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收割機碾碎青麥的聲響驚飛了地頭麻雀。駐馬店確山縣的鄉道上,青澀麥稈被農戶掃成小山。本該金黃的麥田里,青黃麥穗在旱風中搖晃出反常景象。
4月以來河南40%縣市遭重度干旱,豫西大地被高溫炙烤。南陽市唐河縣,100畝麥田分兩極:灌溉區青黃交織,旱區麥苗枯成細條。
種糧大戶王先生摸著焦脆麥稈嘆氣,2014年旱情也沒今年兇。氣象數據印證著旱情的嚴峻,持續高溫讓土地板結開裂。
周口市太康縣,20厘米高的麥苗結著干癟麥穗,提前收割成止損選擇。
中國農業大學胡兆榮指出,青粒搶收是飼草需求、農時壓力、防爛場雨的無奈。
灌漿期收割會讓千粒重降15%-20%,每畝至少減產200斤、損失超300元。確山縣農業農村局的賬算得清晰,這是不得已的止損之策。而鄧州220萬畝麥田呈現另一番景象,金穗翻滾中機聲隆隆。
羅西村種植大戶郭原溫的100多畝小麥,預計畝產1100斤,雨水足加及時指導。當地做好"一噴三防",組織檢修農機,聯系收貯點,建烘干設備保障顆粒歸倉。
跨區作業的山西農機手王紅星,在鄧州每天收割200多畝,業務排得滿滿。
全省麥收進度不同步,豫西丘陵旱地在抗旱,豫南部分地區已搶收。洛陽90%麥田還在灌漿期,農技人員指導噴磷酸二氫鉀,延津啟動智慧灌溉。
省政府緊急撥1.2億元抗旱,支持豫西打井修渠,保6月收割產量底線。確山縣任店鎮,聯合收割機與播種機接力,青麥送飼料廠,鄰地耕播夏玉米。
這場與干旱的博弈里,既有農戶的無奈抉擇,也有科技與政策的支撐。
提前收割的青麥是旱情的無奈產物,卻也折射出糧食生產的脆弱一面。
當鄧州的金黃麥浪與確山的青麥堆形成對比,抗旱保收成共同課題。農業專家的提醒不容忽視,如何減少極端天氣對糧食的影響值得深思。我個人認為,每一粒糧食的成長都凝聚著無數心血,抗旱保收需要更多長效機制。
數據顯示河南麥收過半,夏播陸續展開,但旱區的損失仍需持續關注。中原糧倉的豐收希望,在農戶的汗水里,在科技的支撐中,也在政策的保障下。這場麥收"提前戰"敲響警鐘,糧食安全始終需要未雨綢繆的應對之策。
關注后續麥收進展,看河南如何在旱情中守護"中國糧倉"的穩固根基。
每一次與自然的較量,都是對農業韌性的考驗,更是對糧食初心的堅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