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勝利是無數志愿軍先烈用他們的鮮血堆砌而成,他們的每一場戰斗都異常艱辛,尤其是長津湖一役。
此一役雖然志愿軍雖取得了勝利,可它卻也成為了國人心中之刺,每每提及總讓人為之傷痛,作為抗美援朝戰爭當中至關重要的一場,長津湖戰役傷亡慘重。
說起這其中的原因令人“怒其不爭,哀其不幸”,尤其是第88師師長吳大林,他的抗命,隊伍副師長的避戰,最終導致了如此慘烈的結局。當年究竟發生了什么?這場戰役為何會成為國人之殤?
宋時輪領命抗美援朝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宋時輪作為第九兵團總指揮奉命揮軍北上,隊伍中的20軍與27軍作為他抗美的第一梯隊,26軍則作為預備兵團,處于第二梯隊。
在接受指令后,三支隊伍同時出發,作為先遣部隊的20軍團與27軍團第一時間進入朝鮮東北地區,26軍緊隨其后。
不過,相比先遣部隊的20軍和27軍,26軍團的行進速度并不算快,也正因為這一時疏忽,才導致了其后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彼時,20軍和27軍很快就到達目的地,與敵人展開激烈交戰,可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卻讓志愿軍隊伍陷入了絕境。為什么會變成這樣?
原來,在宋時輪最初的戰略計劃當中,志愿軍人數已達十萬,人數是美軍的十倍,就人數而言已取得一定優勢。
而除了人員的優勢,還有一個是原因,那就是地理位置,宋時輪考慮到長津湖地理狹窄,即使兩軍交火,對峙的時間也不會超過一個周,既然是一場可以快速結束的戰斗,自然不用耗費更多的兵力。
但萬萬沒想到,就在第二十與二十七師兩個野戰軍團在與美軍交手后,敵人感受到志愿軍的威脅,加強了火力猛攻,美軍一再加碼,志愿軍很快就不敵對手。
除了敵人攻擊勢頭猛烈外,讓20軍和27軍感到最絕望的是天氣的變化,一場暴風雪讓體力本就枯竭的隊伍更是雪上加霜。
兩相對比,美軍物資優勢明顯,相反志愿軍卻食不果腹,饑寒交迫更是讓體力快速下降,與此同時,敵人高火力地猛攻,志愿軍隊伍人數銳減。
激戰僅幾天,兩支兵團損失慘重,盡管在這期間,20團和27團用計將敵人分開進行圍困,可敵方顯然比志愿軍準備的充分。
在有足夠的物資條件下,美軍可以持續消耗志愿軍戰斗力,在敵人高床暖枕休養生息時,志愿軍卻啃著雨雪,以雜草為食,在饑寒交迫之下能保住性命尚且難言,更遑論有力氣上戰場殺敵。軍團危在旦夕!
宋時輪第一時間收到組織下達指令:“兩日內解決包圍的敵人,而后快速支援長津湖戰場”,接收到消息后,他馬上調整戰略部署,啟動預備兵團二十六師。
12月2日,26軍收到了宋時輪的命令:“立馬南下,在三日內進入攻擊的位置,并向美軍發起攻擊!”
難以完成的任務
問題就此發生,就在宋時輪下達命令之后,卻收到反饋:“26軍團駐扎的地方距離戰場的位置至少要45公里,最為的甚至到達70公里,按照腳程,即使用一天一夜也很難抵達目的地?!?/strong>
畢竟,想要按照命令的時間到達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宋時輪聽聞后心中隱含怒氣,可考慮到隊伍實際情況,決定延緩一天。
原以為26團能夠按照約定時間奔赴戰場,可令人沒想到的是,再突變故,更是因這變故,志愿軍陷入苦戰,差點全軍覆沒,造成如此慘烈結局的88軍團更是直接被撤除番號,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特殊的預備役”
88團,作為二十六師其中的一個師隊,與其他三個師相比略顯特殊,也正因為這“特殊性”才導致了隊伍最終的結局。
二十六師一共有四個師,在這其中76、77師以及78師是隊伍的主力,是正規的野戰師,而88師則不是,它的組成人員是由被撤銷的三十軍當中編入的。
相比其他三支隊伍,88師無論是從磨合以及實戰來說都有所欠缺,所以隊伍顯得十分的“專業”,這也是為什么88師只能作為隊伍后衛的原因。
但也恰恰因為如此安排,反而讓88師的師長吳大林也覺得自己的隊伍并非十分重要,既不是先遣部隊,整個隊伍也就顯得相當的放松,甚至失去警惕之心。
如果沒有突如其來的軍令,或許這支隊伍的問題不會如此快速顯現,吳大林當得一陣子師長,長津湖戰役也不會如此艱難。
可事情沒有如果,種種因果疊加,因為宋時輪的思慮不周,吳大林等人的松懈,長津湖戰場成為了抗美援朝戰爭當中最為慘烈的一役。
未完成任務的88軍團
在吳大林接受指令時,20軍與27軍已身陷囫圇,可即便如此,面對這極為“苛刻”的指令,吳大林還是公然“違抗”。
按照最新軍令,二十六軍必須在兩日時間抵達目的地并完成下達任務,可實際情況卻是,吳大林見風雪太大,不利于行軍,決定“忽視”軍令,先找到駐扎點駐扎,躲過暴風雪后才繼續前行。
所以,當26軍的大部隊找來時,88師的行進速度已經嚴重滯后,甚至影響到了整個隊伍。
最為關鍵的是,在26軍政委嚴肅指出吳大林延誤戰機時,吳大林竟是一副油鹽不進的樣子。這吳大林究竟為何如此?
原來,吳大林根本沒將軍令當回事,雖他口口聲聲說是由于天氣原因,延緩行軍速度,但實際卻并非如此。
他之所以罔顧軍令,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他的出身,曾經給朱德將軍當過警衛出身的吳大林心中有一股傲氣,再加上他家境殷實,向來隨心所欲慣了,自然不可能將比自己年齡還小上許多的政委放在眼里。
“軍令如山”在吳大林看來只是一紙空談,也就沒有所謂的聽令行事!這才生生延誤了最佳的時機,延緩了隊伍的前進速度。
慘烈的教訓
內訌的最終結果就是,吳大林與26軍政委爭吵到了第三日,隊伍終于出發,可此時的隊伍已松如散沙。
就在88師的前衛262軍團在行進公路時,美軍偵察機突然出現,并迅速對262團進行地面轟炸。
在密集火力的攻擊下,262幾乎全軍覆沒,除了零散的幾名戰士,就剩下帶隊副師長。
當其他部隊找到他時,他已經躲在美軍的坦克殘骸當中如何都不肯出來,而吳大林所在的隊伍情況同樣損失慘重,雖交火時間短暫,可就在短時間內,他們已經失去了一個營的兵力。
而后經過千辛萬苦,等吳大林的隊伍終于到達目的地時,距離指定的時間已遲到整整三天!
最糟糕的是,吳大林在行進的途中,通訊設備以及武器設備皆受到了嚴重的損傷,與隊伍完全斷了聯系。
在又一次被敵人發現后,隊伍被敵人當成了靶子,志愿軍戰士更是幾乎被屠戮殆盡。
怒氣沖天宋時輪
盡管這場戰斗雖然取得了勝利,可經此一役,志愿軍元氣大傷。在追責問責時,88團自然成為了眾矢之的,在戰后會議上,宋時輪痛罵26軍,并做出最終處決。
“師長吳大林在戰斗當中指揮性低,撤其師長一職!而隊伍副師長王海山竟然戰前逃脫,不僅撤掉其職務更對其進行紀律處分!除此之外,88師取消番號!”
可無論如何處決,戰士們逝去的生命也不能挽回,我們能做的只有汲取經驗和教訓,銘記志愿軍烈士的付出,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與幸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