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最近真是難上加難,造車被罵,自研芯片也被罵。原本以為拿出點真本事能讓外界刮目相看,結果還是逃不過輿論的槍林彈雨。有人說他就是國產科技的"老好人",做什么都得挨罵;也有人說他就是"行業公敵",干什么都被質疑動機。但仔細想想,這背后藏著的或許是整個國產技術突圍的集體焦慮。
一、玄戒O1亮相背后的"技術贖罪券"
近日,雷軍官宣玄戒O1,整個科技圈像是被扔了顆深水炸彈。據悉,這款芯片可能搭載臺積電4nm工藝,性能將媲美驍龍8Gen3。
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有科技博主爆料,玄戒O1實測要超出預期。基于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小米這款芯片具備高端芯片的實力,這也將是小米在澎湃S1失利后的一次“技術救贖”。很顯然,在小米看來,自研芯片是一場漫長的道路。澎湃S1只是一個小挫折,而玄戒O1也遠不是終點。
二、不自研芯片,買高通芯片被罵
時針撥回六年前的小米9發布會,當雷軍宣布搭載驍龍855時,直播間彈幕突然刷起"買辦廠"的節奏。這種情緒在隨后幾年持續發酵,特別是在華為被制裁后達到頂點。而這也逐漸演變成"每買一部小米手機就給美方企業送錢"的謬論,這讓人感到莫名其妙。
這種指控看似荒誕,背后卻是國產手機陣營的集體焦慮。當年OV用聯發科被嘲"廠妹機",華為用麒麟芯片就被捧成"民族之光",這種雙重標準在輿論場愈演愈烈。小米夾在中間最是尷尬:用高通芯片要被罵"跪舔洋貨",用聯發科又被嫌"拉低逼格"。
最要命的是技術話語權的喪失,每次高通發布新芯片,小米大多時候官宣首發該芯片,生怕被友商搶先,而這種所謂的這種仰人鼻息行為讓很多網友都不滿。有離職員工透露,小米其實很早就開始籌劃芯片項目,但每次剛要啟動就被股東會按下——"造芯是九死一生,不如留著錢造生態"。直到華為跌倒空出市場,資本市場才松口放行。
三、自研芯片,又被人罵動機不純
玄戒O1性能將媲美驍龍8Gen3,這個評價出現后,有網友就表示:小米故意在華為芯片復蘇關口發布新品,就是要"截胡國產高端市場"。由此可見,在很多人心中小米自研芯片成為動機不純的表現。
細究這種言論的傳播鏈條,會發現國產科技圈早已形成詭異的"信仰戰爭"。花粉認定小米是"美方良心",果粉覺得在碰瓷A系列芯片,連OV粉絲都跑來踩兩腳說"抄襲我家馬里亞納"。這種站隊思維發展到極端,就成了參數對比時的雙標現場:小米跑分高就是"實驗室參數",友商數據差反而成了"真實體驗"。
但最誅心的還是產業鏈的暗流涌動,有供應商透露,某南方手機大廠正在游說渠道商簽排他協議,要求"二選一"站隊。更夸張的是,某自媒體大V同時收著三家企業的公關費,同一款芯片能寫出"吊打友商"和"智商稅"兩個版本的評測。在這種扭曲的輿論環境里,技術突破反而成了原罪——做成了是破壞行業生態,做不成是浪費社會資源。
四、寫在最后
這種集體焦慮的根源,或許在于我們對技術突圍的期待過于急迫。當我們都盼著明天就造出光刻機,下個月就攻克EUV技術,企業家就成了必須按時交卷的考生。
說到底,我國科技產業正處在青春期向成熟期過渡的陣痛階段。既要擺脫對國外技術的依賴,又得建立良性的商業生態;既要鼓勵自主創新,又不能陷入閉關鎖國的怪圈。雷軍此刻遭遇的輿論風暴,不過是這個特殊時期的價值撕裂。當圍觀者學會用平常心看待技術進步,或許才是國產芯片真正站起來的時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