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廚,可能是餐飲商家最不愿公開的區域,卻是萬千消費者最關心的地方。如今,這一局面在廣州被打破,消費者點外賣時可通過手機實時查看店家后廚情況。這是5月17日,記者在廣州市外賣餐飲“互聯網+明廚亮灶”推進會上獲得的消息。記者體驗發現,在外賣App上確實可以看到商家的后廚,目前參與項目的商家數量有限,后廚展示角度也存在個別問題。但該做法得到市民好評和點贊。
(5月18日《羊城晚報》)
長期以來,外賣行業的后廚衛生問題一直是消費者心中的“痛點”。由于線上消費的虛擬性,商家后廚如同“黑匣子”,食材來源不明、操作不規范、衛生條件差等亂象屢見不鮮。此前媒體多次曝光的“臟亂差”后廚、使用過期食材等問題,不僅嚴重威脅消費者健康,更不斷侵蝕著外賣行業的信譽。在這樣的背景下,“互聯網+明廚亮灶”的出現,無疑是一劑直指病灶的良藥。通過實時視頻傳輸,消費者得以跨越物理距離,親眼見證餐品制作的全過程,這種“可視化監督”打破了信息不對稱,賦予了消費者前所未有的知情權與監督權。
在手機屏幕上滑動就能實時觀看外賣商家后廚的烹飪場景,讓曾經藏在鏡頭之外的后廚操作,變成了可供消費者監督的“透明直播間”。從“隱秘角落”到“全景直播”,這是外賣后廚透明化的破局與深耕之路。看似簡單的技術賦能背后,實則是一場關乎食品安全、行業規范與消費信任的深度博弈:要讓“看得見”真正轉化為“信得過”,仍需在技術優化、監管深化與行業自律上持續發力。
但目前的“互聯網+明廚亮灶”實踐,仍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參與項目的商家數量有限,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大量中小商家仍游離在透明化體系之外;部分后廚展示角度存在盲區,難以覆蓋食材儲存、餐具清洗等關鍵環節。要讓“明廚亮灶”從“試點樣板”走向“行業標配”,需要多方協同構建長效機制。
對于餐飲商家而言,“明廚亮灶”不應被視為負擔,而應看作提升競爭力的契機。公開透明的后廚環境,不僅能增強消費者信任,更能倒逼自身提升管理水平、優化操作流程。商家可借此機會打造“陽光廚房”品牌,通過實時展示烹飪過程、介紹食材來源等方式,傳遞健康、安全的經營理念,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前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的意見》,明確提出推動平臺和商戶實行“互聯網+明廚亮灶”。從“看不見”到“看得見”,是外賣行業邁向透明化的重要一步;而從“看得見”到“看得清”還需要進一步努力。當每一份外賣的制作過程都能經得起“鏡頭考驗”時,才是我們真正的“口服”之后的“口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