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光武帝劉秀在重新建國以后,曾提出過修筑自己陵墓的要求,要求可以概括為倆字——簡樸。
那么富有四海的大漢天子,為什么對自己的身后事,要那么摳摳搜搜呢?
據相關記載顯示,劉秀當年曾目睹了赤眉軍掘墓后的漢武帝陵寢,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漢武帝的陵寢不光修筑的宏偉,里面的陪葬品更是不可計數,史載“不復容物”。
另據記載,當年不光漢武帝的陵寢被人挖掘,很多西漢皇帝的陵可能都被動過,但是也有例外,那就是漢文帝的陵。
那么漢文帝的陵為啥沒人動呢,答案也很簡單,因為漢文帝的陵墓都不能說是簡樸,甚至可以說是簡陋,里面基本沒啥值錢的東西,你要是安排人挖,可能挖出來的東西,都不夠工時費。
有鑒于此,劉秀就打算向漢文帝看齊,把自己的陵寢搞簡樸一點,以防未來被想要發財的人給掘了。
那么漢文帝當年又是怎么想的,非要給自己弄那么個簡陋的陵墓呢?
其實熟悉歷史的人可能都知道,漢文帝不光是在給自己修陵寢的時候摳摳索索,只要在和他自身相關的事上,他就沒有不摳索的,除了他本人摳索以外,他對他寵愛的女人,也要求走簡樸路線。
不過除此之外,漢武帝可是非常舍得花錢的,劉邦建立大漢之除,國家的農業是十五稅一,這個稅已經不能算高,但是漢文帝繼位以后,曾把這個稅調整為三十稅一,后來干脆免除了所有的田租,除了農業相關稅被降低、減免,就連人頭稅,漢文帝也曾動過刀子。
稅收降低的同時,漢文帝又想辦法增加百姓的福利,據有些文獻記載,漢文帝自己常年穿一身相對普通道的朝服,和一雙草鞋上朝,但是卻規定,朝廷要供養一定年齡的老人,還要給年齡大的老人發放衣物,這些衣物的材料中甚至包含綢緞。
除此之外,漢文帝還有很多節制自己花費,卻讓百姓得實惠的措施,因此就有人認為,漢文帝當年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漢初執行的是黃老之術,簡而言之,就是朝廷給國家留足休養生息的空間。
從漢武帝繼位時,國富民強的結果來看,似乎這種判斷就是正解,那么還有沒有別的可能呢?
其實還是有的。
大漢朝不是老劉家自己建立起來的,是以劉邦這個大領導為核心的軍功集團建立起來的,因此在大漢建立之初,“深明事理”的劉邦先是設立了異姓王和他一起治國,后來雖然異姓王被收拾了,但是規模更龐大的諸侯,以及諸侯背后的軍功集團卻還在。
漢文帝之所以能上位,就是因為軍功集團扳倒了想侵占軍功集團的呂家,然后沒人好捧,這才把時任代王道德漢文帝給捧了起來。
漢文帝在位期間,軍功集團的權力,雖然有被慢慢回收回朝廷,但是漢文帝一直沒法改變諸侯自治的格局,因此當時的皇權,是很難約束地方上的諸侯的,這其中就包括各種稅收。
占大頭的稅收收不上來,中央朝廷就沒錢,中央朝廷沒有錢,你怎么養兵,怎么培養自己的勢力,怎么和那些諸侯們爭搶利益。
為了奪回那些權益,漢文帝做了很多事,向百姓示好,拉攏民心這種事,自然不必多說,一向以節儉著稱的漢文帝,甚至捧起了一個寵臣,這個寵臣叫鄧通,漢文帝曾經給他采礦權,甚至還允許他造錢,當然漢文帝還給了他不菲的啟動資金。
這從表面上看,似乎漢文帝這事做的有問題,但是如果你能想到,漢文帝這是在玩一場針對諸侯的貨幣戰爭,可能你就能理解更多了。
而僅從鄧通的事上,我們就能看出,漢文帝的節儉,恐怕不僅僅是為了百姓休養生息,再加上當時的時代背景等等,我們更能得出那個答案,漢文帝的節儉,其實是逼出來的,而劉秀當年之所以效仿漢文帝,效仿的又真只是勤儉節約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