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當代藝術圈,何云昌的名字幾乎是“極端”與“叛逆”的代名詞。
有人說他是瘋子,也有人說他是一個用身體和生命挑戰邊界的藝術家。無論外界如何看待,他的作品都像是一記重錘,敲打在每個旁觀者的心頭。
有人好奇,為什么他要把自己的肋骨做成項鏈送人?為什么他要讓自己被活生生地“封”進水泥里?
一、
1967年,何云昌出生在云南邊境小城梁河縣。普通家庭、平凡童年,他早年和許多有藝術天賦的孩子一樣,最初用畫筆表達世界。1991年,畢業于云南藝術學院油畫系。對于大多數同齡人而言,這樣的履歷本該通向穩定的“文藝飯碗”:教書、辦展、畫肖像、賺點安穩錢,過日子平平淡淡。但他很快發現,油畫的邊界太窄、太規矩,裝不下他對“人、身體、生命”的根本疑問。
20世紀90年代初,國內行為藝術剛剛興起,還遠未得到主流社會認可。那時的何云昌,像很多南方城市的年輕人一樣,既迷茫、又有一股子沖勁兒。1993年,他毅然辭職,專注于探索新的藝術語言。初入行為藝術領域時,他嘗試過各種表達方式,畫畫、裝置、攝影、即興表演,但越做越覺得,只有用自己的身體才能表達內心深處的真實觸感。
最初的幾年,他的創作大多是在簡陋的環境和極度拮據的生活條件下完成。有時賣畫,有時打短工,經濟狀況時常窘迫。但他依舊堅持用最原始、直接的“肉身”參與創作。在他的早期作品《與水對話》中,他用自己的傷口和河水對話,讓血液流進河流,將個人與自然、人與命運緊密地纏繞在一起。這類行為,看似怪異,卻充滿對生命本源的追問。他說:“行為藝術讓我感到自由,讓我直接面對自己的極限。”
在1999年的作品《金色陽光》中,他把自己全身涂成金色,懸吊在監獄高墻外,手持鏡子反射陽光進囚室。他在烈日下堅持了兩個多小時,昏迷兩次,目的就是用微弱的陽光,為囚犯送去溫暖。
二、
2008年的《一根肋骨》,幾乎讓何云昌成為全國熱議的“另類”人物。他在醫生的協助下,取出自己的一根肋骨,耗時三年反復籌備、手術,最后將肋骨和1200克黃金一起制成項鏈,送給母親、伴侶、前妻、老師與一位女性友人。他認為,這根肋骨不僅僅是身體的一部分,更是生命、愛情與人際關系的見證。他說:“圣經里,上帝用亞當肋骨造夏娃。對我來說,肋骨是愛的起點。”有觀眾直言“看著害怕”“這是自虐還是藝術?”但他卻一再堅持,“用身體表達真情,比任何語言都更真切。”
同樣引發巨大討論的,是他的《抱柱之信》和《鑄》兩件作品。2003年,他將一只手臂澆筑在水泥柱中整整24小時,借用《莊子》里的典故,表達“承諾與等待”的痛苦與忠誠。一年后,《鑄》將自我挑戰提升到極致:他赤身走進一個大水泥箱,由工人把20噸水泥澆筑到頭頂,僅留一條呼吸孔。24小時后,工人用錘子將水泥鑿開,他精疲力竭地被“釋放”出來。整個過程既是對生理極限的考驗,更是對社會束縛的隱喻。他說:“水泥塊是現代社會的象征,我們都在里面,掙扎、忍耐、等著被解放。”
這樣的作品一經展出,幾乎在觀眾中引發兩極化反應。有人贊嘆“突破了藝術的天花板”“表達極致真實”;有人則批評“嘩眾取寵”“沒有底線”,甚至質疑他的行為有誤導他人之嫌。藝術界也有不同聲音:一部分評論家認為他的行為是中國行為藝術的重要突破,另一部分則擔憂極端行為可能帶來負面社會影響。
何云昌并不回避爭議。他自己說:“藝術不是讓所有人舒服的東西,藝術本來就應該讓人思考、讓人糾結、讓人懷疑自己的生活。”他甚至坦言,每一次“極限挑戰”之前,都要簽下免責協議,承諾一切風險自負,不給任何人添麻煩。他始終堅持:“把自己弄到半死,是藝術的底線,但不能連累別人。”
三、
在公眾的想象里,何云昌應該是個桀驁、狂放的人,其實生活中的他極為平凡。除了創作,他像許多普通人一樣,為生計奔波,有時靠賣畫、寫字、教學維持生活。身邊的朋友說他“其實特別懶”,愛打游戲、抽煙、喝酒,家里簡陋得像個普通出租屋。他沒有房子,沒有車,有點錢就都買了古印章、古玩。他說自己活得隨性,“錢生不帶來,死不帶走,反正都得活著。”
但他對自己的藝術始終認真到極致。每次行為藝術之前,他都會細致地準備、請醫生值守、反復推敲流程。藝術之外,他把生活的瑣碎和孤獨變成靈感的源泉。許多作品其實就是他生活困境、身心疲憊和親情、愛情的真實投射。他說:“我沒有啥高深理論,就是覺得生活里有些東西太憋屈、太難受了,我用作品把它發泄出來,觀眾看不懂也沒關系。”
他的極端行為,其實也反映了許多普通人身上的困惑:工作、家庭、生活壓力、孤獨、愛與失去、社會束縛。不同的是,他把這些問題變成了極端的藝術表達,讓觀眾無法回避地面對自己內心最深處的矛盾。有人在看完展覽后說,“其實每個人都在社會的水泥塊里掙扎,只不過他表達得更狠。”也有人反思,“肋骨項鏈是愛的表達,那我們普通人的愛要不要表達得更坦白些?”
爭議沒有讓何云昌退縮,反而讓更多人開始思考,什么是藝術的邊界?什么又是表達自我的極限?他的作品不只是挑戰觀眾,更是讓社會對“藝術的作用”有了新的認知和討論空間。就像有評論說的:“他做了別人不敢做、不愿做、沒能力做的事,也讓我們多了一點勇氣面對自己的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