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的地產水果里,“小皇冠”西瓜與金山區幾乎可以畫等號——2010年,金山區成功取得了“小皇冠”西瓜品種的獨家使用權,外區、外地都無權種植“小皇冠”西瓜,自然也就無緣品嘗。
不過,在5月17日舉辦的“美麗灣區、瓜果飄香”2025金山小皇冠西瓜節開幕式上,傳出了一個好消息:在異地種植探索了近5年后,“小皇冠”今年在江蘇東臺試種取得成功,口感品質與金山本地相當。
與“8424”西瓜等消費者熟悉的紅瓤西瓜相比,“小皇冠”西瓜顯得比較小眾,瓜瓤為鮮黃色,個頭也比“8424”小很多,單果重2公斤左右(“8424”平均重量達12斤)。不過,“小皇冠”西瓜瓜皮極薄,中心部位糖含量穩定在12%左右,鮮甜多汁,在歷年上海市地產西瓜評優活動中包攬了小型西瓜組金獎。
“小皇冠”西瓜的瓜瓤為鮮黃色,個頭比“8424”小很多,單果重2公斤左右。
2002年,“小皇冠”西瓜由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園藝所育種專家陸世鈞副研究員育成,在金山開啟小面積試種之旅,2004年順利通過上海市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2017年拿到農業部品種登記證書。借助區院合作平臺,金山區于2010年成功取得“小皇冠”西瓜品種的獨家使用權,并于2012年注冊成功“小皇冠”西瓜商標。
歷經20多年探索,目前金山區有150余家“小皇冠”西瓜種植戶,平均畝產量約1900公斤,畝產值近28000元,總產值近4000萬元。2023年,金山區組建成立金山“小皇冠”西瓜產業聯合體(以下簡稱“聯合體”),實現對“小皇冠”西瓜產業有組織、有計劃地發展和提升。聯合體種植基地平均畝產量達2100公斤,畝產值超30000元,為金山當地農業增收、農民增效帶來了驅動力。
家長帶著孩子品嘗今年剛上市的金山“小皇冠”西瓜。
但新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受地域、氣候和土壤等條件的影響,上海金山“小皇冠”西瓜的適宜播期在1月中下旬至2月上旬之間,采收期一般在5月上中旬至6月上旬之間,聯合體的“小皇冠”西瓜種植面積達到全區種植面積一半以上。如何突破“小皇冠”西瓜賞味期短、土地資源緊張的困局,成為擺在金山區農業部門面前的一道考題。
金山區農技中心黨支部書記盧春光表示,針對賞味期短的問題,聯合體積極開展異地種植探索,在寧夏、海南、江蘇等地進行試種,今年還與安徽六安開展種源協作,讓“小皇冠”西瓜在革命老區帶動產業發展,未來還將加強與新疆喀什、云南普洱的產業對口協作。一方面,通過外地試種研究種子在不同環境的適應性,緩解上海土地資源緊張問題;另一方面,探索提前上市時間和延長上市周期的種植新技術。
金山“小皇冠”西瓜產業聯合體負責人王子有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聯合體開展“小皇冠”異地種植已經探索了近5年,去年在寧夏試種的“小皇冠”于當年八、九月份上市,屬于“秋瓜”,由于當地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西瓜口感已非常接近金山本土種植的小皇冠,填補了上海市場秋季難覓“小皇冠”的空擋期;今年在江蘇東臺試種成功的“小皇冠”則是4月15日上市的“春瓜”,將原本五月初到六月下旬的“小皇冠”上市期又提前了半個月,加上今年寧夏“小皇冠”預計7月初就可以上市,“小皇冠”的賞味期將從過去的近2個月時間(5月初至6月下旬)延長到今年的5個半月(4月中旬至9月底)。
在到外地“開疆拓土”進行試種的同時,“小皇冠”西瓜的種植技術也在迭代更新。在上海市農技中心支持下,今年金山區開展“水稻+厚皮甜瓜+小皇冠西瓜”高效茬口模式試驗,大幅提升了畝產值;在市農科院助力下,試點立架種植,讓“小皇冠”西瓜向著“空中發展”,減少土地占用面積并提高畝產值;為應對“小皇冠”西瓜上市周期短的問題,還積極探索6層套膜技術,解決早期低溫種植難題。運用花粉冷凍技術,儲備花粉以應對來年使用需求。同時,持續推進“一瓜一碼、一戶一號”溯源體系建設,每只上市的“小皇冠”都有一只“二維碼”,讓消費者掃碼即可了解“小皇冠”西瓜生長歷程,知道每只瓜“在哪塊田里長大、施的什么肥”。
“我們計劃在3年內,將‘小皇冠’西瓜種植面積擴大到2000畝(注:目前是1500畝),20畝以上規模種植占比達70%,年產值突破6000萬元。相信不久后,市民們在4月份就能品嘗到本地‘小皇冠’西瓜的鮮甜。”盧春光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