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姨最近遇到了一件煩心事:她像往常一樣測血糖時,連續測兩次的結果差了1.2mmol/L,不知道該以哪一次的為準,也讓她懷疑血糖儀是不是"問題產品"?那么,遇到這種情況該怎么辦?
【醫生解析】
榨一杯橙汁靜置一會后,會出現上層比下層清亮的分層現象。其實測血糖時也是如此,即便是同一滴血,上層血清和下層血細胞的葡萄糖濃度就像橙汁的不同層次會有所不同。所以第一次測量可能"喝到"的橙汁濃度較高的部分,第二次就可能嘗到的是橙汁的"稀釋層"。研究顯示:兩次測量的結果可出現15%的波動。
除了采血上引起測量結果出現差異,血糖儀在兩次測量中也會有不同的變化。比如就像手機重啟后GPS定位會稍有偏差,血糖儀每次更換試紙相當于重新"開機",內部的微電流需要重新校準,就像剛睡醒的人需要時間調整狀態,這種電子元件的細微差異,可能帶來約5%的測量波動。
由此可知,用血糖儀測量兩次血糖的結果出現差異是正常的,兩次結果相差在15%之內是可以接受的,以哪一次測量結果作為監測數據都是可以的,也可以取兩次測量的平均值作為測量的最終結果。
有人可能會說,這樣測出的結果能反映血糖的真實水平嗎?
要知道用血糖儀測血糖只是作為日常監測來使用,只需要把檢測結果作為參考,了解血糖大致水平即可,不能用于糖尿病的診斷數據。家用血糖儀就像"健康天氣預報",重要的是觀察整體趨勢而非糾結具體數值。
當然,盡可能確保血糖儀測量結果的準確性是必要的,這需要在測量細節上多加注意,幾個原則要做到:
1?? "首滴血原則":像品茶師只取初泡茶湯,建議采用第一滴自然流出的血來測量。
2?? "指紋定位法":每次在同一手指固定位置采血,像給手機設置指紋識別區。
3?? "五分鐘法則":采血前保持手指自然下垂5分鐘,確保針刺后能快速自然出血。
4?? "彩虹管理法":記錄血糖值時,用不同顏色標注本次測量時飲食、運動、用藥等情況,多了解影響血糖變化的因素,比糾結單次測量數值的高低更有意義。
你明白了嗎?點個贊轉發告訴更多人吧,關注天天聽健康,方便每天學防病養生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