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南京西路是一條承載著百年歷史與現代繁華的街道。這里流淌著人們的奮斗與追求,閃耀著商業的活力與文化的光芒。而深耕于此的歐萊雅,早已成為這條街上最璀璨的光芒之一,以“美”連接著歷史與未來,賦予這片土地更多可能性。要了解歐萊雅與南京西路,與靜安的結緣,我們要把時鐘撥回27年前。
南京西路與歐萊雅:27年與美同行
1997年,歐萊雅選擇在南京西路落地中國總部,一間小小的辦公室成為企業在中國探索“美之道”的起點。27年過去,這里不僅見證了歐萊雅的成長,也見證了中國的改革開放、美的變遷,以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持續向往。
“我與歐萊雅在中國的美麗之旅,就如黃浦江與塞納河,各有韻律,卻交映生輝,跨越了地域,以美相連。”蘭珍珍,這位歐萊雅中國的“元老”,見證了這一切。
從一名年輕的從業者到今天的高管,她與歐萊雅共同走過了這段風雨兼程的旅程。她感慨道:“回望來時路,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能夠和歐萊雅一起在中國走過27年——這是一家法國公司與中國同頻共振、加速國際化布局的27年,也是我們在中國不斷‘向上’,專注創造美,與各方美美與共的27年?!?/p>
27年前,中國的美妝市場尚未打開,染發、化妝并不普及,人們的審美大多趨于保守。那時的南京西路,也遠未成為今天這般國際化的時尚地標。
然而,正是在這片土壤中,歐萊雅用27年的時間將“美”的種子深深植入,用產品、文化與社會責任相結合的方式,逐漸催化了中國年輕人對美的理解與向往。
27年后的今天,南京西路經歷了從“千人一面”到“一人千面”的審美轉變,與歐萊雅也從曾經的“初相逢”變成了如今的“老朋友”。這不僅僅是一個企業的成長故事,更是一段從相遇到相知,從外在契合到精神共鳴的攜手同行。
初遇南京西路:歐萊雅中國的起點
1997年,歐萊雅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將辦公地點設在南京西路的阿波羅大廈。從那時起,這家來自法國的美妝巨頭便與南京西路結下了不解之緣。作為企業進入中國的第一步,這里承載了歐萊雅對未來的期待,也開啟了一段與南京西路共生共長的故事。
回憶起當年剛剛入駐南京西路的情景,蘭珍珍感慨萬分:“1997年,我們在阿波羅大廈辦公,那時候只有五六個人?!卑⒉_大廈位于靜安公園旁,盡管規模不大,卻因得天獨厚的位置和完善的商務樓服務,讓蘭珍珍當時的法國老板一見傾心。
“我記得我的法國老板特別喜歡兩點:第一是它靠近靜安公園,在城市中心能有公園,這是很難得的;第二就是旁邊的靜安寺,這種傳統文化的氛圍讓他覺得很神奇,也很尊重。”對于當時剛剛進入中國市場的歐萊雅來說,南京西路無疑是一個自然的選擇。
“那時的辦公條件非常簡單,只有兩間辦公室,連會議室都是大家公用的,甚至連辦公桌椅也是我自己跑到家具店挑選、搬運、安裝的?!碧m珍珍笑著回憶,“我們當時布置辦公室,完全像是在打理自己的家,每一個細節都親自操持。”在分公司初創時期親力親為的經歷,或許讓歐萊雅早期團隊對南京西路產生了一種特殊的歸屬感。
隨著歐萊雅業務的快速壯大,阿波羅大廈很快無法滿足需求。彼時,上海的城市發展正如火如荼,多個新興區域迅速崛起,為企業提供了更多選擇。然而,歐萊雅始終選擇扎根靜安,伴隨著南京西路的更新換代不斷成長。完成初步布局后,歐萊雅的遷徙之路也隨之開啟。公司從阿波羅大廈搬遷至中華企業大廈。
圖:27年前歐萊雅辦公室剪彩儀式
蘭珍珍回憶起那段辦公經歷時提到:“當時整個大樓有27層,我們差不多占了25個樓面。”隨著歐萊雅在中國市場的步伐日益穩健,新的搬遷需求再次浮現。
“越洋大廈還沒有建好時,我們就已經預定了那里的辦公室。”蘭珍珍回憶起那幾年間,歐萊雅的團隊人數和業務規模實現了飛躍式增長。然而,隨著中國市場的進一步拓展,越洋大廈的空間也逐漸顯得局促。
圖:歐萊雅北亞總部大樓啟幕儀式
2021年,歐萊雅正式啟用了靜華大廈,這座坐落于南京西路主街的全新辦公大樓。這次搬遷意義非凡,不僅標志著歐萊雅首次在中國擁有冠以自身品牌標志的專屬大樓,也再次印證了南京西路作為企業發展根基的獨特地位。從阿波羅到中企,再從越洋廣場到靜華大廈,這條街區始終見證著歐萊雅在中國的成長與壯大。
歐萊雅在南京西路的多次遷址,不僅體現了企業對這片土地的深度扎根,也反映了與靜安區政府之間的長期緊密合作。談及這次搬遷,蘭珍珍特別提到,靜安區政府給予了企業極大的支持——不僅深刻理解歐萊雅對辦公空間的整體需求,還積極協調開發商,使整棟樓的布局和管理更加契合歐萊雅的長期發展目標。
“從阿波羅到中企、越洋再到靜華,每一次搬遷都像是‘家’的升級?!碧m珍珍這樣總結道,“靜安是我們的家,而南京西路是家的中心?!?/p>
以美之名,南京西路與歐萊雅的精神共鳴
歐萊雅與南京西路的結緣,是一種水到渠成的自然而然;但要在此后數十年攜手同行,所依賴的絕對不僅是區位、交通、樓宇品質這些能夠復制學習的條件。在全球化的商業版圖中,每個企業都需要找到一片能承載品牌愿景的土壤;而對于歐萊雅這家全球美妝行業的領導者來說,南京西路從來不僅是一個地理坐標,更是一片充滿“美之基因”的沃土。它承載著歷史與現代的交融,散發著開放包容的氣質,同時也為創新與合作提供了無限可能,與歐萊雅“創造美,讓世界為之所動”的品牌理念形成了天然的契合。
上世紀90年代,當歐萊雅正式進入中國內地市場時,中國的審美環境仍處于單一樸素的階段。街道上,人們的穿著打扮以黑灰色為主流,鮮有亮色和大膽的設計,偶爾會出現喇叭褲或口紅。蘭珍珍回憶起初回中國的印象:“那時候人們對于時尚的想象還局限于一些簡單的模仿元素?!碧m珍珍提到,那時為了推廣一款染發產品,她連夜將頭發染成棕紅色,以便在第二天的發布會上現身講解“彩染”的概念。在染發還更多是為了“遮蓋白發”的當時,蘭珍珍這一大膽的舉措甚至讓她的母親勃然大怒。
圖:歐萊雅PRO全球旗艦沙龍亮相上海
然而,在這樣相對保守的背景下,南京西路卻呈現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氣質。
南京西路的“美之基因”,可以追溯到百年前。作為時尚文化的重要發源地,這里林立的百貨公司、美發沙龍、西餐廳、咖啡廳和劇院,成為上海關于“美”與時髦的具體化身,吸引著無數的人。對于蘭珍珍來說,南京西路的這種因獨特歷史而造就的文化特質,與她對“美”的理解產生了深刻的共鳴?!懊啦粌H是外表的光鮮,更是一種文化積淀和精神追求。”
朱師傅的故事,正是南京西路這種“美之基因”的縮影。1997年,蘭珍珍剛隨歐萊雅來到南京西路時,總會抽時間去這里的傳統美發店,坐在門口的小板凳上排隊等待朱師傅為她做頭發。這種經歷讓她切身感受到南京西路與“美”之間的深刻關聯,而這種關聯也深深影響了她對歐萊雅在中國發展的思考。多年后,朱師傅成為歐萊雅專業美發部的一員,他的經歷,正好驗證了南京西路與歐萊雅在歷史文化層面上的深層共鳴。從蘭珍珍坐在小板凳上等朱師傅做頭發,到歐萊雅在南京西路開設全球首家自營發廊,這條街區和這個企業共同見證了上海從傳統到現代、從單一到多彩的轉變,也共同推動了時尚與美的進步與延續。
南京西路的獨特之處,不僅在于它作為潮流高地的商業價值,更在于它是一片中西文化交融的沃土。作為一家法國企業,歐萊雅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不僅是美妝領域的創新者,更是中法文化交流的推動者。這份努力在南京西路這片土壤上生根發芽,并逐步走向全上海、全中國。
圖:第七屆進博會上,歐萊雅攜手央視新聞呈現進博首個以美為主題的人文交流大秀
從1998年贊助抽象派藝術大師趙無極的大展,到“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合作項目”和“巴黎圣母院AR沉浸式展覽”,再到2024年中法建交60周年的系列文化活動,歐萊雅通過多元形式不斷拓寬中法文化交流的橋梁。在2024年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歐萊雅以“美之道”大秀將中法文化交流推向新高度。活動以“和合共生,大美泱泱”為主題,融合傳統文化與現代潮流,展現中法文化的交融與創新。
正如蘭珍珍所言,“美是跨越文化的通用語,為全球文明交流架起橋梁?!?/p>
圖:歐萊雅在南京西路設立了法國總部外首家“美妝科技中心”
除了文化基因、開放氣質上的共鳴,南京西路還是歐萊雅引領美妝科技革命的重要平臺。
2021年,歐萊雅在南京西路設立了法國總部外首家“美妝科技中心”,成為品牌創新的里程碑。這座融合科技與藝術的創新基地,致力于將全球領先的美妝技術與中國消費者的需求相結合,進一步鞏固了南京西路作為全球美妝風向標的地位。在這里,前沿科技與個性化體驗交織,為消費者帶來了從產品研發到服務模式的全新體驗。同年的進博會上,歐萊雅推出的圣羅蘭“口紅打印機”成為全場焦點。這項顛覆性的個性化美妝科技,允許消費者即刻定制專屬色彩,展現了歐萊雅在美妝領域的技術突破與創新力。通過這些前沿科技的實踐,南京西路成為歐萊雅探索未來美妝趨勢的重要試驗田。
作為中國千億商圈的樣本,南京西路不僅提供了創新的土壤,也為歐萊雅品牌展示與消費者鏈接提供了獨一無二的窗口。從文化到科技,從歷史到未來,歐萊雅在這里深耕不輟,而南京西路也在歐萊雅的賦能下煥發出新的活力。這種雙向賦能的關系,不僅延續了“美”的傳承,也讓這條街區成為全球商業與文化深度交融的典范。
盡在《南西》雜志
在線閱讀《南西》總第2期2025第一期
記者:黃小清
圖片:歐萊雅集團
編輯:梁慧
資料:南京西路功能區
通訊員:徐洲、呂玫、金鑫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