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融媒5月17日訊(記者 武峻平 攝影報道)在煙臺市第11屆全民營養周新聞發布會上,煙臺毓璜頂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宋新娜針對老年人健康體重管理及營養攝入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為老年群體的健康生活提供專業指導。
宋新娜指出,隨著年齡的增加,機體代謝能力下降,老年人相對于年輕人體重會有所增加。研究認為,適當的體重增加有助于在面臨疾病或其他風險時,身體儲備更充足,能更好地度過疾病或風險嚴重時期。但是老年人太瘦或太胖都對健康不利。
對于65歲以上的老年人,健康體重的BMI范圍要比中青年稍高一些,20≤BMI<26.9kg/m2更為適宜。80歲以上高齡老人建議BMI適宜范圍為22.0-26.9kg/m2。
老年人的合理體重不僅關系到日常生活質量,重要的是影響健康狀況和預期壽命。體重過輕會面臨肌少癥的困擾,增加跌倒、虛弱的風險。消瘦的老年人往往伴有營養不良,免疫系統功能低下、身體抵抗力下降,容易發生各類感染性疾病,也伴隨著骨質疏松、骨折的發生風險,導致死亡等不良臨床結局。體重過高、肥胖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和代謝性疾病等慢性病的發生風險,導致心梗、腦梗、臟器功能衰竭等不良臨床結局。
合理的營養攝入是維持健康的重要基石。老年人需攝入充足能量,既要避免長期過量攝入能量導致肥胖,也要防止因盲目節食造成營養不良。建議做到主食粗細搭配,常吃的米飯、饅頭、面條等中增加小米、黑米、燕麥、蕎麥、紅小豆等各種五谷雜糧,此外,芋頭、山藥、地瓜也可以作為主食。其次,膳食中要保證充足優質的蛋白質攝入,尤其是動物性食物和大豆類食品,如魚、海鮮、家禽、乳制品,以及豆漿、豆腐、豆腐干等豆制品等。第三,飲食應注重平衡和多樣化,食物品種豐富、合理搭配。每日適量攝入富含維生素D、0mega-3脂肪酸及抗氧化營養素的食物,如深海魚、深色蔬菜和水果等。對于高齡老年人,還要注意適應老年人的咀嚼吞咽能力,食物切小切碎、煮軟燒爛、細軟易于消化,多采用蒸、煮、燜等烹調方式。
如果體重超標、伴隨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等慢性病,需要飲食清淡,少吃高能量食物、比如精加工的點心、面包、蛋糕、油條、油餅、炸魚、炸肉、炸丸子等。食物加工或者烹調過程中需要控制烹調油、糖、鹽的用量,減少精加工食物如加工肉類、加工點心、腌制食物的攝入。在合理膳食的同時,也要注意規律鍛煉,結合自身身體狀況逐漸調整運動類型和強度。可選擇快走、慢跑、跳舞、太極拳等戶外活動,同時加強肌肉力量鍛煉比如深蹲、平板支撐以及借助健身器材等,在降低體重的同時預防肌肉衰減。
老年人如果出現食欲下降、整體進食量減少、體重降低,不能單純通過膳食獲得足夠的能量和營養素時,應及時通過特醫食品進行口服營養補充,首選均衡全營養配方食物,每日2-3次,應在兩餐之間加餐,單獨飲用,這樣既可以達到營養補充的目的,又不影響正餐進餐。如果膳食中肉、魚、蛋、豆制品等蛋白質攝入不足的,可以補充蛋白質補充劑,防治肌少癥的發生。必要時到醫院營養門診就診,聽從專家的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