來我們也希望把我們的非遺草編繼續傳承下去。”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李易書 李志明
視頻制作 韓麗珺
點擊下方圖片免費領取
第二屆東北書博會專屬福利!
1000萬高德打車券!
來源:中國吉林網
編輯:王偉光
主編:曲翱 監制:陳尤欣
點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