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糖見效,真的不用全靠驗血!其實,身體早就悄悄告訴你了。糖尿病和高血糖可不是等到口渴、乏力、視力模糊才來敲門的。當你開始控糖,比如調整飲食、運動、吃藥,身體其實會悄悄給你反饋。關鍵是,你得看得懂。這篇文章不講大道理,只告訴你三個身體最實在的信號:看得見、摸得著、你自己感受得到。如果你有,說明你的血糖,真在往好里走。
信號一:起夜次數變少了,睡得踏實了
控糖最先“反饋”的,不是血糖儀,而是你的夜間睡眠質量。高血糖最典型的一個表現,就是夜間多尿。為啥?血糖高了,身體想排出去,就只能靠腎。腎臟拼命工作,把多余的葡萄糖從尿里排掉,順帶把水也帶走了。你就得一晚上跑廁所兩三次,甚至更多。
一項發表于《中華糖尿病雜志》的研究發現,夜尿次數與血糖控制水平密切相關。當糖化血紅蛋白(HbA1c)從9%降到7%以下后,很多患者的夜尿次數明顯減少。所以,如果你最近發現自己:
起夜次數少了
半夜不容易醒
睡得比以前踏實了
這不是巧合,是你的血糖開始回歸正常范圍了。身體在說:“我不用再拼命排糖了,謝謝你?!?/p>
信號二:飯后不犯困,腦子更清醒
很多糖尿病人或者血糖偏高的人,飯后一個小時,是最容易犯困、腦子一團漿糊的時候。這是因為,吃完飯后,血糖會迅速升高。如果胰島素分泌不足(或已經抵抗),身體處理不了這些糖,血液中就充滿了葡萄糖。高血糖狀態下,大腦供能異常,就會出現“飯后困”的典型表現。
但如果你最近吃完飯后:
不再想立刻躺下
腦子清醒,工作效率提高
精神狀態明顯比之前好
這說明你的餐后血糖波動在變小,身體處理糖的能力在改善。根據中國臨床營養網發布的研究,餐后兩小時血糖控制在7.8 mmol/L以下,被認為是理想狀態。如果你控制得當,吃完飯后精神狀態自然就會變好。
這時候你要做的,不是自滿,而是繼續保持現在的飲食結構和運動節奏。因為身體已經“獎勵”你了。
信號三:手腳開始變暖,麻木感減輕
你沒看錯,手腳變暖,是血糖改善的一個關鍵信號。長期高血糖,會損傷神經和末梢血管,特別是下肢的末梢循環。很多血糖高的人,冬天手腳冰涼,夏天也容易麻木、刺痛,甚至晚上像有螞蟻在爬。這是糖尿病神經病變的前兆。
但當你的血糖控制下來,尤其是空腹血糖穩定在6.1 mmol/L以下、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6.5%以下時,神經損傷的速度會減緩,末梢循環改善。有研究指出,血糖控制得越好,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生風險越低。這不是雞湯,是實打實的數據。
所以,如果你發現最近:
腳不再冰涼
走路時腳底發麻的感覺減輕了
晚上睡覺時腿腳不再抽筋
這是身體在告訴你:“血糖沒在亂跑,我能把血送到腳尖去了?!?/p>
血糖好轉,不能只看“數值”
很多人控糖,全靠血糖儀。其實,血糖值只是一個結果,你身體的感覺才是過程中的信號。有些人每天查好幾次血糖,看著降了,心里高興,但忽略了自己明明還是起夜、犯困、手腳麻木。這說明什么?說明你可能在“假控糖”。
舉個例子,有些藥物(比如胰島素或磺脲類)能迅速降糖,但并沒改善你的胰島功能。你看到的只是“被壓下去”的血糖,而不是“自然平穩”的血糖。真正的控糖,是讓身體自己恢復調節血糖的能力。
所以,別只盯著數字,盯著你自己的身體反應才更靠譜。三個信號,一個都不少,才說明你真的在往好里走。
但別高興太早,這3個誤區必須避開
血糖好轉≠糖尿病痊愈。尤其是下面這三種心態,最容易讓人功虧一簣:
感覺好了就停藥:這是最危險的想法。糖尿病是慢性病,不是感冒,不能靠感覺判斷。擅自停藥,血糖反彈更嚴重,還容易造成并發癥。
控糖靠“餓”出來的:節食確實能短期降血糖,但長期下來,身體代謝紊亂、肌肉流失、基礎代謝下降,反而更難控糖。
只靠保健品、不吃藥:保健品最多是輔助,不能替代藥物治療。國家藥監局從未批準任何一種保健品能“治療糖尿病”。
結語
血糖不是靠藥壓下去的,是靠你一點一滴“吃、動、睡”穩下來的。如果你已經看到這3個信號,請繼續堅持;如果還沒看到,也別焦慮,每個身體的節奏不同,但方向對了,遲早會來。血糖不是一場短跑,是一場生活的馬拉松。你得跑得穩,跑得長,別讓自己“半路崩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