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膠東半島范圍內,名稱中帶有“黃土”字樣的村莊不在少數,如棲霞有黃土壤、招遠有黃土崖、萊西有黃土臺、平度有黃土嶺等。
就字面來說,“黃土”之名相當普通,甚至給人一種土氣的感覺。但深入追溯則可發現,膠東這些名帶“黃土”字樣的村莊,背后其實頗有典故。其中,棲霞“黃土壤”相傳曾與棲霞縣城“稱土比重”,招遠黃土崖村則有古招遠八景之二(黃崗返照、架旗陰雨),而接下來要重點介紹的萊西黃土臺村也不遑多讓——該村名字的由來,相傳與秦始皇東巡有關。
(▲黃土臺村的位置示意)
值得一提的是,“黃土臺”的典故,并非僅流傳于民間口頭層面,還收錄于在民國時期官修的《萊陽縣志》中。對此,縣志記載道:
“黃土臺,在縣西南八十里黃土臺村西,其旁土壤皆黑,臺土獨黃,傳為秦始皇取臨淄之土筑以望仙,遺址尚存?!?/strong>
這段記載雖然簡短,但也點明了黃土臺的具體位置和典故由來。在該文之后,縣志還附有更為詳細的介紹,稱:“按黃土臺俗稱皇都臺,高五丈,周約十丈,基系累土而成,上置石,形如車,蓋原壘有三十余巨石,今存石。臺基經村人積年鏟削,已失舊觀?!?/p>
綜合以上記載可知,黃土臺村附近的確有一處人工壘建的“黃土臺”,至民國時期雖然樣貌已有改變,但遺址尚可辨認。這座“黃土臺”,相傳是秦始皇為登高望仙而從臨淄(齊國舊都)專門取土而建。
在膠東民間,與秦始皇有關的傳說不在少數,除了萊西黃土臺之外,如牟平養馬島、文登召文臺等亦屬此例。秦皇巡幸膠東,在歷史上確有其事,但《史記》對此記載較為簡略,因此,眾多傳說既難以完全證實,亦不便斷然否定。后世史志對這些傳說的態度總體都是“收錄但不做詳考?!?/p>
不過,退一步來說,即便黃土臺不是秦代修建,其亦屬古跡無疑??偠灾S土臺村周邊很早就有先民在此活動。而該村現有歷史暫時只能上溯至明初——按照《萊西縣地名志》的考證,明永樂年間一支蕭姓人遷此定居,以村旁古跡命名為“黃土臺”村。(注:現該村有多種姓氏,如宋、劉等,民國版《萊陽縣志》曾收錄有黃土臺村若干宋姓人的名字。)
從史料記載來看,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之際,黃土臺的樣貌就已發生較大變化。而到了五十年代后期,隨著堤灣水庫的修建,黃土臺村搬遷新址,原來的古跡現在應已無處尋覓了。(注:堤灣水庫位于姜山鎮駐地西北的五沽河支流堤溝上,水庫于1958年11月興建,1960年建成大壩、溢洪閘、放水洞工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