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內蒙古日報
正是耕種好時節,不誤農時田間忙。今年,內蒙古聚焦農業生產需求,扎實推進糧食生產各項重點工作,一幅幅生動的“春耕生產圖”鋪展開來,繁忙的春耕畫面成為時下最美風景。
撒籽、施肥、覆土、鎮壓……在呼倫貝爾市阿榮旗的大片沃野中,10余臺農機駛入田間,一個個播種環節在機械轟鳴中有序完成。
“今年,我們選用的是‘龍育395’玉米種子,預計每畝單產可達1600斤。我們的‘智慧農機’搭載的北斗導航定位系統,以厘米級精度作業,使得農機能夠精準控制行距、深度和播種質量,顯著提升了農業生產作業效率,種地比以前輕松多了。”呼倫貝爾農墾那吉屯農牧場有限公司技術員馬春旺說。
在那吉屯農牧場有限公司,植保無人機等先進農機一應俱全,安裝了北斗導航系統的播種機更讓人眼前一亮,“智慧農機”讓播種實現了從“人控”到“數控”的轉變。
阿榮旗今年以穩面積、提單產為主線,全力保障糧油作物生產。預計今年全旗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94.27萬畝,其中,大豆播種275.74萬畝,玉米播種209.7萬畝,水稻播種7.44萬畝,其他糧食作物播種1.39萬畝。
春耕備耕是全年糧食生產的首戰,更是全年糧食豐產的基礎。眼下,內蒙古已經進入春耕高峰期,全區各地搶抓農時,有力有序推進春耕生產。據5月15日農情調度顯示,全區總播面積進度過半,達到52.7%,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達到7109.3萬畝。目前,全區可投入春耕生產的拖拉機106萬臺以上、配套農機具143萬臺(套)以上,已培訓機手、修理工2.6萬人次,檢修農機具160萬臺,能夠滿足春播需求。
“今年種啥品種好?”“這墑情該啥時候播種?”“按照訂單我家都種葵花了。”……在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年年有余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前來咨詢、采購種子的農民絡繹不絕。
該專業合作社是土左旗供銷合作社領辦創辦的專業合作社,通過打造“市場端與生產端”緊密銜接的訂單種植模式助農增收。
“按單種植、按需種植”讓敕勒川鎮只幾梁村村民邢三嘗到了甜頭:“合作社幫我們選擇優質種子、提供技術指導,還簽訂種植訂單,銷路也不愁了。”
合作社為種植戶提供統一整地、統一農資、統一管理、統一收獲、統一加工等“一條龍”社會化服務,采用先進科學種植管理模式,提高了生產效率的同時降低了生產成本,激發了種植戶的生產積極性。
“春耕期間,我們的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進行指導。每年還要多次召開技術培訓會,總結種植經驗,傳遞栽培技術。此外,合作社還具備年加工1萬噸葵花籽能力,擁有年收儲10萬噸葵花籽能力。”合作社理事張亞龍介紹說,“今年我們托管服務的面積大約是8萬畝。目前,合作社的專業技術服務團隊正活躍在田間地頭,做好農業基層服務,為春耕備耕‘保駕護航’”。
科技助力春耕,培訓賦能“糧安”。去年冬天以來,內蒙古組建專家組深入重點盟市、旗縣,開展技術培訓指導,開展“一對一”“點對點”的精準技術培訓指導服務,構建“專家包片+農技員蹲點+示范戶帶動”的高效技術服務體系,進一步提升服務效能,推動關鍵措施落實落地,確保全年糧食生產工作順利進行。
大面積單產提升仍是今年糧食生產的重中之重。內蒙古在支持玉米、大豆、小麥、馬鈴薯、油菜5大作物的基礎上,加大對水稻、向日葵、雜糧雜豆等作物的支持力度,打造特色單產提升示范區。今年計劃以通遼市、赤峰市和巴彥淖爾市為重點,打造3個百萬畝“噸糧田”示范區;在呼包鄂地區聯合打造1個區域百萬畝“噸糧田”示范區;在通遼市、赤峰市、興安盟、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和巴彥淖爾市打造7個十萬畝“噸糧田”示范區。
同時,內蒙古將繼續支持園區建設,強化“田、種、機、技、服”五良融合應用,打造集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發展模式,建立“大戶帶小戶”技術示范推廣機制,擴大社會化服務面積,推動單產提升技術落地生根。(記者 韓雪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