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發人深省的“烏鴉定律”
森林里,一只烏鴉怏怏不樂地跟朋友白鴿道別,說自己要搬家。
白鴿不解:“你為什么非得搬走呢?”
烏鴉答道:“這里的人對我太差勁了,他們嫌我叫聲難聽,一見面就捂著耳朵,我實在待不下去了。”
白鴿沉默了一會兒,反問道:“可你有沒有想過?倘若不改變自己的聲音,你搬到哪去都不會受到歡迎的。”
烏鴉聽完后,頓時啞口無言。
這其實就是著名的“烏鴉定律”:行有不得時,比起抱怨別人,更應反求諸己。
日子過得不如意,怪完出身怪父母,卻從沒問過自己夠不夠努力; 看別人升職就吐槽自己懷才不遇,工作真來了又開始推三阻四; 明明背后愛嚼舌根,出口即是傷人,卻埋怨同事們抱團孤立自己。
抱有這種心態的人,凡事愛從外界找原因,總是抱有一種“受害者心態”,那既改變不了現狀,也無益于自身。
2
遇事不怨,受挫不責,是種大格局
有些人經常無意識地抱怨,心中有怨氣,周遭的氣場肯定不好。不僅讓自己逐漸喪失斗志和信念,還會讓別人都對自己敬而遠之。
怨天者無志,怨人者心窮。總怨天尤人,是對自己責任的逃避,更是一種不作為的提前放棄。
就像走路時一直留意硌腳的沙子,滾進一粒就抱怨一次,而不是琢磨如何走好腳下的路。
老子說:“大道之行,不責于人。”有格局的人,遭遇挫折時,不會推責于人,而是反躬自省。
高爾基說:“反省是一面瑩澈的鏡子,它可以照見心靈上的污點?!?br/>
從別人身上找原因,欺騙了自己;從自己身上找問題,明亮了內心。
遇事不怨,受挫不責,吞下委屈,咽下抱怨,這些都會無形中撐大你的心胸格局。
3
抱怨是本能,解決問題是本事
問題,是弱者抱怨的托詞,卻是強者的修煉場。
真正成熟的人,往往能直面自己的過錯,認清自己的處境,于失敗中得教訓,化不足為優勢。
就像瑞·達利歐在《原則》一書中提到的那個公式:痛苦+反思=進步。
所有刮骨療傷的痛楚背后,都暗藏著新生的潛能。那些反思后的領悟,都會成為你日后進階的路。
如何走出抱怨的怪圈,聚焦于解決問題、自我進階?無非是兩點。
▲ 改變心態,常自省。
工作不順利,可能是自己工作態度和方法出了問題;孩子在校表現不好,或許你是最近太忙忽略了陪伴;和伴侶感情出現問題,也許是某些溝通和細節上沒做到位。
調整自我。把自己從“受害者心態式”調整成“責任者心態”。
▲改變思維,先行動。
只會抱怨的人,思維模式就是“固定型思維”:面對問題,一味推卸責任,消極被動。而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則會向內探求,反躬自省,以積極的心態提升自己,解決問題。
從固定型思維轉變為成長型思維,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開始。
您的企業生產效率是否低下?品質管理總是失控?
您的企業是否有出現生產計劃難以執行的現象?
您企業的流程是否合理?是否支持企業流程自動化運轉?
您企業的供應鏈是否順暢?生產周期是否適應市場和客戶需求?
您企業的薪酬結構是否合理?績效考核是否合適?激勵效果到底如何?
這里有一套完整的精益化管理解決方案,關注服裝精益智能制造俱樂部,我們可以幫助您從傳統企業成功轉型為精益企業!
— THE END —
免責聲明
此文和圖片轉載或改編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不愿轉載,請通知我們予以刪除。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