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醫藥領域,老大哥恒瑞是創新與研發方面的一個重要參考。位于西南地區的四川藥企——海思科大抵上是會去和老大哥對標的一家公司。
因其有著和恒瑞類似的治療領域,以及在創新轉型方面的努力和成果,也被業界稱為“小恒瑞”。這個稱號反映了市場對海思科在研發實力、產品線布局及未來市場表現的期待。
這份期待有其背景。
海思科的發展,也可能為中國醫藥創新力量的地域分布帶來新的視角。當創新資源與成功案例多集中于東部沿海地區時,一家四川本土企業若能在創新藥企中占有一席之地,將對西部地區醫藥產業的發展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當然,這也意味著海思科在吸引人才、構建生態方面,可能面臨與傳統醫藥重鎮不同的環境與機會。
醫藥行業存在周期性波動。整個行業在經歷了2021年前后的發展后,也感受到了資本市場熱度減退與政策調整帶來的影響。
海思科身處其中,也經歷了自身的發展起伏。
其發展亮點包括首個創新藥環泊酚的成功上市與市場推廣,以及后續創新產品線的梯隊化進展,如多款新藥獲批或進入關鍵臨床階段。
這些成果不僅為公司帶來了業績貢獻,也讓市場看到了其創新轉型的方向與潛力,二級市場也給予過不小的反饋。
然而,轉型之路并非一帆風順。挑戰更多體現在創新藥研發固有的高風險、長周期所帶來的不確定性,以及在激烈市場競爭和集采等政策環境下,維持業績持續增長的壓力。
根據2024年年度報告,海思科實現營業收入37.21億元,同比增長10.92%;歸母凈利潤為3.95億元,同比增長34.00%。
然而,扣除利潤為1.32億元,同比有所下降。這一差異值得關注,它顯示了非主營業務收益對當期利潤的影響。更為關鍵的是研發投入,2024年海思科的研發投入為10.01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達到26.90%。
這個研發支出比例對于一家50億以內營收規模的企業來說,算是相當難能可貴了(biotech不算)。
進入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92億元,同比增長18.6%;歸母凈利潤為4661萬元,同比下降49.3%。表面看,凈利潤大幅下滑可能引起疑慮,但分析可知,這主要是由于上年同期存在一筆約2.2億元的海外控股子公司股權轉讓收益,屬于非經常性損益。
剔除這一因素后,2025年第一季度的扣非凈利潤達到了5034萬元,同比大幅增長69.2%。這說明,公司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在持續改善。
講“小恒瑞”,自然繞不開環泊酚這款產品。
作為海思科自主研發并成功推向市場的第一個1類創新藥,是公司創新轉型道路上的一個重要成果。它是一種新型的GABAA受體激動劑,主要用于麻醉鎮靜領域。
那么,這款受到市場關注的新藥,其臨床價值如何?它是否有實力在某些方面挑戰丙泊酚等傳統麻醉藥的地位?
臨床數據顯示,環泊酚在鎮靜效果方面與臨床廣泛應用的丙泊酚基本相當。但其優勢在于多個方面:首先,患者體驗有所改善,尤其是在注射痛方面,環泊酚的發生率低于丙泊酚。其次,在安全性方面,環泊酚表現出較好的血流動力學穩定性,對患者血壓影響較小,且呼吸抑制相對較輕。動物研究還顯示,環泊酚的治療指數(TI)約為丙泊酚的2.4倍,意味著其安全窗較寬。此外,部分研究提示其可能帶來較快的意識恢復。
不過,本身作為一款“me better”,其市場定位的成功,將高度依賴于對特定患者群體(如對疼痛敏感、心血管功能不穩定者)或特定術式(如對快速、平穩蘇醒有較高要求的檢查或手術)的精準覆蓋。
傳統麻醉藥丙泊酚因其潛在的呼吸抑制、循環波動乃至注射痛等問題,其主導地位并非不可動搖。環泊酚的出現,針對了這些痛點。但這并不意味著全面的替代,經濟性考量始終是臨床決策中不可忽視的因素。
環泊酚的市場,更可能是在那些對安全性、舒適性要求高于成本敏感性的細分領域。并不一定是對丙泊酚的整體替代。畢竟,后者是在市場耕耘了相當之久,很難去輕言所謂的替代。
而醫保,雖然推動了環泊酚較快的業績放量,但是以價換量并沒有更快地讓公司能早日實現30億的峰值銷售:公司麻醉產品收入達12.3億元,同比+44.96%——延續了2023年的高增長,但增速顯然已經低于去年了。
得益于人均醫療GDP提升帶來的手術量持續增加,國內麻醉藥品市場規模保持持續增長:從2017年的248.0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325.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5.6%。
而“舒適化醫療”理念的普及,如無痛胃腸鏡、無痛分娩、術后鎮痛等需求的快速增長,則為麻醉藥拓展了應用場景。這使得,具備緩釋系統的超長效局麻藥,能夠提供更持久的術后鎮痛,是目前的一個重要方向。
此外,安全性更高、蘇醒質量更好、對特殊人群(如老年、危重患者)更友好的全身麻醉藥,以及能夠有效管理各類急慢性疼痛且副作用更小的鎮痛新藥,都是臨床有待滿足的需求方向。
對于海思科而言,環泊酚的成功只是第一步。在這個機遇與競爭交織的“新常態”下,持續的創新迭代和精準的市場定位,將是其在麻醉鎮痛領域維持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海思科的轉型,是一場從仿制藥和特色專科用藥,到以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的重要轉型。
環泊酚的成功商業化,僅僅是其創新版圖的一部分。審視其當前的研發管線,可以看到一個多點布局、聚焦優勢治療領域的產品矩陣正在逐步建立。
這是公司每年對標MNC研發開支比例的一個結果。
這些后續創新產品的成功商業化,對于海思科而言非常重要。它們不僅能進一步豐富公司的收入來源,擺脫對單一產品的過度依賴,更是對其整體創新能力和平臺價值的體現。
然而,高投入能否帶來可持續的回報,是市場對海思科關注的關鍵問題。
目前26.90%的研發投入強度,在行業內處于較高水平,這對于一家正在全力發展的創新型藥企而言,是發展階段的特點。
未來,隨著已上市創新藥銷售額的持續增長,營收基數擴大,這一比例有望逐步調整。但其前提是,這些新藥必須能夠成功推廣,真正成為業績增長的主要增長動力。
只是, 審視公司的管線,目前缺了一些能夠進入BD市場的“熱門候選分子”,不過,這些老牌藥企,大抵一開始就不太喜歡華爾街那一套資產估值的游戲。
雖然公司最近也在提“引進+授權”模式,這是行業內常見的策略。成功的對外授權,不僅能帶來資金支持,更是對其研發成果和技術平臺價值的國際認可。
而有選擇地引進外部優質項目,則能快速補充現有管線的不足,或引入前沿技術。海思科能否嫻熟運用這一模式,將是其促進發展、提升創新能力的關鍵。
-04-
自2015年以來,中國醫藥行業經歷了一場重要的變革。一系列旨在鼓勵創新、提升藥品質量和可及性的政策密集出臺,為本土創新藥企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環境。
海思科的創新轉型之路,與這行業變革趨勢一致。
然而,任何發展都伴隨著潛在風險。中國創新藥產業在經歷快速增長的同時,也伴隨著對潛在風險的擔憂。
這些擔憂主要體現在:部分領域研發產品相似度高,大量企業集中在少數熱門靶點,導致出現較多相似或效果欠佳的藥物;部分創新藥的臨床價值有待驗證,未能真正滿足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以及在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部分生物醫藥資產的估值較高,可能未完全反映基本面。
對于海思科而言,雖然其產品多具有自身特點,但也需警惕這些行業普遍存在的風險。
例如,環泊酚相較于丙泊酚的臨床優勢明確,但其較高的成本能否在醫??刭M的背景下持續獲得市場認可?其較高的國內銷售峰值預測,其實現有待觀察。其DPP-4抑制劑,雖然有雙周口服的便捷性優勢,但所處的糖尿病治療領域競爭激烈,并且有著更新一代的多肽類藥物帶來的降維打擊。
這些都是海思科面臨的問題。
更值得關注的是,持續的高研發投入如果未能及時轉化為具有競爭力的商業化產品,或者在研核心品種遭遇較大困難,那么前期積累的估值和市場預期可能受到影響。
這種對創新質量的評估,以及對研發投入產出效率的審視,是當前市場環境下對所有創新藥企普遍面臨的考驗。海思科以“me-better”為主的策略,雖然實際,但也需要持續證明其改進的實際價值,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地位。
或許,最終衡量海思科成功的標準,并非是否能完全復制“恒瑞模式”,而是能否在中國乃至全球醫藥市場中,通過自身的價值創造,實現可持續發展。
這條路有挑戰,但堅持下去會有成果。
海思科能否持續將研發投入轉化為重磅商業化產品,將是決定其未來發展前景的關鍵因素。少數核心產品可以支持公司發展,但持續的創新能力是長期發展的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