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廣播里的暴雨預警響不停,正值南稻北麥關鍵期。皖北的老張盯著陰沉沉的天直嘆氣,地里的小麥剛灌漿,最怕連陰雨泡穗。“清明要晴,谷雨要淋”,可今年谷雨前后雨太密,江淮流域的稻田積水已漫過田埂。
農技站老王騎車竄村喊:“趕緊清溝排水,別等水漚了根!
”東北平原這頭也不省心,夜里 sudden 降溫讓剛出苗的玉米苗打蔫,地膜覆蓋的地塊明顯挺括些。
村里李大爺搬出老經驗:“早年用秸稈蓋苗防霜,現在該配合噴施葉面肥,雙保險更穩當。
”華南地區臺風預警跟著響,種大棚蔬菜的陳大姐正和家人加固鋼管架,去年臺風掀了棚的教訓太深刻。氣象員說本輪降水帶移動慢,豫南、鄂北等地可能出現漬澇,農機手得隨時準備搶收成熟小麥。有農戶犯難:“天氣預報說下就下,搶收的機器去哪找?
”村支書已經在聯系跨區作業隊。
川渝丘陵地帶的茶園里,茶農們趁著雨間歇采茶,背簍里的鮮葉帶著潮氣,卻不敢多等,怕雨水泡壞芽頭。
“東閃晴,西閃雨”,湘西的阿婆看著天邊閃電念叨,年輕人卻打開手機查看逐小時預報,傳統經驗和科技結合更準當。
黃淮海平原的玉米播種已鋪開,可連續陰雨讓播種機下田困難,有農戶嘗試人工點播,雖說慢卻不耽誤農時。農技專家提醒:“雨后土壤板結,出苗后要及時劃鋤,別讓小苗悶在地里長不出。”嶺南地區的荔枝樹正掛果,連日風雨讓落果增多,果農們冒雨給果樹打支撐,怕枝條被壓斷影響收成。
北方大棚戶發現,雨天棚內濕度飆升,灰霉病開始露頭,趕緊通風降濕,配合草木灰撒施,土辦法加科學防治見效快。長江中下游的漁民也發愁,魚塘水位快漫過堤壩,趕緊開閘放水,同時撒增氧劑,防止缺氧翻塘。有老把式說:“過去看云識天氣,現在手機里的氣象APP更實時,咱得把老經驗和新科技都用上。
”最讓人揪心的是偏遠山區,交通不便導致防災物資運送慢,鄉政府正在協調三輪車隊,連夜往村里送塑料布、沙袋。眼下各地農事各有急茬:北方防低溫爛種,南方防漬澇漚根,沿海防臺風襲擊,都到了搶時間的節骨眼。
我個人覺得,咱農民兄弟既要盯著天看預報,更要腳下勤快點,早準備半分,損失就少三分。現在該干啥?
列個急茬清單:查自家地塊排水通不通,備齊防災物資放在順手處,跟村里合作社保持聯系隨時互助。要是拿不準咋應對,趕緊撥鄉鎮農技站電話,他們24小時在線指導,別等問題大了才著急。
農時不等人,天氣再多變,只要咱心里有譜、手頭有招,就能把老天爺的挑戰接住,保住這季收成。
往后幾天還有持續天氣變化,關注咱號,每天更新各地應對實招,讓咱種地人心里更有底。
記住嘍:人勤地不懶,防災早打算,豐收就在咱手里攥著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