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對鎵和鍺兩種金屬展開了出口管制。
當時,印度甚至有點慶幸,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可以取代中國,向西方供應這兩種稀有金屬。
但是,兩年時間過去,印度終于看清了自己的真實水平。
日前,莫迪政府表態,希望中國能夠對印度高抬貴手......
中國的“王牌”
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2023年7月3日晚,商務部與海關總署聯合發布公告,對兩種具有戰略意義的金屬——鎵和鍺,實施出口管制。
這項政策一出,立即引發國際關注。
很多人并不了解這兩種金屬的真正價值,但對那些高度依賴高科技產業的國家來說,這無異于一次精準打擊。
鎵和鍺并不是普通的資源,它們被廣泛用于半導體、光電通信、紅外成像、衛星導航、導彈系統等前沿技術領域,既有工業用途,也有軍用潛力,是典型的“軍民兩用”關鍵礦產。
而更重要的是,中國長期在這兩個金屬的全球供應鏈中處于主導地位,無論是礦產儲量還是出口份額,都遠遠超過其他國家。
根據公開資料,中國的鎵產量占全球約90%,鍺的產量也占全球比重的一半以上。
在7月5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汪文斌明確表示,對鎵、鍺實施出口管制,既是出于國家安全考慮,也是為了確保這些資源被用于合法、合理的用途。
這不僅符合中國法律規定,也是國際社會普遍采用的做法,許多國家,包括歐盟成員國,也對本國產出的敏感物項采取類似的出口限制措施。
中方強調,這項措施并非針對某個特定國家,而是立足于原則和法治。
盡管中國的做法合理合規,但仍然有些國家妄圖對中國指手畫腳。
其中反應最強烈的當然是美國。
美國商務部第一時間對中國的決定表示“堅決反對”。
緊接著,美國國防部也發聲,承認雖然美方在鍺方面還有一些戰略儲備,但鎵的庫存則幾乎為零。
換句話說,中國一旦“收緊閥門”,美方的高端產業鏈可能就會面臨前所未有的瓶頸。
美國的小弟日本,也跑出來“警告”中國,意圖通過外交壓力逼迫中方讓步。
但現實卻很快證明,這些喊話并未動搖中國的立場。
2024年12月,中國進一步加碼,對更多軍民兩用物項實施對美出口限制,明確禁止將鎵、鍺、銻及超硬材料等資源出口給美國軍方相關企業或用于軍事用途的項目。
時至今日,中國對鎵和鍺的出口管制已經持續將近兩年的時間。
而就在現在,印度突然找上門了......
印度的請求
在鎵與鍺出口被中國納入管控后,最先跳腳的是歐美國家,但印度卻很高興。
印度媒體曾興奮地聲稱,中國的管制措施給了印度“絕佳機會”,印度可以趁機崛起,取代中國,向西方國家提供急需的鎵、鍺等關鍵原料。
這樣的言論在當時看似底氣十足,實際上卻不過是一廂情愿。
當時便有不少業內人士指出,印度在高精度金屬提取和加工領域的基礎極為薄弱,其“替代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據印度主流媒體《今日印度》報道,印度本國鎵和鍺的供應嚴重依賴進口,約有八九成來自中國、德國、韓國等國家。
而且,印度自身對這兩種金屬的需求也在持續上升,隨著該國加快在航天、通信、半導體等領域的布局,這種依賴只會越來越強。
更關鍵的是,鎵的提取通常依附于鋁土礦冶煉,而鍺則多伴生于鋅礦和煤礦中。
這不僅需要大規模的原材料儲備,更依賴復雜的冶煉提純工藝和高精設備。
印度雖然礦產資源不算匱乏,但缺少的是先進的分離技術和產業鏈支撐。
換句話說,印度不僅自身無法獨立完成提取流程,更不具備向其他國家出口的能力。
時間過去了兩年,那種“印度或可趁勢取代中國”的豪言已無處可尋。
取而代之的,是印度政府低調轉向、悄然磋商的姿態。
據報道,印度駐華大使館已經證實,印度方面已經通過書面與面談形式,就鍺的出口問題向中方提出了交涉,希望能夠獲得放寬措施。
曾經在媒體上鼓吹“中國出口管制是送給印度的機會”,如今卻變成了“希望中國網開一面”。這一轉變,真是打臉現場。
其實,中方始終強調對外合作講究互利共贏,而不是一邊談合作,一邊背地里“捅刀子”。現實卻是,印度在嘴上講“睦鄰友好”,卻在行動上屢屢做出傷害中方利益的舉動。
就在不久前的2025年4月21日,印度財政部突然發布命令,宣布對部分進口鋼鐵產品加征12%的臨時關稅,理由是“遏制廉價進口”。
而事實是,這一政策的實際指向很明確:劍指中國鋼鐵產品。
當時有人就認為,這是印度為了配合特朗普發起的關稅戰的手段之一。
這并非個例,印度的做法一次次讓中方對“合作誠意”產生懷疑。
中國從不吝于釋放善意,但也絕不會在一再被消耗信任的前提下繼續無原則退讓。
當然,中國歷來主張以和平、發展、合作為主線推進鄰里關系。
2025年3月7日,外交部長王毅在接受中外媒體聯合采訪時就明確指出,中印互為重要鄰國,應成為彼此成就的伙伴,而不是消耗彼此的對手。
“龍象共舞”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對中印兩個文明古國未來關系的真實期望。
但“共舞”的前提,是彼此心懷善意、步調一致,而不是一邊唱歌一邊踩腳。
如今,印度終于意識到:想要獲得中國的資源、贏得中國的合作,不僅要在口頭上表現出誠意,更要在行動上拿出實質性改變。
真正的“求合作”,不應僅限于一張書面交涉函,也不該停留在一場外交會談中,而應體現在持續穩定的戰略姿態與可預期的政策表現上。
參考資料:
中國宣布鎵鍺出口管制,歐洲知名車企CEO:歐盟有責任與中國合作尋找解決方案——環球網
風口縱橫|中國鎵、鍺、銻出口管制升級,影響幾何?——大眾日報
#夏季圖文激勵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