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生八箋》有云:“生身以養壽為先。”
自古以來,健康無災,長命百歲,都為世人所祈盼。
而長壽不只與先天基因相關,更取決于后天的養生習慣。
當身體出現這8大征兆時,說明你是長壽體質,非常健康,趕緊對照一下!
1、體重正常
元代醫學家朱丹溪說:“肥人濕多,瘦人火多。”
體重偏胖的人多痰濕內蘊,偏瘦的人則多陰虛火旺。
不胖不瘦,體重正常,體態勻稱,才是真正的恰到好處。
也就是體重指數BMI值(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處于18.5至23.9中間。
科學研究表明,此類人群心血管疾病、癌癥、糖尿病風險都會大大降低。
心臟、關節等部位也無需承受超重帶來的額外壓力,使得功能衰退速度變緩。
肌肉與脂肪配比正常,亦能有足夠強的免疫力來抵抗疾病,保護五臟六腑。
2、睡眠優質
《閑情偶寄》有言:“養生之訣,當以善睡居先。”
一夜好睡,方可精神百倍,徹夜難眠,則渾身疲憊。
把覺睡好的人,才能滋養精神,平衡陰陽,恢復體力精力。
深睡時,生長激素是清醒時的3倍,可促進肌肉修復和脂肪代謝。
不止如此,睡眠優質的背后,還意味著豁達寬廣的心態。
無論處于什么處境,都能睡前原諒一切,醒后迎來新生。
比起睡眠障礙、睡眠不足的人,睡眠優質的人預期壽命會延長5到10年。
3、面色紅潤
《說苑》中說:“有諸內必形于外。”
人體內部健康與否,往往都會在外表彰顯出來。
如果你面色紅潤有光澤,說明身體氣血充足,代謝旺盛
各大組織器官都能得到應有的滋養,往往擁有較常人更長的壽命。
反之,倘若整日面色蒼白、蠟黃、黯淡,則可能是氣血不足、體質虛弱,需要加強鍛煉,及時調養。
4、頭發濃密
《黃帝內經》有云:“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
頭發或濃密或稀疏,是對腎臟健康狀況最直觀的表現。
若是烏黑濃密,表明腎氣充足,腎精充沛,根基穩固。
不止如此,發為血之余,血為發之本。
發量越多,發質越佳,代表肝血越充盈,身強體壯,通常更長壽。
5、病愈迅速
《世說新語》中講:“生老病死,時至則行。”
人活著,意外受傷,或是大病小痛,都在所難免。
有的人,一旦受傷生病,便深受折磨,難以恢復。
可有的人,傷口愈合速度極快,沒過多久便安好如初。
傷口愈合速度,看似是細枝末節,實則是營養狀況、免疫功能和代謝水平的綜合體現。
相較于機能退化、難以病愈的人,迅速病愈的人,身體更健康,壽命更長。
6、排便順暢
古人講:“要想無病,腹中常空;要想不死,腸中無屎。”
消化不良,排便困難,是百病之源。
不僅會刺激腸道,形成息肉,而且還可能肛門撕裂、失血過多和痔瘡,甚至產生癌變。
患有心臟基礎疾病的老年人,排便用力過度,嚴重時還會誘發腦溢血、心臟病,危及生命。
而排便順暢且規律的人,則代表消化系統運行良好,腸胃健康負擔小,毒素不殘留,最有利于健康長壽。
7、腿腳有力
常言道:“人老腿先老,樹老根先枯。”
腿腳有力,活動自如,是越活越年輕的顯著標志。
這說明肌肉骨骼、心肺功能、代謝系統都能夠正常工作。
各大器官、各種細胞也可以在行走鍛煉中得到更充沛的能量滋養。
觀察那些現實生活的老人,活到90歲以上的,大多腿腳無疾。
若是腿腳不便,肌力衰退,跌倒骨折風險會大幅提升,也可能是神經病變的信號。
平日里,多進行深蹲、彈力帶等抗阻訓練,和游泳、騎行、快走等有氧運動,并及時補充蛋白質,可鍛煉腿部力量,減少肌肉流失。
8、心率平穩
《素問》有言:“心者,君主之官。”
正常的成年人,靜息心率60-70次/分鐘,晝夜波動<10次/分鐘。
波動小,做功少,心肌耗氧降低,平衡更易維持,是心率的黃金區間。
長此以往,冠心病、心律失常、動脈硬化等心臟病,發作風險都會顯著下降。
因此要盡量戒煙限酒,減少咖啡因、尼古丁和酒精等興奮劑的攝入量。
同時,規律作息不熬夜,控制體重不過胖,減輕心臟負擔,促進心率平緩,長壽不過是水到渠成的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