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儋州市那大鎮寶島新村儋州雞生態示范養殖基地,一只只毛色鮮亮的本地雞或穿梭椰林間或傲立枝頭,野性十足。這看似普通的家禽距今已有上千年歷史,曾一度瀕臨滅絕。從唐代古籍記載的“小種雞”,到入選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名錄,儋州雞正經歷著從地方土種到國家級品種的華麗轉身。
海南熱科源生態養殖有限公司種雞舍。
“我們堅守‘三不原則’:品種不雜交、養殖周期不縮短、養殖方式不改變。”海南熱科源生態養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熱科源公司)總經理文泰宇說。在他的種雞舍,上萬套種雞按照1:10的公母配比科學繁育,延續著千年不變的純正血統。
儋州雞生態養殖示范基地儋州雞傲立枝頭。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海南省地方雞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侯冠彧團隊用十余年時間,為這只“老土雞”注入“新活力”。經過精心選育與擴繁,在保持儋州雞原有特性的同時,該團隊成功優化了儋州雞產蛋少、生長慢及體重輕等缺點,同時家系數量也大幅增加。“2012年開展保種時,儋州雞平均體重僅0.8到1公斤,如今已提升至1.4公斤左右。”侯冠彧告訴記者。
侯冠彧介紹,儋州雞因其極高的基因純度,擁有巨大的遺傳育種研究和開發價值。這個未經任何雜交改良的品種,腹部脂肪含量控制在1.8%至3.9%之間,不足普通雞種的1/5,蛋白質含量卻高達25%。根據農業農村部家禽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報告,儋州雞也是最接近紅原雞的一個地方雞種。具有野性強、耐粗飼的特點。
儋州雞生態養殖示范基地。
在椰影婆娑的林下養殖場,熱科源公司提供雞苗和技術,農戶只管生態放養,待雞苗長成成雞后再統一收購銷售。目前,儋州市政府規劃和慶、雅星、大成等鄉鎮作為儋州雞養殖基地,幫助農戶建設雞舍(村集體資產),按回購雞只數進行獎勵。公司先后建立了十多個儋州雞生態養殖基地,有生態養殖大棚240多個,直接利用林地2000多畝,這種“科技+公司+農戶”的模式,2024年讓40多戶養殖戶每戶年均增收約5萬元。
儋州雞母雞養殖周期為180天以上,閹雞則是在240天以上,養殖周期雖比肉雞多出三倍,但同時造就了緊實更有嚼勁的獨特口感。
“鹽焗雞、椰子雞、雞蛋等產品一上市便供不應求。”除了銷售活禽,熱科源公司還開發了多種產品,文泰宇告訴記者,公司注冊和正在注冊的商標有“吽咪”“熱科源”“東坡黎雞”等,在2024年,公司實現了超過2000萬元的銷售收入,其中活禽銷售占比超過85%,而加工產品和雞蛋的銷售則占據了約15%。
眼下,儋州雞的“產業版圖”正在擴大。在儋州市政府支持下,今年4月26日,儋州雞省級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產業園(一期)正式動工。項目建成達產后,預計年出欄儋州雞360萬只,帶動200多戶農戶養殖,實現增收2500萬元,戶均增收超12萬元。
來源:海南日報客戶端
編輯:王彩玉 審核:李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